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溪村:大戶帶 自主創 產業“牛”——新晃侗族自治縣財政局扶貧村見聞錄之四

磨溪村,曾經窮,現在“牛”!

這個“牛”,“牛”在黃牛養殖產業的興旺蓬勃,更“牛”在侗族群眾勤勞苦幹奮力奔小康的幹勁。

“我剛剛從內蒙古考察回來,準備引進100頭內蒙牛。”走進扶羅鎮磨溪村召菊養殖合作社,牛老闆楊祖新一見到記者,就樂呵呵地對我們說,“內蒙牛品種優、肉質好、耐寒、生長快,到我們磨溪養,山上還有礦泉水和中草藥,肯定長得更好”!

楊祖新的合作社養牛場建在磨溪村青山綠水的山坳裡,標準化牛舍800多平米。前臨小溪,背靠青山,是個優質牛生長的好環境。

2017年春,楊祖新建起了養牛場,一開始只是散養10多頭,小打小鬧效益不高。新晃財政局扶貧隊進駐後,經過考察比較,決定選擇楊祖新養殖場作為扶貧帶動產業,幫扶全村貧困戶發展。

“透過合作社+養殖場+貧困戶的方式,整合扶貧產業資金30萬元投入養殖場,每戶與養殖場簽定委託幫扶協議,每年給貧困戶共分紅33000元。”新晃財政局駐磨溪村扶貧隊長宋先文告訴記者。

除了固定分紅,每年秋冬季養殖場繁忙時,還需草場種草、回收稻草、割草喂牛等各類工種,貧困群眾在養殖場打工,也能掙到一定收入。

“我在牛場打工,一天80元,忙時幫工兩個月也有3200多元收入了。”貧困戶楊代芬對記者說,“另外,村裡還給我安排了公益保潔員崗位,一年7200元工資,我愛人外出打工,全家早就脫貧啦!”

“今年計劃出欄兩批,下半年還要請大家幫工嘞!”楊祖新樂呵呵地對楊代芬說。

記者穿行磨溪村寨,水泥路蜿蜒進山,大棚裡蔬菜、瓜果綠意盎然,一路雞鳴、牛哞,一派產業欣欣向榮的動人景象。

“除了大戶帶,我們還鼓勵群眾自主創!”宋先文帶領記者,“我們去走訪一個自主創業脫貧的模範。”

在磨溪村群山環繞的小溪畔空地,記者見到了一位樸實的中年漢子向衡雲。向衡雲老家山高路陡,交通閉塞,一家人“挪窮窩”搬遷安置住進了扶羅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因為家庭貧困,前幾年向衡雲一直在廣東打工,2018年春節回家,看到村裡發展越來越好,決定在家自主創業。他在溪邊空地搭建簡易雨棚,圍欄養雞、養鴨、養牛,把拋荒的水田清淤蓄水養魚,2019年出欄土雞200羽、谷鴨200羽,再加上到周邊零散務工,年收入近8萬元。

“今年我又養了雞鴨200多隻,去年放的魚苗1500尾今年也可以賣啦。”向衡雲樂高興地對記者說,“新晃光芒電商還跟我簽訂了購銷協議,以稍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雞鴨,收入肯定比去年還要高嘞!”

向衡雲在浙江打工的妻子也準備回來幫忙,兒子學位順利轉入了集鎮中心小學,老父親在安置房裡住得順心。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國家扶貧政策好,我們更要勤勞,脫貧後的好日子才更舒心。”向衡雲發自肺腑地說。

夕陽下,三三兩兩土雞在林中悠閒覓食;小溪裡,成群結隊麻鴨來回追逐戲水,一幅天然野趣圖生動喜人。(記者 姚曉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55 字。

轉載請註明: 磨溪村:大戶帶 自主創 產業“牛”——新晃侗族自治縣財政局扶貧村見聞錄之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