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鄉音話“四史”,“故事之鄉”金山山陽創作“接地氣”的“四史故事”深入村居宣講

用鄉音話“四史”,“故事之鄉”金山山陽創作“接地氣”的“四史故事”深入村居宣講

盛夏時節,位於金山區山陽鎮龍泉港畔的九龍村老年活動室裡,一場“知史愛山陽 鄉音話四史”故事巡迴宣講活動正在舉行。

臺上,山陽鎮“鄉音話四史”故事宣講隊隊員阮佳麗,正用山陽話講述中共江蘇省松金中心縣委書記、山陽區早期共產黨員範劍涯在黨組織的安排下,揹著老母親投奔革命聖地延安的感人故事;臺下,山陽鎮九龍村第3黨小組長、70歲的陸友權聽得出神,心情格外激動。他告訴記者:“1976年7月28日中午,範劍涯帶著6只蘋果,回到老家所在的位置——曙光村4組范家宅基看望,26歲的我正好擔任曙光大隊4隊隊長。那天中午,我臨時受邀來到大隊長範瑞生家裡,和範劍涯一起吃飯。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見面,但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他為黨和人民奮鬥終身的革命故事值得我們每一位山陽人驕傲和學習。”

用鄉音話“四史”,“故事之鄉”金山山陽創作“接地氣”的“四史故事”深入村居宣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近日,故事之鄉——山陽鎮,結合“四史”學習教育,充分發揮故事創作講演優勢,以“知史愛山陽”為主題,在全國故事大王張道餘的參與和指導下,精心創作了《104次快車》、《新街暴動》、《海上風暴》、《海鮮一條街》等7個涉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故事,並從山陽故事團中精心挑選7名故事員,深入全鎮35個村、居民區的茶館、老年活動室等,用本地方言開展故事宣講活動,以史為鏡,讓幹部群眾進一步檢視和校準座標,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山陽。

用鄉音話“四史”,“故事之鄉”金山山陽創作“接地氣”的“四史故事”深入村居宣講

山陽鎮海悅居民區是動遷安置小區,安置著來自山陽、金山衛、漕涇、張堰等4個鎮的居民。在聽完故事宣講後,55歲的姜紅英表示:“用鄉音講故事,很親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新街暴動》,裡面講到的金山第一個共產黨員李一諤和我是同村人,所以讓我更加親切。沒有英雄的拋頭顱灑熱血,哪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憶苦思甜,用實際行動開創美好未來。”

“四史”故事宣講不僅使臺下觀眾受教育,也讓故事宣講員們備受觸動。金山嘴漁村公司遊客接待中心主任周秋蘭用鄉音講述《海上風暴》的故事。她表示,儘管從事導遊工作已經20年,但每一次都認真宣講,不出任何差錯。故事宣講也激勵著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工作,以最昂揚的精神投入到最美漁村建設中去。

90後故事員阮佳麗雖是金山人,但平時說慣了普通話,對她而言用鄉音講故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她在家人的幫助下,一遍遍聽著爺爺給她準備的方言故事錄音反覆背誦、練習。“講好山陽的紅色故事,這是我的責任,既是壓力,也是動力,再難我也要講好,讓更多人知道。”

用鄉音話“四史”,“故事之鄉”金山山陽創作“接地氣”的“四史故事”深入村居宣講

紀實故事,不能有半點虛假。在這次“鄉音話四史”的故事創作中,年過八旬的張道餘克服老伴長期生病、住院等實際困難,進行蒐集創作。考慮到範劍涯的素材較少,他就自掏腰包從網上購買相關書籍參考。為了照顧住院的老伴,他經常是白天在醫院,晚上和凌晨在寫故事、改故事。“‘紅色故事’和其他一般故事不同,我要儘可能把故事寫得完美些,讓紅色故事不斷流傳推廣,讓紅色基因得到傳承。”

山陽鎮黨委書記孫引良表示,我們就是要用居民群眾耳熟能詳的方言,將“高大上”的理論轉為“接地氣”的語言,將紅色歷史故事、深刻理論講鮮活,讓黨員群眾坐得住、聽得懂、學得進、受觸動。

據悉,這些故事除了進行實地巡迴宣講外,還將錄製成影片、音訊等,透過微信公眾號、喜馬拉雅FM等平臺進行推送,進一步放大和延伸宣講效應,引導全鎮黨員群眾知史愛黨愛國愛家鄉。


作者:王萍 薄小波
編輯:徐晶卉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90 字。

轉載請註明: 用鄉音話“四史”,“故事之鄉”金山山陽創作“接地氣”的“四史故事”深入村居宣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