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王安憶 黃天然)拆股之後,特斯拉市值在本週一漲了一個通用汽車,一舉突破4600億美元,隨後又迎來兩連跌,截至週三收盤,特斯拉股價報447.37美元,跌幅5.83%,市值4168億美元。
自2019年9月以來,特斯拉股價一路飆升,上漲了9倍之多,今年以來也累計上漲465%以上,堪稱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驚人的業績。
然而,過高的市值,也意味著特斯拉必須獲得與股價匹配的收益,為了賣出更多的車,門檻更低的特斯拉Model 2終於要來了。
本週三,特斯拉盤中跌幅一度達到近15%,創下五個多月來的最大跌幅。
表面上看,引發暴跌是因為特斯拉最大的外部股東、英國投資基金Baillie Gifford減持了股份。
然而,這次回撥也反映出華爾街的一種情緒,狂熱過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特斯拉到底要賣出多少臺車,才能撐起現在的市值。
據《財富》一項分析,特斯拉要想證明自己的高估值合理,需要在2030年將市值從今天的4170億美元翻倍到8340億美元。
而以25倍市盈率、9%淨利潤率計,這需要特斯拉在2030年實現204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
作為參照,大眾2019年的年銷售額為2800億美元,豐田為2750億美元。
然而,特斯拉的市場定位不同於大眾豐田。作為豪華品牌,特斯拉2019年平均交付價高達57600美元,這意味著特斯拉需要在2030年賣出350萬輛車,才能達成204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
問題在於,整個豪華車市場去年全球銷售額不過6500億美元,特斯拉要將目前不到4%的市場份額在10年內提升到31%,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只豪華車市場容量有限,電動汽車市場同樣如此。
市場分析公司LMC Automotive資料顯示,去年全球主要市場汽車銷量為9030萬輛,電動汽車佔比為2.6%,也就說,去年全球電動汽車總銷量還不到250萬輛,哪怕十年後增加到1000萬輛,也意味著特斯拉需要佔領1/3以上的市場。
人稱華爾街“超級馬里奧”的著名投資人馬里奧·加貝利就發出警告,哪怕投資者再看好特斯拉的股票,也有個無法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特斯拉將難以售出數量龐大的電動汽車,以證明其飆升的估值是合理的。
不過,電動汽車普及速度比市場預期更快,今年歐洲市場的井噴證明了這一趨勢。
2020年上半年,歐洲電動汽車的銷量五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今年前六個月,歐洲16個主要市場一共銷售了約38萬輛電動汽車,7月,歐洲電動汽車註冊量再創新高,同比增長131%至23.07萬輛,每賣出5輛新車,就有1輛是電動汽車。
而在德國,2020年前七個月,新車市場暴跌30%,同期電動汽車銷量卻飆升了65%,電動汽車佔新車銷售總額的4%,而2018年這個數字還不足1%。
今年上半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排名前三位的車型分別是雷諾Zoe、特斯拉Model 3和大眾e-Golf,銷量分別為3.6萬輛、3.3萬輛和1.7萬輛。三菱Outlander PHEV、奧迪e-Tron、標緻208EV、日產Leaf和現代Kona EV的銷量也都超過一萬輛。
令人尷尬的是,市場大爆發的同時,特斯拉的份額卻在不斷減少。
在德國市場,今年前7個月特斯拉只賣出了5306輛新車,同比下降22.2%,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從18.4%下降至8.7%,遠遠落後於大眾(38.3%),也輸給了雷諾(16.2%)和現代(12%)。
而在7月,受供應鏈影響,特斯拉在歐洲市場更是遭遇斷崖式下跌,新車註冊量僅為1050輛,同比暴跌76%。
為了解決歐洲市場交付問題,柏林超級工廠的重要性凸顯,馬斯克也宣佈本週將前往德國,首次視察建設中的柏林工廠。
拋開供應鏈導致的意外,特斯拉Model 3對歐洲人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主要原因還是太貴。
以今年上半年歐洲最暢銷的電動汽車雷諾Zoe為例,3.2萬歐元起價其實不算便宜,但根據法國新能源汽車補貼規定,售價低於4.5萬歐元的電動汽車可獲最高7000歐元的補貼,以舊換新還能再獲最高5000歐元的補貼,這樣一來,擁有一臺雷諾Zoe的門檻大約在2萬歐元左右。
而在法國,特斯拉Model 3起售價為4.96萬歐元,就算透過以舊換新獲取補貼,最低也要花上4.46萬歐元。
此外,對數字科技態度最保守的歐洲,普通消費者並不願意為特斯拉的高科技溢價掏更多錢,甚至長續航里程的優勢都不是剛需,因為歐洲各國國土面積較小,車主日常通勤以短距離為主,哪怕只有200多公里續航的雷諾Zoe也足夠用了。
再加上歐洲國家城市道路普遍偏窄,消費者歷來偏愛小型緊湊型兩廂車,相比定位豪華中型車的Model 3,雷諾Zoe、大眾e-Golf這類緊湊小巧的車型更符合歐洲消費者需求。
為了進一步拉低特斯拉售價門檻,搶佔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市場,馬斯克也在考慮推出一輛更廉價的緊湊型電動汽車,也就是傳說中的特斯拉Model 2。
英國汽車媒體Autocar近日報道,馬斯克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特斯拉希望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推動銷量,就必須推出更實惠的緊湊型掀背車。
“如果消費者無法負擔汽車價格,我們將無法成功完成使命。”馬斯克表示,“我們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打造空間更大的緊湊車型。”
有訊息稱,特斯拉Model 2將基於Model 3打造,並在德國柏林工廠生產,這意味著它將在大眾的地盤直面ID.3的挑戰。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到2040年,電動汽車將佔全球乘用車的40%,而在市場整體轉向的初期階段,誰先造出卡羅拉高爾夫這樣的暢銷車,就能在電動汽車時代佔得先機。
在電動化道路上,大眾是最激進的傳統車廠,一口氣砸了330億歐元豪賭MEB平臺,而ID.3這款車的定位就是電車時代的高爾夫,一款能在全球市場跑量的主打車。
幾天前,首批700輛ID.3已經運抵挪威,首發版ID.3總數量為3萬輛,將在這個月陸續交付給歐洲消費者。
除了一些富有科技感的裝置,藉助全新設計的MEB電動平臺,ID.3能夠以高爾夫的尺寸,獲取與帕薩特媲美的空間表現,而且製造成本比MQB平臺衍生的高爾夫EV電動汽車低了足足40%。
雖然首發版ID.3在歐洲售價高達4萬歐元,但ID.3未來如果國產,其實可以參考國產高爾夫EV的售價,國產高爾夫EV定價十五六萬,但終端市場售價已跌破10萬。
除了ID.3,基於MEB電動平臺的首款緊湊級SUV車型ID.4,也將在德國茨維考工廠量產,供應歐洲和北美地區。而隨著上海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今年建成投產,國產ID.4將成為首款MEB電動平臺上的國產車型。
大眾希望,MEB電動平臺能在2022年底為四個品牌衍生27種車型。
電動汽車市場就這麼大,大眾想要攻城略地大殺四方,特斯拉肯定也不會坐以待斃,門檻更低的Model 2,算是對ID.3的回應。
隨著緊湊型電動汽車成為戰場中心,市場充分競爭,最終還是消費者受惠,參考目前緊湊級車型的價格區間,未來花15萬買輛特斯拉Model 2,絕對算不上什麼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