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垃圾分類這道必答題(生態論苑)
答好垃圾分類這道必答題,還須各方加力,形成合力。對公眾來說,被動應對不可取,應早日邁出垃圾分類第一步,自覺養成分類習慣、做好分類投放
端午節到了,大家都愛吃粽子。不過,吃完粽子扔垃圾時,您或許不能再簡單地一扔了之,而要想一想“它是什麼垃圾”,做到正確分類。根據住建部頒佈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新版標準,沒吃完的粽餡和棗核等屬於廚餘垃圾;粽子葉屬於其他垃圾。
截至目前,全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名單已有46個,垃圾分類正在不少地方推行,取得一定進展。北京於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首月統計資料顯示,5月份,北京全市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740噸,同比增長37%;其他垃圾日均清運量為2.18萬噸,同比減少了14%。不過,各地垃圾分類推進力度不一,存在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準確率不高等問題。答好垃圾分類這道必答題,還須各方加力,形成合力。
生態環境部前不久釋出的《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8年我國200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2.11億噸。由於垃圾處理能力跟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很多城市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進行填埋,多個垃圾處理終端超負荷執行,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威脅。
垃圾分類,好處不少。上海去年7月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後,效果顯著: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溼垃圾分出量同比明顯增長,幹垃圾處置量大幅減少。原本混在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也被分離出去,生活垃圾獲得更妥善的無害化處理。分出來的可回收物更好地物盡其用。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垃圾分類看似只是“剩飯剩菜、廢物怎麼扔”的小事,實際上關乎人體健康、資源利用以及生態環境,是需要下大力氣解決的大事。做好垃圾分類,相關單位、廣大居民需增強分類意識、掌握相關知識,對不清楚怎麼分的垃圾,利用手機微信小程式或相關網站等查詢,不怕麻煩、認真執行。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推行垃圾分類時,也應切實承擔責任,抓好落實。比如,派專人進社群做好垃圾分類的宣傳和指導;設法為居民“破袋”投放廚餘垃圾提供輔助工具和清潔手段;嚴格監管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鏈條,杜絕“前端分類、後端混裝混運”現象發生。只有各個環節都切實負起責任、做好分內之事,垃圾分類才能見實效。
邁出垃圾分類的第一步,要自覺養成分類習慣、做好分類投放。哪怕剛開始做不到準確無誤,只要我們用心去做,逐漸就會習以為常。公眾的努力,必將推動形成垃圾分類蔚然成風,為建設美麗中國添磚加瓦。
趙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