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父母與孩子的代溝,有的家庭選擇了沉默不語,有的家庭選擇了武力解決。用一句俗話就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歸根到底就是,孩子不聽話,父母不理解,那麼如何身為成年人的父母,該如何處理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呢?

作為父母的你,可以學習故事中的這位家長關於自己家的孩子不聽話的處理方式。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康從之前的對父母百依百順,到現在學會對父母“反抗”。有意無意的和父母有口角上的爭吵,最重要的一點是小康對父母開始有所保留,遇到一些事情不在像之前一樣和父母溝通。

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在一次家庭大清掃的活動中,小康被爸爸安排要收拾整理一下自己雜亂的房間,小康直接說“不”。小康的爸爸對他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可是小康依舊沒有收拾房間。反而,小康的一頓反問:不尊重父母就因為不打掃房間?爸爸安排的事就必須完成?讓爸爸啞口無言,氣憤的離開。

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小康爸爸和妻子小琳說了一番孩子的反常舉動。妻子小琳表示這是正常現象,孩子目前正在學著獨立。

可是,妻子小琳也知道如果孩子這樣發展下去以後和孩子的代溝會越來越大,溝通起來也會越來會越難。過了一天小琳和小康溝通了一次。“兒子,要不要收拾一下你的房間,媽媽很難過,看到它這麼亂,書本在地上躺著,腳沒有可以站的地方,我希望你可以動手收拾一下,因為你是它的老大。”

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說完後,妻子小琳又補充一句:“我大概知道是因為你最近學習壓力大,不是你懶惰才不收拾這裡的,要是你覺得自己一個人無法完成這個房間的清理,媽媽也可以和你一起收拾的。”

就這些話,普普通通,聽完之後,小康竟然主動收拾起了自己的房間,全程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

身為父母的你是不是也在思考為什麼小康會對爸爸是果斷拒絕,而對媽媽卻直接聽話?學會下面的技巧,你也是一個讓孩子聽話的父母。

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一、打感情牌,講感受

父母在處理孩子犯錯的問題上可以借鑑小琳媽媽的做法,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和小康爸爸一樣上來就選擇給孩子講一通道理,讓事情得不到解決。打好感情牌,好好把握孩子的共情心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糾正自身的錯誤。

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二、說出想要的結果

當孩子接受了自己犯錯的事實,也意識到自己對父母造成的傷害。身為父母,這時完全可以就犯錯的問題,如何糾正說出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就如小琳一樣把自己的希望直接告訴小康,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改正的機會。

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三、用事實說話

孩子不聽話,責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孩子逆反心理加重。如果一件事發生把它用事實告訴孩子,他們往往接受度更大。就像小琳媽媽一開始就和小康表達房間很亂,小康並沒有反駁,因為這是一件真實存在的事情。

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以上三種方法,父母可以參考。其實,每個父母都應該理解自己的孩子,因為小孩始終是小孩,有太多的事情不懂,人格也沒有健全。而且他們思考對錯的能力,完全建立在他們目前僅有的認知之上。在這期間,如果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定孩子的對錯,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公平。因為孩子沒有那麼多閱歷與認知,達不到與父母同級別的判斷對錯、好壞的高度。所以,父母更應該要做好對孩子三觀的引導。

孩子不聽話,有時候也是孩子希望父母關心他們的一種方法。現如今這個社會,大多數父母缺乏對孩子精神層面的關心,而過度在乎孩子物質方面的問題,造成孩子性格發展不完善。總而言之,孩子的身心發展問題,作為父母千萬不可以忽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8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不聽話時,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處置要這樣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