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兵秣馬 駐訓長江邊!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備戰荊楚抗洪搶險
野戰營地一角(陳寅攝)
衝鋒舟編隊在長江某水域進行抗洪搶險訓練(陸友朋攝)
發動機啟動,由兩艘全形舟和一節橋跨組成的一個個門橋單元,出發了!
在官兵的操作下,它們駛離堤岸,如一條條蛟龍,時而逆流而上,時而急速順流而下……
這是6月29日下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駐訓水域看到的一幕。
“駐訓,也是備戰。目前,全體官兵已做好萬全準備,一旦有抗洪搶險任務,只待一聲令下,即可快速機動到現場,第一時間投入戰鬥!”該旅參謀長馬飛說。
門橋進行水上訓練(孟祥東攝)
水陸機動(孟祥東攝)
官兵用小石子營造的營地野戰文化(程小冬攝)
江邊灘塗地變為野戰營地
今年6月初,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透過陸路和水路同時機動的方式,抵達長江某水域,開始為期近4個月的野外駐訓。
長江大堤之下,濱水之地,有一片高大茂密的白楊林,遠離村舍,這裡就是官兵們駐訓期間的生活營地。官兵們在滿是泥濘的灘塗地上,搭好帳篷,開始野外駐訓。
“雖有心理準備,但條件的艱苦程度,超出想象。”24歲的高文願是陝西人,去年從西安石油大學畢業後入伍。他在重型舟橋五營十五連,也是九八抗洪烈士楊德文、葉華林生前所在連隊。1998年8月1日,楊德文、葉華林在簰洲灣搶險戰鬥中英勇犧牲。
“30平方米的低矮帳篷裡,擺了10張床。”高文願說,“帳篷內潮溼悶熱,轉個身都很困難,加上蚊蟲滋擾,作為第一次參加駐訓的新兵,確實難以成眠,不過現在已經漸漸適應了。”
接下來,他們在這片區域又規劃了晾曬區、洗漱區等;用廢棄磚塊、碎石子,在營地中間地帶硬化出一條0.5寬的道路;在泥濘地,鋪撒砂石料,縱橫交錯開挖了數十條20多釐米寬的排水溝,解決了地面泥濘問題……
“野外駐訓場地的選擇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首先要有進出通道,便於機動;其次要有能夠容納部隊駐紮的空間,另外還要兼顧長江上下游的防汛形勢,一旦發生險情,確保可以在最短時間抵達現場。”重舟五營教導員夏忠俊介紹說。
新型門橋裝備如水上蛟龍
長江上快速架浮橋,讓百萬大軍隨到隨渡
野外駐訓,磨練意志提升戰力
6時許,白楊林間準時響起嘹亮軍號。
戰士們陸續走出營帳,到集中洗漱區洗漱。夏忠俊告訴記者,生活用水都是用水車從附近集鎮運送過來的,每人每天大概兩桶水。
“特別是洗澡,得省著點用。”15連班長劉錦鑫說。23歲的劉錦鑫是廣州人,入伍5個年頭,參加過2016年湖北地區抗洪搶險,這是他第三次參加野外駐訓。
高溫、暴雨、環境潮溼,是對官兵意志力的考驗。
駐訓地點大多選擇在長江邊,地面長期泥濘,床鋪被子也是潮溼的,碰上連綿陰雨天,官兵們身上的衣服鞋襪一連幾天都幹不了。雷擊也是需要重點防範的風險。夏忠俊介紹說,部隊駐紮在高大的樹林中,大樹容易引雷,暴雨天氣官兵們時刻要注意防範雷擊。
野外駐訓還要透過“蚊蟲蛇鼠關”。“來這裡不到一個月,戰士們已在營區發現了多條毒蛇。”正在站崗的戰士介紹說,為防範蚊蟲蛇鼠,戰士們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在帳篷四周灑上石灰等。
“野外駐訓就是為了提高戰士們對複雜環境的適應能力,磨練意志,提升遂行任務的實戰能力。戰士們70%以上都是95後、00後,在這裡幹部和戰士、老兵和新兵都一視同仁,同吃同住同訓練,官兵們以苦為樂,從未有人退縮。”夏忠俊說。
官兵進行管湧搶險模訓練
水上勁旅,舟橋裝備基本實現機械化、模組化
“你下午看到的水上訓練裝備是我們2018年列裝的新式舟橋裝備,全部裝配機械動力系統,不僅通載能力更大、速度更快,機動性也更強。”夏忠俊一臉自豪地告訴記者。
從1998年到2020年,22年長江縛洪魔,見證了這支水上勁旅的強軍之路。
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掀起驚天駭浪,這支部隊留下這樣一組數字:出動衝鋒舟187艘,搶救遇險群眾6萬多人,搶修大堤公路104公里,排除險情800多處……98抗洪取得偉大勝利時,他們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範旅”榮譽稱號。
2016年,舟橋旅官兵轉戰全省11個縣市區,奮戰50余天,排除重大險情91處,搜救轉移群眾7.9萬餘人,血肉之軀築起水中鋼鐵長城。
22年來,該旅共完成近20次重大抗洪搶險任務。
百鍊成鋼,長纓在手縛蒼龍!
隨著部隊裝備科技化水平不斷提升,舟橋裝備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模組化。不僅能快速在長江上架設浮橋,讓百萬大軍可隨到隨渡,還可模擬管湧、決口、崩岸等10餘種險情進行訓練,從根本上提升了遂行抗洪搶險任務的能力。
“面對今年的汛情,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戰勝洪魔,守護巍巍大堤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夏忠俊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