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北京社群報

  最貼近百姓的報紙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已“滿月”,垃圾分類的話題熱度不減。自5月1日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市民們紛紛響應,支援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但記者瞭解到,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依然存在垃圾分類分不清、公共區域難度大、農村垃圾分類難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海淀區拿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應對垃圾分類這場“考試”,並取得良好成績。

  垃圾投放:

  由“居民投”變為“上門收”

  “收垃圾嘍,各家出門送垃圾啦……”每天早晨6點30分和下午5點30分,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和接地氣兒的喊話,海淀區上莊鎮西閘村的移動垃圾收集車準時發車開往村裡的各家各戶收集垃圾。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西閘村勸導員和保潔員上門回收生活垃圾

  自5月1日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在西閘村村委會的宣傳引導下,多數村民積極響應,自覺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並投放到指定點位。但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了半個月後,工作人員發現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不少村民對垃圾的分類知識掌握得不是很清楚,經常發生分類錯誤、投放錯誤的問題。二是少數村民對垃圾分類的必要性不是很理解,不配合垃圾分類工作。

  針對存在的問題,村委會召開了專項會議商討怎麼解決。最終決定,垃圾分類工作由“居民投”變為“上門收”,同時成立垃圾分類勸導隊,一邊上門收垃圾,一邊進行勸導和指導。

  5月15日開始,西閘村組織村民志願者成立了垃圾分類勸導隊,由4名村民組成的勸導隊與保潔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起,每天早、晚兩個時間段用電動三輪垃圾清運車挨家挨戶收取生活垃圾,遇到有分類錯誤或者是投放錯誤的情況,就現場講解糾正錯誤。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西閘村勸導員和保潔員上門回收生活垃圾

  “勸導引導 上門收集”方法實行後,村民們明白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如何進行分類。村民在家中先進行垃圾分類,垃圾清運車一進衚衕,大家便拿著自家的垃圾出來,在勸導員的指導下將生活垃圾正確投放到不同的桶中。“自從開始上門服務,每天的垃圾清運數量由以前的2桶到現在的5桶,桶多了,垃圾多了,說明村民的意識也提高了。”保潔組長董瑞華說。

  據瞭解,西閘村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時,全村共有10個垃圾投放點位,即2個四桶垃圾分類驛站和8個基本組合(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點位。實施上門收垃圾後,目前在村委會門前保留了1個分類驛站,其他點位的基本組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核減,在方便村民上門收集垃圾的同時,也為村民自覺投放奠定了基礎。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沒實施上門收垃圾前,垃圾站平均分佈在全村的10個點位,村民都到離自家最近的點位投放垃圾,可夏天來了,再怎麼清掃,這些垃圾點位少不了會對環境有影響。現在好了,實施上門收垃圾,垃圾點位撤銷了,環境也更優美了。”村委會工作人員冀玉花說。西閘村上門收垃圾輻射全村210戶人家,村民們成為上門收垃圾的受益者,同時,自覺進行垃圾分類也在西閘村村民中蔚然成風。

  “打卡”收運:

  實現小區廚餘垃圾收運全覆蓋

  “曙光街道曙光花園社群3桶垃圾分揀合格,清運。”每天早上,海淀區環衛中心工程分隊業務群都會有這樣的“打卡”。原來,自從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海淀區環衛中心作為專業化作業單位,主動對接服務社群,採用廚餘車上門“桶車對接”方式收運廚餘垃圾,實現了全區2198個垃圾分類小區的廚餘垃圾“打卡”式收運作業。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海淀區環衛中心工人運輸廚餘垃圾

  早上6點,海淀區環衛中心環衛5隊廚餘垃圾運輸車司機李宗偉就從單位出發,對負責區域內的小區和點位的廚餘垃圾逐個進行回收。每到一個小區點位,李宗偉都會和隨車的隊員逐個開啟垃圾桶蓋,檢查桶裡廚餘垃圾的分揀質量。“每次開啟垃圾桶時,我們都要看看垃圾分類是否合適,廚餘垃圾內是否含有其他的垃圾,對合格的拍照裝車,不合格的我們會和物業聯絡,指導他們現場二次分揀,合格後再拍照裝車。”李宗偉說。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垃圾桶上都貼上了標識,標註著街道、社群、小區名稱和物業公司及負責人姓名。合格的會由環衛工人拍下垃圾桶內分揀情況和垃圾桶上的資訊,傳送到工程分隊業務群,最後由環衛中心統一收集上報。

  除了曙光花園的點位外,李宗偉還負責其他56個小區共48個點位的廚餘垃圾清運工作。李宗偉介紹,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之初,廚餘垃圾桶內會夾雜著其他垃圾,經過環衛工人的指導,目前海淀區所有社群、點位的廚餘垃圾桶內的垃圾分類基本合格。而廚餘垃圾桶數也在不斷增加。據悉,自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海淀區第一時間成立了領導小組以及10個工作組,搭建起有效運轉工作體系,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海淀區廚餘垃圾分類效果和分出量明顯增加。

  從最近一個月的情況看,全區居民家庭廚餘垃圾收運量快速增長,家庭廚餘垃圾分出量明顯增加。全區4月廚餘垃圾分出日均51.43噸,而5月20日達到246.41噸,5月31日為264.95噸,6月1日當天為304.66噸。

  廚餘垃圾的有效分出,帶動了其他垃圾的減量。記者從區城管委獲悉,全區其他垃圾收運量從5月1日的2224.54噸,下降到5月31的1869.14噸。5月總量約4.8萬噸,去年同期約5.8萬噸,同期相比減少1萬餘噸,減少17.6%。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打卡”式收運讓小區實現小區廚餘垃圾收運全覆蓋,既能確保小區分出的廚餘垃圾能夠實現日產日清,又能宣傳垃圾分類工作,提高市民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熱情。滿載廚餘垃圾的運輸車會直奔位於大工村的餐廚廚餘垃圾處理廠,全區所有廚餘垃圾都要在這裡進行資源化處理。據悉,目前,海淀區廚餘垃圾資源化水平已達到95%,無害化水平達到100%。

  換裝上崗:

  公共區域垃圾分類工作示範先行

  社群內的垃圾由居民自行分類,公共區域產生的垃圾又如何處理、如何分類收集和運輸呢?記者瞭解到,公共區域產生的垃圾主要包括街面上和馬路兩側果皮箱內的垃圾,主要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以往,公共區域垃圾分類管理難度非常大,一直是困擾環衛部門的一個難題。對此,海淀區環衛中心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海淀區環衛中心工作人員對公共區域垃圾桶內垃圾進行分類

  海淀區環衛中心首先對果皮箱清掏車及三輪保潔車進行了改裝,在箱體內部增設隔斷板或加掛垃圾桶,改造為分箱、分體式垃圾分類收運車輛。日常保潔中,分類收運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在公共區域內實現垃圾源頭的資源化。目前,改裝好的15輛電動三輪車和6輛果皮箱清掏車已在玉泉山地區、世紀壇地區、萬壽路地區、區政府周邊、中關村西區等地區投入使用。

  在保潔車改裝更新的同時,保潔員也在進行技能升級。5月1日起,除了日常的清掃工作,海淀環衛一隊中關村西區班的靳海軍和他的同事多了一個督導員的身份,提醒來往行人扔垃圾時,正確分類投放。“您好,您的垃圾應該放到可回收桶內。”“您好,您的垃圾分類錯誤。”每天,靳海軍都會重複著這些話語,提醒過往行人投放垃圾。

  據瞭解,海淀區環衛中心近期加大了對一線作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打造首批垃圾分類文明引導員隊伍。同時,海淀區環衛中心還綜合人流量、地理位置等因素,在重點區域選擇試點公廁,張貼垃圾分類宣傳畫,統一投放新型分類垃圾桶,公廁保潔員在做好日常保潔的同時,兼職做好垃圾分類投放引導工作,提醒路人正確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此外,對現管理、清運的256座密閉式清潔站加裝統一標識,對外觀進行改造、噴塗,讓密閉式清潔站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目前已完成二里莊密閉式清潔站、建設部密閉式清潔站的改造。下一步將對清潔站的內部功能進行提升改造,加裝稱重系統、分類識別等智慧裝置,納入海淀區城市大腦平臺,提高設施的智慧管理功能。

  本報記者 賈祥偉 文/攝

  編輯:王曉霞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28 字。

轉載請註明: 垃圾分類咋落實?海淀推出“一條龍”服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