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動機受關注 雙重標準遭質疑 美部長訪臺走“防疫後門”惹風波
就在島內疫情出現反覆之際,民進黨當局宣佈美國衛生部長阿扎9日訪臺。一行人不用隔離,也讓臺媒質疑當局為討好美國大搞“雙重標準”。國家衛健委發言人6日應詢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允許外部勢力插手干涉;敦促美方立即撤銷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同中國臺灣地區開展官方往來的錯誤決定。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6日宣佈,阿扎將於9日訪問臺灣,代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蔡英文會面,同時“拜會”臺“外交部”和“衛生福利部”,與防治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專家學者會談,並就對抗疫情交換意見。臺灣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稱,此次是疫情暴發至今首次有“貴賓”循“外交泡泡”模式來臺,未來只要來的人“夠重要”,都可比照辦理。所謂“外交泡泡”,是指疫情趨緩時受控地區為振興經濟,與其他地區彼此同意劃定“泡泡”,有限度開放彼此的居民入境,不用隔離14天,稱為“旅遊泡泡”,後衍生為“外交泡泡”和“經濟泡泡”。陳時中稱,對方需要提供自美國出發前3天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搭專機、不跟其他旅客相混,到機場後臺方也會進行檢驗,要求“團進團出”,不可與其他人有接觸以及入住防疫旅館,全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他們與蔡英文會面後,蔡也不用居家隔離。
有島內媒體稱,阿扎是自2014年以來美方再度派遣內閣成員訪臺,美國總統特朗普2018年簽署“臺灣旅行法”,美國國會當初提案目的在於推動臺美高層官員互訪,此行“象徵美國行政部門落實臺灣旅行法”。不過輿論直言,針對中低風險地區短期商務,臺灣規定除了要提交3天核心酸檢測陰性報告外,也要居家隔離5至7天不等,對來自疫情嚴峻的美國的官員卻不用檢疫,明顯在搞“雙重標準”。國民黨“立委”吳斯懷6日稱,臺灣防疫標準立刻為阿扎轉彎,因為他“很重要”,萬一蔡英文及“總統府”內重要官員染疫,請問誰負責?“這不僅是防疫雙標問題,不僅是討好美國問題,這是國家安全問題”。他說,對照臺商及“小明”(主要指臺灣人的大陸籍配偶之前婚姻所生的陸籍子女)千辛萬苦卻不能回臺灣,甚至有罹患癌症的陸配媽媽等孩子等到病情加劇,連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只因為他們不夠重要?”吳斯懷批評這就是政治考慮凌駕專業,民進黨當局做了最壞的防疫“雙標”示範,讓守法民眾情何以堪。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稱,考慮到美國疫情嚴峻,新冠病毒也存在很多未知數,是否冒險讓美國官員在不用隔離的狀態下來臺應該謹慎考慮,別為政治宣示意義反釀防疫破口。據聯合新聞網6日報道,新冠肺炎持續肆虐,臺灣近期也出現境外移入零星個案。疫情指揮中心5日宣佈,民眾進出醫療機構、大眾運輸工具和大型活動等8大場所必須戴口罩。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美中建交以來,中方一直反對美國高層官員訪臺,阿扎此行可能激怒北京。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稱,美臺往來需要美國總統點頭的事情不多,除了對臺軍售外,派遣部長級官員訪臺也是其中之一。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副院長李振廣在接受臺媒採訪時稱,美國打著“防疫合作”的名號赴臺從事政治活動,企圖提升美臺政治關係。華東師範大學學者包承柯說,美派出部長級官員訪臺嚴重違反中美三個公報且干涉中國內政,“這是美國近來一系列反華行動中又一項嚴重行為”。
《中國時報》6日稱,美國確診病例不斷攀升,死亡和確診人數名列“國際第一”,因而一直未被臺灣列入低或中低風險地區,顯見存有戒心,尤其白宮暴發群聚感染,在疫情嚴峻時理應更加謹慎,但民進黨當局不僅大開門戶歡迎這群來自高風險地區的高官,甚至安排面見蔡英文,“殊不知稍有不慎,即可能釀成國安問題”。文章說,臺美防疫經驗交流,並非一定見面不可,今年4月雙方就以影片舉行相關會議,但面對美國高官前來卻不自覺自打嘴巴。至於美臺宣稱的阿扎此行有利於雙方防疫合作,島內媒體也不看好。聯合新聞網6日稱,阿扎與臺灣接觸很少,最近一次是他7月表示“特朗普總統做了了不起的決定,買下吉列德生技公司未來3個月的抗新冠藥物瑞德西韋全部產能”。這一宣佈強烈影響臺灣的防疫應對,“好不容易透過關係買到1000劑瑞德西韋,這下子確定泡湯了,臺灣手上的瑞德西韋只夠54個新冠重症病人的療程”。文章認為臺灣面對新冠疫情的戰略可能走偏了,不普篩、不致力於本土疫苗研發,這些問題阿扎恐怕都幫不上忙。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