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在浙江杭州,有市民向當地某熱線廣播電臺反映,自己去年在某4S店購車時,被收取了3000元GPS費,且沒有開發票,想請電臺幫忙維權。
隨後電臺主持人在直播中,致電4S店瞭解情況,沒成想遭到店員爆粗口,被反問“你誰啊,你打電話什麼意思”,還叫客戶直接和他們聯絡,然後直接掛了電話,其言語中透著不耐煩。賣車就這態度?
之後,店方回應稱,涉事店員已被內部批評、降職處理和進行經濟處罰,收取3000元不是GPS費,而是按揭服務費2000元和選號費1000元,此前關於這個費用是客戶理解偏差了,現已對客戶解釋清楚,客戶也認可這個收費,同時,向節目組致電表示了歉意。
近年來,汽車銷售行業,也不是第一次被爆出亂收費和服務態度差等問題了。就在前幾天,一段電臺女主持為消費者硬核維權的影片,在網路上引起了高度的關注。據瞭解,主持人致電涉事4S店時,首先自報家門,卻兩次被店裡的前臺“踢皮球”,讓其聯絡銷售經理。
當主持人撥通銷售經理電話,並詢問對方為何違反國家規定,向車主收取續保押金時,經理居然理直氣壯地稱,收取這項費用是合理的,並且,表示不知道關於不得徵收續保押金的規定。
在被主持人問及,現在知道是非法的,是不是應該退還車主費用時,該經理居然囂張地質問主持人:“你是誰?你說得算?”
我們可以看到,這兩起事件的共性,都是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然後媒體幫忙維權時,4S店的態度卻令人大失所望,他們在面對媒體直播時態度尚且如此惡劣,不難想象當他們面對勢單力薄的消費者時,又會是怎樣的場面?
短期內發生的這兩起事件,是汽車銷售行業的一面鏡子。想必大部分人都遇到過,服務人員在銷售時,對待顧客溫聲細語,而在售後卻是百般推脫、不理不睬的做派。
在筆者看來,兩位主持人透過媒體向4S店施壓,以此幫助消費者維護權益的做法,是值得稱讚的。畢竟,消費者在面對店家“店大欺客”的處境時,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而在媒體介入後,迫於輿論的壓力,企業為維護品牌形象,事情反而更易解決,也可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消費者的權益更容易得到維護。
另外,媒體的發聲,也可以提醒更多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權益被侵犯的消費者,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亂收費這一狀況,從而進行維權、糾正不合理收費。
對於部分人關於“主持人態度是否過激”的質疑,筆者想說的是,在普通消費者投訴無門的情況下,主持人願意勇敢地站出來,為弱勢消費群體發聲的行為,是應該被大眾支援的,這是有良知、有作為的媒體人應當的做法。
當然,在幫助消費者維權時也要注意,不能光聽信消費者的一面之詞,而應先與雙方都進行溝通,瞭解事實情況,在合理評判下幫助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頻頻透過媒體維權,也在說明,他們在沒有外力幫助下的維權之路有多麼不易。
說到底,媒體並非執法者,所以要想減少此類現象,一方面需要車企及經銷商拿出應有的服務態度,合理合法地對待和解決消費者的問題,以保證行業的成熟發展。另一方面,加大監管力度,肅清行業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