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行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消費仍是主要推動力
亞行上調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消費仍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記者 周武英 綜合報道
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發布的《2017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版報告稱,由於今年上半年的外部需求強於預期,加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強勁的國內消費,該行上調了2017年和2018年中國增長預測值。
圖為農貿市場內民眾正在購買水果。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亞行將今明兩年中國增長預測由4月份的6.5%和6.2%分別調整至6.7%和6.4%。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表示,中國經濟仍保持彈性,這鞏固了其作為全球增長引擎的地位。供給側改革正在向前推進,但最終的成功取決於中國對市場和國家角色的謹慎平衡,特別是在目前該國不斷向更加市場化和更依賴於服務業發展的經濟轉型之際。
亞行分析稱,儘管房地產和金融服務業的增長有所放緩,但得益於強勁的國內消費、出口回升和其他服務業的穩定發展,2017年上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速達到6.9%,比去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2017年上半年中國國內需求增長符合《亞洲發展展望》的預測,工資上漲、養老金增加、政府在衛生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增加,其中工資和養老金的增長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了7.3%。
報告預測,隨著收入的增長和消費者信心的增強,2017年下半年消費仍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到目前為止,淨出口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到2018年,情況會有所不同,預計進口將再次超過出口。與此同時,由於受出口導向型產業的商業前景不明朗以及工業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和週期性因素的影響,今明兩年投資增速將繼續呈下降趨勢。報告進一步指出,由於中國在為經濟提供充足貸款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監管以降低金融風險,現行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可能保持不變。政府對匯率自由化的承諾――尤其是在近期外匯市場穩定、國際收支順差得以保持的情況下――可能導致人民幣交易區間進一步擴大。
報告警示風險指出,為了控制債務上升,需要進一步收緊監管,但這可能會導致流動性短缺,並對金融機構構成壓力。其他風險包括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幽靈的重現,以及美國大幅加息和由此導致的美元走強所引發的新一輪大規模資本外流。
在中國經濟前景好轉、全球貿易大範圍復甦、主要工業經濟體穩健擴張的形勢下,亞行認為,亞洲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預計今明兩年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分別為5.9%和5.8%。
貿易復甦推動了整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2017年前5個月該地區出口產品的美元價值比去年同期激增11%,進口產品的美元價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7%。出口價值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製造商外部需求疲軟而連續兩年收縮之後,今年重見起色。除中國以外,該地區八大發展中經濟體的製造業出口都出現了實質性反彈。
相比之下,東南亞增長勢頭更加強勁,其產出將從2017年的5%穩步上升至2018年的5.1%,分別高於之前預測的4.8%和5%。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出口增長將帶動該地區增長,但亞行對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預測保持不變。
報告預計,2017年和2018年工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將達到2%,比2017年4月的預測高0.1個百分點。得益於眾多消費者的貢獻,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其經濟擴張已經進入第九個年頭。由於消費者信心和商業情緒上升,日本的經濟增長意外呈上升趨勢。報告稱,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斷消除的政治不確定性和強大的市場信心正在推動歐元區經濟回暖。
報告認為,亞太地區面臨的風險已變得更加均衡。該地區潛在的上行風險包括美國寬鬆的財政政策和油價下滑,下行風險則包括全球流動性收緊、地緣政治事件導致的經濟干擾以及相關災害。雖然該地區已做好充分準備迎戰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但其高負債水平已對地區金融穩定構成風險。由於許多亞洲經濟體的長期利率與美國的長期利率緊密掛鉤,各國決策者需進一步加強國家財政狀況,密切監測債務水平和資產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