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解密新衛士為何沒能成為路虎迷的Dream Car: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全新路虎衛士於6月16日在國內正式釋出並開啟預售。從去年法蘭克福車展全球首發開始,坊間對於這款車的爭議就沒有斷過。為什麼會這樣?路虎的做法對不對?車迷為何又有那麼多的吐槽呢?今天,咱們就來層層扒皮,為大家“解密”一番。

大家吐槽,主要源於全新衛士在基礎結構上的“毀三觀”。

在車迷心中,衛士是與牧馬人、賓士G齊名的“純正越野Dream Car”,採用帶梯形大梁的非承載車身、整體橋懸掛是“必須的”。然而全新衛士不僅採用承載式車身、四輪獨立懸掛,甚至還採用了“全鋁車身結構”、“空氣懸掛”……

路虎對此應該“早有預案”,因此新車釋出後一直在強調其如何“強悍”。例如宣稱整合式承載車身的強度比最先進的非承載車身提升3倍,比承載式車身提升10倍;獨立懸掛經過強化設計一樣可以很結實(能承受7噸的垂直載荷);空氣懸掛越野模式下可以升高75mm,如果不夠還可以再升高70mm,從而可以更好地極限越野……

然而車迷並不買賬。例如有人調侃:“說車身強度增加30%甚至50%,我們可能都信了。3倍?10倍?呵呵……”。關鍵是,即便真有這麼“強”,也沒有理由採用“全鋁結構”。

至於懸掛,越野玩家更是不懈一駁。在他們看來,這種懸掛的車仍純粹是“拿來哄有錢人的”。

什麼強調要整體橋?玩家很清楚,這並非強度高那麼簡單。大起伏路面下車輪的極限壓縮舒張,保持附著力這方面,獨立懸掛是無法與整體橋相提並論的。

事實上全新衛士的這套“高強度獨立懸掛”並不新鮮——發現3/發現4已有過嘗試,但大家都知道,發現3/發現4絕不屬於 “純正越野SUV”。

至於空氣懸掛,路虎的解釋看似沒錯:確實可以必要時提升極限透過性。但是極限越野的一大核心是什麼?是可靠。且不說路虎以往車型的空氣懸掛故障率之高已“路人皆知”。即便不是路虎的空氣懸掛,它也是不適合極限越野的(原因很多,不僅僅是故障率,還有可能過熱、野外難以維修等等)。否則,200萬的賓士G都不提供空氣懸掛還不被人罵翻天了?

難怪有車迷調侃,“路虎車主不是在去維修站的路上就是從維修站回來”這句經典調侃本不適用於衛士,但以後恐怕也適用於全新衛士了。

這樣的車,如何能作為“純正越野Dream Car”?

退一步講,即便以上都沒問題,全新衛士的基礎結構對於越野玩家來說,還有個“一票否決”的硬傷:沒法深度改裝——不能改,那還玩個什麼勁?

這場爭論到底誰對?這取決於你的視角。

如果你認為衛士只是一輛“越野能力還不錯的公路型SUV”,路虎的解釋沒問題。但如果你用老衛士的標準去衡量,那反駁者的話非常在理。

換句話說,全新衛士相比老衛士在產品屬性上已經發生了“質變”。

這部分內容是針對爭議中的全鋁車身這個分支展開的。資訊量有點大,可能還有一點點專業,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過看後面的內容。

以上我們對於全新衛士“全鋁車身結構”的態度,路虎、甚至骨灰級的路虎車迷可能會反駁:“你懂路虎嗎?鋁車身是路虎的優良傳統你造嗎?它的防腐特性一直是路虎的重要賣點YOU KNOW?從1948年開始第一款路虎Series I,就大量採用鋁製部件。這個傳統隨後被一直延續下來。1966年的攬勝原型車、1970年的第一代攬勝,也都大量採用鋁製車身部件,並同樣被延續下來。全新衛士採用全鋁車身,恰恰是傳承,怎麼能說是‘毀三觀’呢?”

在這裡,我們表達三個觀點:

第一,1948年的第一輛路虎車採用鋁製部件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戰後的鋼材缺乏。至於所謂“防腐”,更多是“意外發現的副產品”。當然,路虎在營銷上,會把這個優點“大幅度放大”。

第二,隨後的路虎車採用大量的鋁製部件,確實已與鋼材匱乏無關,而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傳承”。只是這種傳承中,實際意義與文化宣傳誰佔比更大,這就需要您內心去衡量了。

第三,也是最最重要的,是歷史上的這些路虎車,都不是真正的“全鋁車身結構”,而僅僅是“鋁製車身覆蓋件”。

這裡需要稍稍展開一下有關車身的基礎知識。我們常說的車身,其實存在兩種理解。一個是最直觀的,我們看到的“車殼子”。在非承載車身時代,這個理解沒問題:車殼子就是車身,它本身是不受力的(受力的是藏在車身內部的梯形大梁)。然而在承載式車身時代,由於沒有梯形大梁,此時的 “車身”就不是看上去的“殼子”那麼簡單了。它的核心變成“車身框架”,也就是俗稱的“白車身”(看圖)。

說這些有什麼用?

因為之前的路虎車,從1948年開始,Series I到Series III直到老衛士,以及前兩代的攬勝等等,它們採用的都是非承載車身。它們採用的鋁製覆蓋件,無論在行駛還是越野的過程中,都是不受力的。

現在新一代的“大路虎”(包括攬勝、發現和衛士,區別於極光、神行這些捷豹平臺的小路虎,),採用的都是全新的“全鋁車身架構”(當然不可能真正全鋁,鋁的比例大概在70%左右),屬於承載式車身範疇。也就是說,車在行駛和越野過程中,受力的部分也都是“全鋁”了。

劃重點:之前是“鋼製梯形車架受力,鋁製覆蓋件不受力”,現在是“鋁製白車身受力”,本質區別就在這裡。

全鋁車身應用在轎車、城市型SUV上,不去進行高強度越野,這個從技術和實踐上,都有過充分論證——是可以滿足需求的。

然而這樣的結構,用在一款“純正越野Dream Car”上,則絕對是史無前例——不僅路虎歷史上沒有,全球歷史上也沒有。技術上是否能夠完全支援,我們不敢表態(畢竟路虎宣稱強度“提高10倍”)。但從實踐層面,目前至少是“0經驗”——行不行,還得看全球越野迷們“豁完車”之後的結果。

當然,你可能看不到這個“實踐的結果”,因為真正懂行的越野迷是不會拿全新衛士去“豁車”的。

或許“有人”會說:何必如此矯情?真正的越野玩家有多少?在商言商,賣得好才是關鍵。從市場角度,路虎的做法也不算錯啊!

果真如此嗎?

首先確認,路虎是一個講傳承、講文化的品牌。既如此,就必然要有一款靈魂車型貫徹始終。

就好比我們一說到JEEP,立刻就會想到牧馬人。牧馬人從1945年的CJ-2A開始到現在,其實也歷經多次換代,平臺、懸掛、動力總成等等核心的變化也很大,但它的靈魂一直沒丟。發展至今,牧馬人對於JEEP而言的價值已不在於“能賣多少”,而是作為品牌的圖騰、靈魂存在。有了品牌號召力,帶動品牌旗下產品的整體銷量,這才是“正道”。

那麼路虎的靈魂車型是誰?沒錯,就是衛士,而不是攬勝。就好比JEEP的靈魂車型並非大切諾基一樣。

前面提到的、1948年的第一輛路虎車Series I,它就是衛士的前身。Series I幾經迭代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直接命名為路虎90/110/127。隨後為了區別於攬勝、發現這些路虎家族的“後起之秀”,路虎才給這款經典車型取了一個新名字——Defender衛士。

可能國內普通消費者對此頗為“無感”,因為老衛士在國內無論從保有量到口碑都乏善可陳。然而在全球“路虎車迷圈”裡,衛士的地位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僅遠高於牧馬人,甚至超過了賓士G。

作為靈魂車型,它不一定要最高階,但一定要忠實地傳承前輩的衣缽。牧馬人這半個多世紀裡,也曾考慮過“全面革新”,但最終都被強烈反對而壓制,原因就在於此。很顯然,目前釋出的這個全新衛士無法承載這個重任。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路虎正在漸漸失去自己的靈魂。

我們再回過頭看前面“有人”提出的觀點。誠然,一個廠商,注重市場主流需求沒有錯。但即便是在商言商,從品牌營銷的角度,一些關鍵的地方依然需要堅守。失去靈魂,對品牌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這個傷害,必然會在市場層面體現出來。路虎新一代產品更新後曾出現過短時間的銷量上升,但這兩年又開始持續下滑,與此不無關係。

既如此,路虎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雖然很多人吐槽,但其中大部分人還是認為這是路虎“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然而我們的觀點卻恰恰相反:路虎其實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它其實是因為沒能力打造一款全新的越野Dream Car,才不得不出此下策的。

怎麼會?全新衛士如果拋開越野迷的偏執,它似乎處處都是先進的代名詞。而在傳統認知中,“純正越野SUV”反而不需要什麼“高新技術”。就好比,路虎連火箭都能造出來,打造一個滑翔機還不跟玩兒似的?

事實還真不是這麼回事。正如同火箭與滑翔機一樣,看起來一高一低,但其實是分屬不同的專業領域。

路虎在“專業越野”這個領域有問題嗎?它可是鼻祖啊!它的第一款車型Series I,也是參考威利斯打造的啊!否則,就不會有前面所說的——老衛士如神一般的存在了。

然而這都是“過去時”了。瞭解路虎“身世”人應該都清楚,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這個品牌的命運就一直是“顛沛流離”——股東層面先是英國內部各股勢力的混戰,然後是經歷委身寶馬、福特等“外國東家”,最後落在了印度塔塔的名下。

JEEP這半個多世紀,東家不也是幾經易主嗎?沒錯,但JEEP換來換去,東家都是“美系”,並沒有“文化衝突”。路虎呢?從英繫到德繫到美系再到“印系”,這裡面會發生什麼,你懂的。

具體看車型。衛士先放一邊,因為它從1983年Land Rover90/110/127之後就一直沒有太本質的變化。主要看其他產品。攬勝,從第三代開始就明顯受到東家寶馬的影響,變成了一款徹頭徹尾的“公路旗艦豪華SUV”。發現3/發現4是福特主導下的產物,採用了全新的平臺架構(即所謂整合承載式車身)、四輪獨立懸掛,產品屬性也變成“偏重越野的公路型SUV”,與之前的發現1、發現2有著天壤之別的車型(說實話,全新衛士與這個屬性倒是完美貼合。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現5)。

到了塔塔時代,由於塔塔自身沒有什麼技術,反倒是讓路虎有了一個好的發展空間,並研發出了當下這個“全鋁車身架構”。路虎也基於它,開發出了新一代的攬勝、發現及全新衛士。

注意到細節沒有?沒錯。從上世紀末開始,路虎就再也沒有進行“純正越野專業領域”的研發和更新了。這方面基礎平臺層面的更新,更是止步於1983年。這意味著路虎目前手上,有且只有這一個“全鋁車身架構”。

或許你又會反駁:不對啊,還有攬勝星脈、攬勝極光、發現神行呢?嗯,這些車的平臺全都不是路虎自己的,而是源自捷豹的轎車平臺。

當一個車企,在某個專業領域“研發斷層”三十多年以後,你再讓它打造出這個領域的Dream Car?套用一句俗爛了的臺詞:臣妾做不到啊!

這個“做不到”總共有三。第一,能力——多年的“城市化洗禮”,當下的路虎工程師團隊早已不復當年。第二,成本——如此斷層之後再另起爐灶開發一個能夠打造越野Dream Car的全新平臺,研發成本絕對是當下的路虎無法承受的。第三,時間——真要是全新開發,這個全新衛士不知得晚多少年誕生,路虎肯定是“等不及”的。

也有人提出,為何不用老衛士的平臺?不是神一樣的存在嗎?

這裡要糾正一個誤區——一個在三十多年前“神一樣存在”的東西,放到現在可能就會是“翔一樣的存在”。且不說當下的路虎工程師團隊還能不能把老衛士的平臺技術“撿回來”。即便能,想基於這個“古老平臺”開發一款能滿足現階段越野迷的Dream Car,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其實不難理解。如果牧馬人不是在核心層面經過反覆的迭代,它的靈魂同樣沒法延續,甚至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做不到怎麼辦?路虎“敏銳地發現”, 打著越野文化旗幟的硬派城市SUV或許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技術上,剛好可以用上路虎當下的“全鋁車身架構”。關鍵是,人們擔心或者質疑的東西,路虎認為可以透過營銷宣傳來破解,甚至還可以將其包裝成“越野SUV領域的革命”。

於是,這樣一款全新衛士就這麼誕生了。

結束語:

全新衛士本質上,其實更適合作為發現的替代品。如果它以這個身份出現,取代當下這款被吐槽更多的發現5,估計會好評如潮。遺憾的是,一切都只是“如果”——即便路虎覺得當下的發現5不成功,它也絕不可能這麼做。只是,它作為衛士這樣一款“靈魂車型”的替代者,真的合適嗎?不妨用時間來檢驗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782 字。

轉載請註明: 透視|解密新衛士為何沒能成為路虎迷的Dream Car: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