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師夜跑遇害案 該聽誰的? 2015.10.27日

  【導語】備受關注的寶雞女教師夜跑被害案取得進展,犯罪嫌疑人王某於25日落網。案件的迅速告破並不意外,因為這是全國矚目的大案,公安機關自然全力以赴。犯案者逃脫不了法律的嚴懲,但是人死不能復生,受害者已經失去了最寶貴的生命。

  這幾天,案件在網上成為事件,一方面是因為夜跑是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女權也越來越頻繁的成為網路熱點。人們對案件發表了各種觀點,這些觀點代表了人們對自身生活方式,乃至對社會的認知和意識。

  該怎麼看待這些觀點呢?

  ●最有代表性的網友意見都在這裡了

  “要珍惜生命,遠離夜跑。”

  “這是偶發的刑事案件,年輕女性注意別跑偏僻地方就是了。”

  “有人說,誰讓她那麼晚出門跑步的。社會越來越朝向這個方面發展,不指責犯罪者,反過來說受害者。女老師在市中心一兩百米處跑步,當時是晚上八點多,我想請問,她真的做錯了什麼嗎?女性的安危應受到更高的重視。”

  “"誰讓你夜跑","誰讓你獨自進電梯","誰讓你長得漂亮","被強姦活該穿太少",多麼下作的反問,多麼混蛋無恥的強盜邏輯,直男癌太不要臉。”

  “無形中將女性的長相,衣著和強姦掛鉤,只會讓那些強姦犯更加囂張。我們要做的是譴責這種犯罪行為,而不是找好臺階和理由。就這樣。”

  “別教我女兒穿什麼,去教你兒子彆強奸”。

  “大多數不假思索地說"女性應該小心"這樣的言論:卻是包含了這樣一種"有罪推定":身為女性,就應當時時防備著自己被強姦的可能。”

  “女權主義有口號:"我可以騷,你不能擾!"這口號當然很對,但好話只有好人聽懂。面對陰暗中聽不懂的人,還是擇地而騷為安。”

  “那是西北最大的開放公園,晚上八點多。也就是說,本來應該很安全的地方。”

  ……

  寶雞新聞網還專門發表了署名“寶雞TNT跑團夜跑女王”的一篇文章--《關於夜跑和新聞角度,一位女性跑步愛好者的看法》,作者認為,“關於本次寶雞夜跑安全事件的相關新聞,社會公眾最好不要過度轉發,可以關注,可以提供線索,可以表達震驚和惋惜,但如果你看見社交群裡有了,朋友圈也有了,那麼你自己保持適度關注就好,因為訊息重複轉發,除了對當事人造成更大影響以外,也會讓社會公眾的安全感降低。”

  “這次事件就是一個意外,和跑步有關,但也無關,不必給夜跑二字打上那麼深的罪惡和恐怖烙印,身為跑者,應該堅信:我們所在的城市文明而又有序,夜跑依舊安全,我們要為夜跑正名!”

  ●看完下面的近期案件彙總,你會怎麼想?

  判斷上面哪些言論更值得重視之前,先看看下列案件--它們來自於以“夜跑”,“強姦”,“案件”,“奧森”為關鍵詞進行的百度搜索,而且僅摘錄時間發生較近的部分。

  1,中新網報道,今年9月份合肥一名女孩獨自夜跑時被歹徒盯上,遭到強暴,犯罪嫌疑人已被包河區檢察院批准逮捕。

  從外地來肥的小梅是一名上班族,因為白天太忙,加之喜歡運動,於是加入夜跑一族。8月31日21時許,她像往常一樣跑出小區,戴著耳機聽著音樂,不知不覺跑到了離家3公里左右的紫雲路一片草地旁。不料,一個黑影突然竄出,用衣服將她的臉矇住,拖入草叢中,並威脅說他手中有刀。小梅將手機交出,但對方卻將手機丟在一邊,不顧小梅的反抗將她強暴。事後,小梅報警。嫌犯很快落網。這名男子姓衛,44歲,離異,事發前就在附近打工。

  2,杭州日報報道,今年五月,寧波北侖一位20幾歲的東北姑娘在夜跑鍛鍊時,被一位40幾歲男子拖進綠化帶劫財後又遭到多次強暴,還被拍下了裸照,最終施暴男子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今年5月底的一晚,小吳單獨一人出去夜跑,跑完時將近晚上10點,比平常稍晚一些。她正準備回住處時,突然感覺身後有個人猛撲上來,小吳還沒反應過來,已經被對方拖進了路邊綠化帶。小吳這才看清,對方是個40來歲的中年男子,還帶著把水果刀。男子威脅小吳:“把身上東西都拿出來,不然捅死你!”

  小吳身上只帶了一部手機和50元錢,如數交給男子。男子拿到後,似乎不太甘心,又把小吳拖進草叢深處,用隨身攜帶的布條把她反綁,對其多次施暴,面對身強力壯的男子,小吳完全沒有反抗之力。事後,男子又用手機給小吳拍了裸照,威脅她不許報警。

  3,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北京跑友的聖地,這裡是不是太平無事呢?

  光明網去年報道,2014年9月8日21點左右,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一男一女相機被搶。

  2014年10月07日,北京晨報報道了這樣一起搶劫案,下午5點鐘左右,市民李女士一家三口正坐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草坪上休息,看到不遠處有一名中年男子正在用相機拍照,突然四五個男子跑過來搶他的單反,該男子激烈反抗並向周圍人呼救。讓李女士沒想到的是,那夥人見搶不下相機,便向他們一家三口跑過來。“當時第一反應是先保護孩子,老公忘了收起放在草坪墊子上的手機,這群人路過時撿起手機就跑了。”李女士驚出一身冷汗,立刻撥打110報警。據她稱,被搶的手機剛買,價值5000多元。

  4,而北京晨報記者前往暗訪時,也差點被以“借電話”為由搶走手機。

  記者在公園裡轉了半圈,找到一處偏僻處歇腳,此時,一名20歲上下的小夥兒過來搭話,對方自稱是“中國農業大學學生”,說手機沒訊號找不到家人,想借手機打個電話,並掏出手機在記者眼前“晃”了一下。記者還未看清是否有訊號時,男子又拿出一張“校園一卡通”快速晃了一下。

  記者表示不能把手機給對方,只能自己拿著,開啟擴音通話。電話接通後,男子衝著電話“喂”了幾聲後一把奪過記者的蘋果手機,轉身就要跑。還好記者已有了心理準備,用另一隻手一把拽住男子衣服,並搶回蘋果手機。見到記者想找人幫忙,該男子使勁掙脫後跑了。

  ●安全感常常是錯覺,遭遇犯罪是機率問題

  相信這些經彙總的資訊給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但它們還只是被媒體關注並公開報道的部分,無疑是現實生活的冰山一角。如果你繼續搜尋,或者到現實中進一步瞭解,相信對安全感的認識會有改變。

  曾經在美國做過警察的編劇鄭三炮(範昕)幾年前在接受《戰鬥生存》雜誌採訪時,講到中美兩國安全感的對比:

  “十幾年前我走出肯尼迪國際機場,住進紐約的小旅館。躺在床上,大概每隔20分鐘就聽見刺耳的警笛劃破夜空,雖然不知道那是來自警車還是消防車,但我確定發生不好的事情。紐約的初夜讓我十分緊張,彷彿陷入戰地。幾年前,我回到國內從事影視,這裡都市的夜晚,和大洋彼岸一樣輝煌,卻獨少了警笛和直升飛機的轟鳴。這反而讓我這個當過美國警察,養成戰術意識的人產生安全危機感。是的,聽不到警笛聲反而讓我覺得不安全了。”

  “因為在彼岸,警笛聲在提醒我:任何時間,巡邏的戰友距離我僅僅是1.5分鐘的距離,遇到緊急情況,5分鐘內就會有5、6輛警車出現在我的周圍。更讓我放心的是,本地犯罪動向是完全公開的。居民可以透過媒體、網路等渠道,大體上可以瞭解案發時段、地段以及案件型別和發生方式,甚至你能夠知道某類刑犯所在的具體位置,從而做出相應的預防。但是這些都是中國居民所無法擁有的"豪華福利"。”

  “作為執法人員,以我的良心說話而不是危言聳聽,在中國都市的安全感是低於洛杉磯地區的。這裡的"安全感"不是指犯罪率的高低,因為在中國往往只有極個別的人掌握真正的犯罪動向。我說的"安全感",是指普通居民在沒有主動自我防衛的前提之下,從社會得到的安全保證。比如在洛杉磯,除了各別地區,多數地方是沒有安全門和鐵窗欄杆的,99.9%的社群沒有保安人員,而我們這裡,保安、安全門和鐵窗幾乎成為必需了。”

  ●認清生活的真相,時刻警惕與犯罪遭遇的一刻

  普通人過著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無法想象兇案會發生在身邊,無法想象人生可能因某個不期而遇而一夕改變。只有當兇案成為公共事件,人們才能意識到兇險的切近,但還是很少有人會認為,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近期媒體照例進行了各種安全防範提示,這些道理好像人人都懂,但是人人都覺得自己遇不上也用不上。

  鄭三炮說,“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的腦子總是充滿美好的幻想,而往往缺少對壞情況應變的準備。比如人們對自己中獎總是懷有期待,卻鮮有對遭遇罪犯有所準備。美國的執法訓練告訴我,不管你是誰,在生命中往往會有一刻與犯罪行為交匯,你要麼與罪犯擦肩而過,要麼與他狹路相逢。不要想著自己會比其他人幸運,這種人不存在。”

  事實是沒有人能徹底消滅犯罪。犯罪成因複雜,消滅犯罪動機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化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強大的公安力量,也都不可能完全消滅犯罪。就算今天城市裡攝像頭等硬體投入已經很大,但也不能完全阻止光天化日之下的罪行。這些都是歷史所證明的現實。反而世上每個普通人都可能成為惡性犯罪的犧牲品,這是機率問題。這個機率又和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城市,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數量,時間,節氣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不管你來自哪裡,在漫長的一生中,這機率實際大到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漠視。

  很多網友的觀點延伸太遠,成為立場之爭,已經脫離實際。

  認清生活的真相,承認現實中的陰暗和人性中卑劣的部分,不做無知的羔羊,不訴諸政治正確的空話,減小惡性犯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機率,拒絕成為受害人,就應該是女性和每一個人的必備意識。老話講,“出門在外,財色不外露”,這類人生經驗,不一定經得起政治正確的考量,但是它們是管用的,也是符合實際的。未來也還是這樣。

  要獲得安全,瞭解自己的生活環境至關重要。普通人大多隻看到生活水面上的部分,水面下的隱秘有必要獲得提醒。如今比如@平安北京就已經會定期通報各轄區內警情,這有助人們瞭解自己的生活環境,提高防範意識。

  而回避現實,透過誤導的方式給予人們安全感,甚至主張不議論不轉發,則是完全不負責任的做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52 字。

轉載請註明: 女教師夜跑遇害案 該聽誰的? 2015.10.27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