楠木軒

父母若經常做這4件事,將來也不好埋怨子女不孝順,早知道早糾正

由 解洪海 釋出於 綜合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一直是我國幾千年來延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如果說到孩子不孝,必然會被認作是大逆不道。但是許多時候“不孝順”的孩子未必沒有苦衷。家長也有一定的責任,外界不能純粹把批判的矛頭指向子女。

  琳琳作為家中長女,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從她記事開始,就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父母把所有的笑容和溫暖都留給了兩個兒子。一年冬天,她想買一件新衣服,卻被父母冰冷的拒絕。但是在過年的時候,她卻看到兩個弟弟穿著嶄新的衣服,在她父母的觀念裡,總覺得女兒遲早是要嫁人的,所以根本不願意在女兒身上有所投資,而兩個兒子似乎是家裡的門面。他們只會把做不完家務活交給女兒,甚至後來為了要供兩個兒子上學,讓品學兼優的琳琳初中還沒畢業就輟了學,更是逼著她去外地打工掙錢供兩個弟弟讀書。

  離家之後,琳琳去了餐廳打工,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了經理的位置。生活條件也改善了許多。但是兩個弟弟卻不學無術,他們已經習慣於依賴父母,快到30歲還不願意出去找工作,反而順理成章當起了啃老族。這時父母認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沒了保障,反而想讓琳琳來給他們養老。自然只能得到回絕。這樣的故事在生活中並不是少數,說琳琳不孝順她確實回絕了父母的養老,但是這種不孝順的源頭也是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這4個行為儘量不要有!

  如果父母經常做下面這4件事,那麼晚年自然很難得到兒女的孝順,很可能晚年過得比較淒涼,但又怨不得別人!

  1、暴力對待孩子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缺乏耐心,他們更願意使用棍棒教育,常言說“慈母多敗兒”,認為只有用暴力才會要孩子長記性,出人頭地。更有甚者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出氣筒,但凡在外面遇到一些煩心事或者是受了氣,回來就會對孩子拳打腳踢,即便孩子根本就沒有錯。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對父母有所怨恨,而這種感受可能一直伴隨著孩子身邊。

  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用暴力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是最簡單的,但卻未必是最有效的,反而很多時候會讓孩子反感。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應該有一定的耐心,特別是要注意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孩子。

  2、對孩子溺愛

  有的父母把孩子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給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也不顧能否承擔得起。這種物質上的溺愛必然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很大的依賴性,而且他們已經習慣了向父母索取,把父母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這樣的孩子又怎麼能夠指望他孝順呢?

  父母愛兒,我們當然能夠理解,但是愛孩子也要注意分寸,如果對孩子包辦一切,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就會失去自理能力。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嘗試獨自的面對生活。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瞭解生活,知道父母的不易,從而知道感恩,自然也就會孝順父母。

  3、對孩子不平等對待

  在多子女家庭中,不少父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心。還有些家庭,還保留著重男輕女的思想。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我們的確要分別看待。但不能表現出來對孩子的偏心,更不能有隻給弟弟吃糖而讓姐姐掃地的現象,否則被偏愛的孩子會自私自利,不懂感恩,被忽視的孩子會自暴自棄,和父母越來越疏遠。

  4. 自己對父母不孝順

  當然這裡指的不孝順,是針對沒有意外的情況而言的。常說“養兒防老”不就是為了在年邁的時候,可以得到孩子的照顧嗎?烏鴉尚知反哺,何況是人呢?如果自己對父母都不孝順,那孩子看在眼裡,難道就會對你噓寒問暖嗎?

  所以,父母若經常做這4件事,將來也不好埋怨子女不孝順,早知道早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