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不大,倒也算是救星
上市4個月,啟辰星累計賣了7612臺,而且在7月份賣了2139臺。
在啟辰汽車家族裡,啟辰星作為最新推出的旗艦級別的C位SUV來說,這個2139臺的銷量成績無愧於"核心"地位。
因為相對於月銷量784臺的啟辰T60、月銷量51臺的啟辰T60新能源、月銷量9臺的啟辰e30、月銷量1臺的啟辰T70和月銷量1臺的啟辰T90來說,真的已經是非常"支柱"了。
要不是轎車方面還有個月銷量1760臺的啟辰D60,啟辰基本上就沒有拿得出手的了。
根據曾經我們學習到的業內"評算標準"來看,一臺車一旦月銷量超過2000,那麼就是對於母公司來說是賺錢的。
啟辰真的只能靠啟辰星賺錢了。
網上甚囂塵上的"月銷5000,裁員2成"正在東風啟辰內部一點點地向著"現實化"邁進。如果再加上"官方否認"這樣的戲碼,那麼我們甚至可以奔著"坐實"去猜想了。
畢竟現在的輿論大環境嘛,有些事情一旦被當事方"否認",那基本就是真的了。
但是,我一點也不意外啟辰星賣不好。
因為啟辰真的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換殼起家,但是非要作死
2
啟辰是靠什麼起家的,我覺得現在啟辰的老大馬磊先生怕是忘本了。
曾經,啟辰是東風日產啟辰,是東風和日產合資的品牌,乾的是日產老技術老車型進行貼牌換殼再設計的勾當,走的是賣日產技術和配置高適合老百姓圖價效比的路線。
11-12萬買不起軒逸的老百姓,可以7-8萬買個啟辰的貼牌老款軒逸。
這樣的事情,不止啟辰在幹,東風本田思銘和廣汽本田理念也在幹,但是發展得好的是啟辰。
為什麼?玩的開啊。
那時候的啟辰,什麼造型都敢設計。在日產老一代三大件的支援下,啟辰敢做小車做精品,連R50這種堪稱"國產空間魔怪"都可以有,讓人不禁感嘆玩的6,甚至在10萬以下的區間基本上除了飛度就是啟辰R50空間大了。當然也會出現像是T90這種能夠間接"致敬"歌詩圖似的放飛自我的車型。
啟辰本來是有希望的。
2017年,啟辰決定不要日產了。東風日產啟辰,變成了東風啟辰。
變天了。
2017年,年銷量14萬多;2018年,年銷量目標20萬臺,實際銷量13.4萬臺;2019年年銷量目標15萬臺,實際銷量12.3萬臺;而目前截止到2020年7月,3.8萬餘臺。
要涼了?
原因很簡單,沒有日產技術加持了,消費者就不認賬了。
以啟辰星為例,實際上啟辰星使用的是來自於東風汽車使用日產雷諾聯盟技術支援進行打造的所謂"VSA-L"平臺,發動機竟然還在用已經被主流國產紛紛摒棄的瀋陽航天三菱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並且搭配來自於上汽集團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
讓啟辰消費者們百般信任的日產基底沒有了,拿這些拼湊出來的國產三大件,沒有多少吸引力可言。
老百姓買啟辰只是為了低價買日產。
能維持住2000多銷量的原因在於,啟辰星使用了跨級別誇張的中型SUV身材提供超大的空間,並且使用包括"女王副駕"和體驗感還算不錯的智慧大屏這樣的高配置。
但是,10.96-14.96這樣的售價區間同樣明顯高於消費者的期待了。
仔細想來,啟辰不僅沒有開拓好向上的品牌力和產品力,與此同時還得罪了自己原本的目標銷售群體,這就是忘本了。
沒得辦法,三大件要買別人的,還要提供價效比,就比較難。相對於主流的長安CS75PLUS、吉利博越、哈弗H6、傳祺GS4等並沒有太本質上的差距的話,那麼在現階段沒有足夠優惠的情況下,賣不好絕對是正常。
原本啟辰應該要做好的,不是想著品牌獨立向上,不是想著追求更高利潤率,不是想著要做成什麼新體驗,而是應該繼續深挖自己目標客戶群體的需求,繼續以日產技術做基礎不斷豐富產品線和一定程度上的基礎互聯體驗。
學五菱,才是啟辰應該選擇的道路。
現在的啟辰說句不好聽的話,啟辰星賣得越好反而將來越吃虧,因為它下面的車型都沒得賣了。赤裸裸的作死。
選錯對手,先做回自己
3
啟辰透過啟辰星,把自己的競爭對手直接推向長安、吉利、長城、廣汽傳祺、北汽BEIJING、上汽榮威/名爵等品牌的腹地,並且還沒有擺脫開後面包括捷途、一汽奔騰、江淮等等品牌的圍剿。
自己不大行,消費者也不大認。
事實上,如果啟辰真的把啟辰星當作主推,那麼按照現在的節奏來看,除了能餬口,單一車型並不能支援啟辰活下去。
根據目前的推算,啟辰今年能賣過8萬輛就實屬不易。啟辰需要的是儘快把D60、D50、R50、T60等等產品線更新起來,形成矩陣才能賣得好。
靠啟辰星?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