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了一系列關於部隊兵種發展和改革的故事,例如騎兵師、鐵道兵師、騎兵師、炮兵師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基建工程兵部隊,基建工程兵屬於我國陸軍的一個兵種,但並不直接參加軍事訓練和戰備執勤。截止1979年,基建工程兵部隊下轄了32個師,總兵力達到了49萬多人。那麼,一個基建工程兵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基建工程兵部隊的歷史。與騎兵師、鐵道兵師、炮兵師、坦克師不同,上述兵種在戰爭年代已經出現了雛形,僅僅是在建國以後進一步完善而已。例如鐵道兵部隊,早在40年代後期,東北野戰軍已經出現了鐵道縱隊,後來在鐵道縱隊的基礎上,建立了鐵道兵團。建國以後,建立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組建了鐵道兵部隊。基建工程兵部隊則是在建國以後,根據局勢發展,逐步建立編制的。
進入50年代以後,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恢復和發展建設階段的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一系列重要專案陸續展開,我國在東北、西北等地制定了一系列的發展規劃。當時,很多專案都需要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建設。由於很多專案對建設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部分專案需要嚴格保密。召集地方群眾進行建設,第一,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建設質量無法保證。第二,普通群眾的保密意識不強,容易有意無意洩露機密。在這樣的情況下,早在60年代初期,我國就計劃一支專業的基建工程部隊。
早在1963年,我國已經開始籌備建立基建工程兵部隊,當時的要求是:勞武結合、能工能戰、以工為主。1966年8月1日,基建工程兵部隊建立,請注意,基建工程兵部隊不佔用軍隊經費,而是實行經濟核算、自負盈虧的模式。基建工程兵部隊建立之初,是在煤炭、化工、水電等部門施工隊伍的基礎上建立的,起初,基本上只負責工程建築任務。進入70年代以後,隨著一系列專案的鋪開,很多工陸續交給了基建工程兵部隊。
1971年開始,礦山開採、地質探測、水文普查等工作陸續交給了基建工程兵部隊。到了70年代後期,黃金開採、戰備通訊工程、市政工程建設,也陸續交給了基建工程兵部隊。甚至北京地鐵的修建工作,也是鐵道兵部隊和基建工程兵部隊聯合建設的。由於任務的不斷增多,基建工程兵部隊的數量也逐步擴大。截止1979年,基建工程兵部隊的數量達到了鼎盛階段。根據統計,基建工程兵部隊下轄了32個基建師或者基建支隊,總兵力達到了49萬多人。
除去了學校、機關、後勤等部分,一個基建工程兵師的兵力,大約有12000人到13000人左右。俗話說術業有專攻,由於任務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別,基建工程部隊分為了建築安裝施工部隊、水文地質部隊、鈾礦地質礦山部隊、黃金地質勘探生產部隊、基建工程支隊等等。認真地說,基建工程兵們非常不容易,自從基建工程兵部隊建立以後,廣大官兵們的足跡幾乎遍佈了全國每個角落。
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很多時候,工程器械和裝置,需要官兵們肩揹人扛。先後完成了國家重要專案和工程130多個,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為此,官兵們流血流汗,出現了一系列的傑出代表。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各個部隊開始進行改編。由於非戰鬥部隊的數量太多,擠佔了很大一部分名額。鑑於這樣的情況,在80年代前期,鐵道兵部隊、基建工程兵部隊等兵種被先後撤銷。1982年8月,我國作出了《關於撤銷基建工程兵的決定》。至此,成立了16年的基建工程兵部隊,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基建工程兵部隊被撤銷以後,部分官兵轉入了各個省市的工程部,開始負責地方上的工程任務。水電、黃金、交通等部隊,由於專業性比較高,轉入了剛剛成立的武警部隊。直到最近兩年,才先後轉入了地方。雖然基建工程兵部隊,僅僅存在了16年時間,但留下了很深的印記,也非常不容易。例如在唐山抗震救災的過程中,就有廣大基建工程兵的身影。關於歷史中的兵種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