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錢袋子鼓起來,舊村子美起來,生態幫扶為貧困村繪上綠色底色

由 巫馬言 釋出於 綜合

“手釣魷魚零新增,上岸即刻到我家,速凍模式開啟,質量有保障。”揭陽惠來靖海鎮資深村貧困戶鄭永珠熟練地發完朋友圈後,開始從冰箱拿出墨魚丸、蝦乾打包,“廣州客戶訂的貨,特意早早去碼頭買了最新鮮的。”小小的手機和幾臺冰箱,是她守住生活的希望。

5年前,鄭永珠因患白血病致貧,重擔壓在丈夫一人肩上,生活陷入困境。所幸,2016年省生態環境廳派出駐村工作隊對口幫扶資深村,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共同幫助下,透過納入低保、貼息貸款等,鄭永珠逐漸病癒,並一步步做起魚產生意。

如今,和鄭永珠一樣,幾年以來資深村貧困村民的生活日漸改善。全村212戶貧困戶818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134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13694元。脫貧之外,鄉村風貌、生態環境也持續改善,逐漸繪上的綠色底色正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現在收入增加,和前幾年的生活比起來好了太多,很多人幫我們,自己也會更努力經營好家庭。”鄭永珠感慨。

一筆貸款撐起生活新希望

2015年是鄭永珠幾近絕望的一年,那一年她查出急性白血病,而兒子從小也有疾病,“感覺像天塌了。”

幸運的是,急性白血病有治癒希望,只是醫藥費預計要八九十萬。“天文數字,還要養活兩個孩子,實在找不到這麼多錢,當時打算放棄不治了。”鄭永珠的心情跌落到谷底。

但醫生建議不要放棄,“人還年輕,不治療太可惜。”丈夫聽後,咬牙決定治療,轉向親戚朋友借錢,最終湊齊初期化療費用,鄭永珠住進醫院。

問題很快出現,後續高昂的醫藥費從何而來?一家人再度陷入困境。

轉折發生在2016年,省生態環境廳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對口幫扶資深村。“我們鼓勵她一定要有信心治好病。”工作隊瞭解情況後,迅速將她列為重點幫扶物件,同時幫全家人辦了低保,並納入大病醫療救助範圍。“比如5000元的醫療費,經過各種報銷後,自己只需要出1000多元,負擔一下減輕了很多。”鄭永珠不住地感謝。

隨著藥費壓力減輕,鄭永珠慢慢看到希望,“大家都來幫我,我也鼓勵自己笑,保持好心情配合治療。”她的身體慢慢恢復。

臨海的資深村海產資源豐富,未生病前,丈夫在碼頭幫忙運貨,鄭永珠則在家照顧生病的孩子,一邊補漁網,“20元一副漁網,每天也掙不了多少,丈夫一個人很辛苦。”

如何讓生活好起來?鄭永珠出院後一直在想。2017年,不時有外地親友讓她寄魚,於是她想到賣海產,但合計後發現,家裡已經沒錢買裝置、進貨,生意不可能做起來。

“看到她很樂觀,脫貧意願也非常強烈,大家都很願意幫她。”針對鄭永珠遇到的困難,駐村工作隊立即與農業銀行惠來葵陽支行溝通,最終由該行向鄭永珠發放5萬元貼息貸款,支援其經營水產。

2017年,鄭永珠用這筆錢購買了冰箱和封裝機。從此,丈夫每天開著小三輪到碼頭收魚,拉回家後鄭永珠處理、封裝,隨後在朋友圈出售。“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賺4000多元,放在以前哪裡敢想。”日漸好轉的生活讓鄭永珠更加愛笑。

“她很勤奮,我朋友圈每天都被廣告刷屏。”說話間,第二期駐村工作隊隊長夏鍾文展示鄭永珠的朋友圈。“工作隊幫助外,我自己肯定也要努力,不辜負大家的幫助。”鄭永珠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說。

2019年底,好訊息傳來,經過4年多治療,鄭永珠的白血病治癒,現在定期服用少量藥、檢查即可。

從絕望到看到希望,再到病癒,鄭永珠一家的生活慢慢恢復正常。“真的特別感謝,經歷了這些事,我會更加努力掙錢,把家庭經營好。”鄭永珠笑著說,最近的目標就是爭取給女兒再建一個單獨的房間,讓全家人生活更好一些。

一扇門開啟生活新盼頭

資深村的房屋有個特點,一般是背街開門。但在其中一條街上,貧困戶林文蘭的房子,門朝著街開,她的小賣部也成了街上唯一的小賣部。

此前丈夫遭遇事故去世,6個孩子由林文蘭一人撫養,她只能靠補漁網等餬口,2015年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僅2600多元,勞動力缺乏讓一家人困苦不堪。

如何解決基本生活問題?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經過商議,決定對林文蘭特殊照顧,允許她向街開一扇門經營小店。

可是,本已貧困的家庭拿不出足夠的錢開店。“家庭確實很困難,肯定要幫她挺過去。”資深村村支書林卓榮自己拿出1萬元,幫著開出一扇門,並對老房子裝修,小賣部慢慢開起來,售賣飲料、零食等,生活開支逐步得到解決。

但她很快面臨了新問題:教育。由於家中孩子多,需要一筆不少的學費和生活費,幾個孩子面臨輟學風險。

“讓貧困學生接受教育,畢業後找到工作有收入,這才能從根子上解決貧困問題。”工作隊深知扶貧扶智的重要性,第一期扶貧工作隊隊長楊漢新馬上與省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校聯絡,協調林文蘭的兩個小女兒免費到該校就讀。2019年12月,由省生態環境廳協調,資深村與省廣業集團簽訂實習協議,“透過對口實習提升能力,雙方有意向也可留下工作。”

“生活終於好起來,真的看到了希望。”看著幾個孩子都已上學,畢業工作的兩個大女兒也開始補貼一部分供弟弟妹妹上學,林文蘭肩頭的重擔減輕,緊縮的眉頭逐漸舒展。同時,光伏發電、生態養殖等產業扶貧專案的收益分紅,也不斷增加收入,到2019年,林文蘭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3000多元/年。

教育扶貧,也成了幫扶的重要抓手。“村裡很多家庭因孩子小,缺乏勞動力致貧,但只要能幫他們熬到孩子畢業工作,從根本上脫貧就有了希望。”夏鍾文說,工作隊聯絡村“兩委”,設立村獎優金和助學金,四年來共發放獎、助學金近95萬元,並免費吸收12名貧困學生到廣東省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校讀書。

一抹“綠”煥發鄉村新生機

走在村裡,道路潔淨難見垃圾,河水逐漸消除黑臭,街道兩旁的牆繪展示著鄉村特有的愜意生活。可在幾年前,村子並不是如此。

“剛來的時候,說‘汙水橫流’‘垃圾遍地’一點不為過。”省生態環境廳駐村工作隊隊員劉寶華回憶說,必須從根源上解決汙染問題。

駐村工作隊馬上建起1座200噸/日的生活汙水處理人工溼地,減少汙水直排入河。但很快發現,由於村裡人口多,汙水排放量大,溼地無法完全處理汙水,“必須按鎮級標準,雨汙分流全村覆蓋、建立汙水處理廠才能根治汙水問題。”

“以前都開玩笑說村裡‘有直道,沒橫道’。”靖海鎮鎮委書記黃娘俊指著村裡的房屋說,家家戶戶亂搭、加建,房屋間的通道全部被堵塞,成為治理頑疾,“推進雨汙分流,機器要進廠施工,必須拆除這些違建,不管多難都要幹。”

下定決心後,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開始地毯式到各家做工作。“剛開始阻力特別大,到後面說得多了,也做示範工程讓村民看到效果,大家意識開始轉變,配合工作。”最終,所有違建全部拆除,雨汙分流工程順利推進,村子也變得有序。

流經村子的大潭河是行洪和納汙通道,由於長年缺乏治理,此前一直黑臭。記者到達上游時,工人們加緊施工標準的汙水處理廠。“現在已經是第三期工程,今年6月底前將建成,那時汙水處理能力將達1900噸/天,全村汙水透過管道全收集,處理後的中水為大潭河補水,水生態環境將大幅改善。”夏鍾文描繪著即將實現的美好景象。

另外,針對此前垃圾無法處理的問題,工作隊與靖海鎮協調,經過鎮將資深村垃圾轉運到惠來縣處理,同時引入第三方保潔公司入村,最終解決垃圾圍村問題。

四年多來,省生態環境廳協調將資深村納入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範圍,村裡先後建起文化公園、硬底化道路、健身廣場等,公共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這個曾經“髒亂差”的貧困村煥發出新的生機,先後獲“廣東省衛生村”等稱號,第一期駐村工作隊長楊漢新被評為“廣東十大最美駐村人”。

“幫扶不僅是解決貧困戶的基本生活問題,也要改善居住環境,幫他們過上更高品質的生活。”夏鍾文表示,希望能透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讓貧困村不再貧困,讓貧困村民的生活更有幸福感。

攻堅亮點▼

省生態環境廳圍繞精準脫貧和生態環境特色兩條主線,先後派出兩期扶貧駐村工作隊,精準識別貧困戶,建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多元投入機制,透過“產業 務工 技能 金融”的增收模式,實現貧困戶收入快速增長。同時,透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行雨汙分流、建汙水處理廠等,強化生態環境特色,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品質。

數讀:脫貧攻堅成績單▼

1、全村現有212戶貧困戶818名貧困人員全部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134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13694元。全村所有貧困人口已實現有序退出、資深村退出省定相對貧困村序列。

2、為36戶貧困戶提供1萬-5萬不等的免息貸款,累計發放貸款近360萬元,每年政府貼息近5萬元,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產業資金不足問題。

3、自2016年4月駐村對口幫扶以來,省生態環境廳透過多方式籌集400多萬元用於幫扶資深村脫貧,並安排2100多萬元中央或省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實施資深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一、二期工程已完成,以大潭河綜合治理為主的三期工程正加緊施工。

4、協調資深村列入省新農村連片示範工程範圍,為資深村爭取到了4100多萬元新農村連片整治資金,雨汙分流、巷道硬底化等工程已基本完工,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善。

【記者】張子俊 林捷勇

【通訊員】鄭秀亮

【作者】 張子俊;林捷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