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進社群 服務到家庭

康復進社群 服務到家庭
康復師對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 袁輝攝
番禺區殘疾人社群康復站已為920多名殘疾人提供免費康復服務

□番禺區融媒體記者 袁  輝

2012年,我區全面推進社群康復站建設工作,以康園工療站為依託,先後在全區16個鎮街建立了殘疾人社群康復站。到目前為止,已為920多名殘疾人提供免費康復服務,創新的康復技術手法,取得很好的康復成效,開創了“康復進社群,服務到家庭”的康復新模式。

臥床9載不能行

康復一年可散步

8月7日上午,55歲的老蔡一大早就被市橋街殘疾人社群康復站的工作人員從東環街的家中接到位於市橋街海傍后街的康復站裡進行康復訓練。

記者見到老蔡的時候,康復站裡的一名康復師正為坐在康復床上的老蔡進行康復訓練。其他的人或在進行行走訓練,或在進行平衡訓練。

老蔡告訴記者,9年前,他因為中風,導致不能行走,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看電視過日子,去年開始,番禺區殘疾人社群康復站對他進行上門免費康復服務。經過一年多的康復訓練,現在的他不僅日常起居不用人照顧,還可以藉助柺杖走出家門散步、逛公園。

康復服務近千人

走出家門達7成

像老蔡這樣接受康復服務後,康復迴歸社會的康復者不少。

今年75歲的東叔亦是東環街人,2006年因為中風導致偏癱。2015年,番禺區殘疾人社群康復站開始上門對東叔進行居家康復服務。

康復師根據東叔的情況,給他制定了專門的康復方案。經過這些年的康復訓練,現在的東叔可以一個人坐公交車、散步健身,走出了家門,迴歸了社會。

今年29歲的康復師黃書軍6年前從某醫科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市橋街殘疾人社群康復站。黃書軍告訴記者,6年來,共有42名殘疾人接受過他的康復服務,其中有20多名殘疾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0多歲的小星就是其中之一。

小星是一名腦癱殘疾人,由於腦癱,小星連坐都坐不穩,一坐,身體就往一邊傾斜。2015年7月,黃書軍開始上門對小星進行康復訓練。經過兩年多的康復訓練,現在的小星不但能坐得穩、坐得正,藉助輔助器械還能自己上衛生間。

番禺區殘疾人社群康復站服務經理林霞君告訴記者,全區16個鎮街的殘疾人社群康復站已為920多人提供免費服務,取得康復效果的有700人,現在這些人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像穿衣服、上衛生間等都可以自行解決,他們還能夠走出家門散步逛公園。

機構居家相結合

康復服務不用錢

記者問老蔡進行康復訓練花了多少錢?老蔡說:“我沒花過一分錢,全是免費的。”

林霞君告訴記者,番禺區殘疾人社群康復站是番禺區殘疾人康復資助定點機構,服務申請者須擁有本地戶籍,且持有二代殘疾證及醫院診斷證明,到所屬居委填寫康復資助申請表,通過後就可接受免費康復服務。

據林霞君介紹,番禺區殘疾人社群康復站服務物件分為肢體康復和兒童康復。肢體康復的訓練專案有粗大運動功能訓練、精細運動功能訓練、言語能力訓練、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訓練、殘疾人家屬心理輔導、殘疾人家屬康復知識培訓、個案面談、健康教育、輔助用品用具借用等,每年申請服務期限為12個月,最長不得超過36個月;兒童康復訓練專案有感統訓練、神經發育療法、協調功能訓練、被動運動、粗大運動訓練、精細運動訓練、言語能力訓練等,每年申請服務期限為12個月,最長服務時間至兒童14歲止。

服務方式有機構康復和居家康復。其中機構康復以功能訓練為主,透過評估現階段康復物件的能力及需求,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訓練目標和計劃,康復師每月20次為機構康復者提供肢體康復訓練,每次訓練90分鐘;居家康復主要針對殘疾人的能力和康復需求,制定康復計劃,康復師每月上門16次,每次60分鐘,為服務物件提供肢體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訓練和言語訓練等服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11 字。

轉載請註明: 康復進社群 服務到家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