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9·11”十九年後,美國卻“走向自我毀滅”?

海外網評:“9·11”十九年後,美國卻“走向自我毀滅”?

當地時間10日,美國《時代》週刊公佈了最新一期的封面。 圖源:《時代》週刊官網

19年前的今天,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撞向美國地標建築世貿大廈,近3000條鮮活的生命化為灰燼。美國《時代》週刊將封面圖的經典紅色邊框變成了黑色。

19年後的今天,新冠肺炎病毒襲擊之下超過19萬美國人喪生。《時代》週刊第二次將封面圖的經典紅色邊框變成了黑色,並留下憤怒的標註“一場美國式失敗”。

19年前,美國人說永遠不會忘記衝向災難現場挽救生命的警察和消防員;如今,深陷種族主義和暴力執法指控的美國警察成為眾矢之的。19年前,面對災難的共情讓美國人團結在一起;今天,災難成為政客撕裂美國社會從而漁利的毒蠱。

“9·11”的災難深刻地改變了美國,今天的美國在災難之下又面臨新的改變。

過去幾年裡,美國政治極化加劇,民主共和兩黨“只問黨派、不顧國家”的“否決遊戲”愈演愈烈。當地時間9月10日,共和黨版本的新冠肺炎經濟刺激計劃因為沒有得到民主黨人支援,未能在國會參議院獲得透過,這距離上一版經濟刺激計劃過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然而兩黨卻依舊未能達成任何共識。隨著大選的臨近,兩黨纏鬥將進一步加劇,這種否決政治很可能變本加厲。

近年來“身份政治”在美國大行其道,越來越多政客當選是因為“身份”而非“政綱”,這令政客們在爭取選票的過程中更加註重固守基本盤,而非贏得中間選民的支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無論政客發表怎樣驚世駭俗的言論、行事如何乖張,只要核心支援群體不崩盤,在美國的特定選舉機制下,他的政治利益就很難受損,那麼他必然沒有動力去關心基本盤之外選民的需求。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了政治極化的趨勢。

與政治極化相伴的,則是美國社會的日益撕裂。弗洛伊德之死等事件再度撕開了美國種族主義的舊創,將美國國內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警察濫用暴力問題、少數族裔權利遭到侵害的問題等一系列社會深層次矛盾暴露無遺。然而,作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不但沒有為彌合國內分歧做出努力,還一再發表被認為是支援極端右翼和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言論,將抗議者稱為“暴徒”“人渣”和“垃圾”,並表示要動用“一切資源”平息暴亂,揚言報道真相的媒體在 “造謠”,進一步加劇和刺激了美國社會內部的對立情緒。而這種衝突雙方“不妥協”的態度,正反映出美國社會日益難以尋求共識與妥協,社會包容度、協調能力、經濟活力都大大下降的現實。

同時,美國本就已經是主要發達國家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在疫情衝擊下,美國“擁富劫貧”的政策選擇造成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過去幾個月裡,在疫情造成美國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美國股市一路高歌猛進,美國億萬富豪們的淨資產持續膨脹,就在本週之前,美國富人的淨資產增至一度達到6370億美元;而在疫情影響下,美國各地復工復產復課程序不得不一再放緩甚至受阻,失業率仍在高位徘徊,大量民眾因失業陷入經濟和生活困境。另外,貧富差距的加大還導致階層固化局面加劇,《紐約時報》的報道指出,在包括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名校在內的38所美國大學中,來自收入水平處於前1%美國家庭的學生數量多於來自收入水平處於後60%美國家庭的學生的總和。低收入人群無法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這也就導致階層流動性受阻,不同階層之間的固化將會愈發嚴重。

可以說,19年後這場同樣具有災難性的疫情,將過去幾年美國經濟繁榮表象下所掩蓋的問題暴露無遺,而深度擁抱民粹的白宮政客們不但沒有意願去解決問題,反而將問題再度化作贏取政治權力的籌碼。 無怪乎美國《國會山》新聞網站發文紀念“9·11”19週年時發出詰問:“看到我們走向自我毀滅,本·拉登會怎麼想?”(海外網評論員)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海外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0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網評:“9·11”十九年後,美國卻“走向自我毀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