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築夢大興村 “三筆”繪藍圖
陣陣雞鳴,打破寂靜,躲在鹽鹼地裡的大興村漸漸醒來。6月29日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大興村,已見戶戶炊煙裊裊,村路兩側草木“披金”,屋舍院落煥然一新。
“遠處黑色屋頂的棟棟大棚裡,時下的西紅柿、葡萄等果蔬長勢正好,食用菌也開始採摘了;旁邊紅色屋頂是村民住房,曾經的灰瓦泥牆早成過往。”第一書記韓文利自豪地說。
在史文傑家的庭院裡,韓文利手捻沙土,察看墒情,細心觀察土豆長勢,從葉片到泥土,一舉一動儼然已是行家裡手。就是這塊小庭院,在韓文利的幫助下,讓史文傑一年額外多了4000多元的收入。
“讓人民永記,為黨旗增輝!”韓文利因勢利導,讓村裡十幾位老黨員、老幹部齊上崗,並在大興村兩個屯分別建立了黨員議事大院,給黨員設崗位、定責任、分片區。
中午時分,韓文利頂著烈日幾處溫室大棚,檢視果蔬葉苗的生長情況。大棚裡,紅綠相間的西紅柿,長勢喜人,滿園盡是淡淡的、甜甜的果香;在50度高溫的食用菌棚裡,他俯下身,翻動著曬乾的白鳳菇,臉上掛著憨憨的笑。
三年前,大興村在吉林省委組織部的幫扶下建起49棟蔬菜大棚,承擔全村貧困戶三分之一的產業分紅。經過多方調研論證,韓文利提出並實施了內引外聯、種養並舉的大興村產業發展方略。
他先是動員大興村雙星果蔬種植合作社承包蔬菜大棚22棟,實現年租金收入14.6萬元;又協調中糧家佳康(吉林)有限公司實行村企聯建,承包了剩餘27棟蔬菜大棚,實現年租金收入19.6萬元。
如今,大興村已形成了以光伏、養牛、棚菜、庭院種植為主的扶貧分紅保障產業,年可產生可分紅性收益120多萬元。以養雞為主的集體經濟創收產業,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以經濟作物為主的種植結構調整新興產業,每年可創造效益500多萬元。
聚民心樹新風,留下一筆“精神財富”
“兄弟來了,快進屋。”29日下午,貧困戶孫有付在家中隔窗遠望,老遠看見韓文利走來,迎上就是一抱。他叫來孩子,為“韓叔”倒水致謝。在孫有付眼中,韓文利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在51歲的貧困戶肖峰拉著韓文利的手,和他一同走進牛棚。去年,韓文利幫他貸款買了3頭牛,如今,肖峰的牛圈裡已經發展到了8頭牛。
“趕上了好時代,遇到了韓書記,碰上了好行情,定能賣個好價錢”提到脫貧致富,肖峰信心滿滿。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駐村以來,韓文利為全村24名貧困學生爭取社會救助10萬多元,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貧困學生社會救助全覆蓋。他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為全村1900多名非貧困人口每人補助了新農合參保資金120元,總計23萬多元。
2017年,大興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摘帽。2019年,已摘帽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9169元,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3000多元,大興村先後獲得松原市十大最美鄉村、省級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目前,韓文利正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將工作的側重點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移,等待他的,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張力軍 任勝章 編輯:趙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