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專稿:據烏克蘭訊息網7月31日報道,近日一架搭載著127人的客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起飛後不久突然遭遇冰雹,導致駕駛艙擋風玻璃被砸花,機首也面目全非。烏克蘭籍機長決定緊急迫降,最終在幾乎看不到外界的情況下,成功盲降,拯救了全機人的生命。因為英勇的舉動,機長被網友們稱為“英雄”,此外,他還獲得了烏克蘭總統頒發的勇氣勳章。
機首被冰雹砸得面目全非。
據報道,遭遇冰雹襲擊的航班屬於土耳其Atlasglobal航空公司,7月27日當天由其烏克蘭子公司Atlasglobal Ukraine所屬的A320客機執飛。飛機在伊斯坦布林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起飛,在爬升期間,飛機突然遭遇冰雹,導致機首嚴重受損,擋風玻璃也被砸花。正在駕駛的機長亞歷山大·阿科波夫立即決定返回機場。
當時,飛機的擋風玻璃已被冰雹砸到全數龜裂,儀器也發生了一些故障,整個迫降行動如同“盲降”。據阿科波夫回憶,當時飛機起飛不到十分鐘,已爬升到1300米的高空,雞蛋大小的冰雹突然襲來砸壞機首,連自動駕駛功能都因此失靈,最後技能在近乎全盲的狀態下緊急迫降。他說:“當時的情況真的很艱難,所幸最後所有人都活了下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飛機擋風玻璃被砸到龜裂
由於降下大量冰雹,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當時不得不暫時關閉機場跑道,但仍批准了這架飛機的迫降,並在周圍安排了大批救護車和消防車待命。最後,班機安全降落,全機只有兩名乘客受了輕傷。
阿科波夫成功駕駛飛機迫降的舉動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讚歎,機場上等候起飛的飛行員紛紛亮起機身上的燈表示對阿科波夫的讚賞,迫降客機上的乘客也紛紛和機長握手錶示感謝。
事件在被報道後,社交網路上的網友們給予了熱烈的回應。一部分網友認為阿科波夫是拯救了127人的英雄,但也有人認為阿科波夫自身有過錯才導致了這次險情,他不應該在這種雷雨天氣飛行。烏克蘭官方則對阿科波夫給予了積極的評價,烏克蘭總統還下令授予他勇氣勳章。
阿科波夫
亞歷山大·阿科波夫今年52歲,是一名有31年駕駛飛機經驗的老機長。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自己並不關注社交網路,不在網路上怎麼寫自己。他也一直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
“我只是在做我自己的工作而已。緊急事件發生時沒有時間害怕,必須要儘快迫降飛機,任何一個專業的飛行員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這樣做的。”他說道。
這事不像出門忘帶手機那麼簡單,國泰港龍航空的機長起飛發現地圖沒帶,悲劇了。
近日,國泰港龍航空一架從香港飛日本小松的空客A320-200飛機,在飛到香港東北方向370海里左右時,機組發現機上沒有小松機場的地圖,因此決定返航香港取一趟。
“想知道當時的客艙廣播該怎麼說”
在飛行了160分鐘之後,飛機返回香港機場,90分鐘後拿到地圖的航班再次加油起飛。當然,馬虎的機組被更換了,理由一定不會是造成4小時延誤這麼簡單。
傑普遜航圖是民航飛行的必備。
飛行前機組的準備流程有多麼嚴謹,不是這行的可能想象不到,畢竟飛行的規矩積累大多都有血淋淋的教訓。
而忘帶地圖這個小事,可以判斷層層管理的疏漏。一位國內機長表示,一次正常的航班準備,從飛行前一天開始網上自己準備,第二天全體機組,檢查證照、資料、航行資料以及健康體檢,並且每一步都有專人負責確認簽字。
以前,準備航行圖這項工作是由領航員負責,取消領航員工種後,這個任務由副駕駛完成,國內航空公司都是由機組攜帶上飛機,有的外航是地面部門負責放置在駕駛艙,如果地面部門沒放,機長返航沒毛病。
不過有網友提機長鳴不平,“那麼多要帶的東西,難免疏忽嘛”。無語啊!
現在很多航空公司在新購買的飛機上安裝電子飛行包,以方便飛行員隨時查閱資料。即便是沒有安裝電子飛行包,有的航空公司也為飛行員配發IPAD,作為電子飛行包。這樣做的原因時可以讓飛行員快速查閱,隨時獲取更新後的資料,減少紙質資料的不便。
即便是沒有以上這些外部裝置,機上的導航裝置也能把飛機引導至降落。這位機長分析,航班起飛前的導航資料起飛,都是按照公司批准的航路資訊輸入,按照導航指引飛,安全落地沒有問題。但是也不排除機長對目的地機場不熟悉,沒有十足把握。
國泰港龍航班機長髮生烏龍至極的“忘記帶航圖”事件,國泰港龍KA8348航班已經飛到臺灣上空了,機長髮現忘記帶目的地的航圖(flight map),基於安全考慮,航班只能被逼折返香港。
沒帶地圖返航不算啥,曾經有航班未帶空姐返航。2006年7月,韓亞航空一架客機從仁川國際機場起飛,前往大邱。起飛30分鐘後,機長髮現乘務員沒有登機,於是決定立即返航。韓聯社說,飛機起飛前,仁川機場地面服務人員和機上飛行員在“乘務員”概念溝通上產生了問題。
機長箱子裡的“乾坤”
飛行包是每個飛行員的必備物品,裡面井井有條地裝有法律規定飛行必須隨身攜帶的證件和物品,必不可少的裝置和其它與飛行有關的東西。
除了訓練有素的頭腦和麵前的飛機,滿載的飛行包幾乎應該是一個飛行員的全部家當了。
現在讓我們一起把包裡的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看看這裡面的“乾坤”。
證件:就像開車一樣,開飛機的證件一個都不能少,全世界都一樣。飛行員要隨身攜帶登機牌、飛行執照,體檢合格證、應急訓練合格證、危險品運輸合格證,飛行記錄本,國際航班飛行員還有疫苗接種證書。
檢查單:飛行必備之一,檢查單是飛行的流程圖和備忘錄。依項列出一次正常飛行中從開始準備到關閉發動機要做的每一件事情。
突發情況要使用緊急程式檢查單,則包括各種緊急情況的處理流程,如發動機停車,發動機或機艙失火,起落架失靈等等。
檢查單的理念與應用是飛行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唯一正確的飛行方法。
很多不瞭解飛行的人會認為按清單行事是不熟練的表現。其實不然,從100小時的私人飛行員到10000小時的民航飛行員,每次飛行都是檢查單不離手的。
它不是柺杖,飛行的每一步流程飛行員都應該熟記在心,其中的道理不僅要明白而且要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但在執行的同時一定要與白紙黑字的檢查單對照,以確保在任何複雜與多變情況下飛行都是百分百按標準程式執行的,無錯誤無遺漏。
飛行可以是愛好,但從飛行的第一個小時開始,飛行員的態度方法與自我要求就一定要向職業飛行員看齊。
導航圖:導航圖也是飛行的必備物品,它為飛行員提供了在各種氣候條件下所需的一切導航資訊。
導航圖包括目視區域圖、機場地區圖、世界航空圖、機場/設施索引簿、儀表低空航道圖、儀表高空航道圖、機場程式圖等。
這些導航圖按地區劃分,或是摺疊大圖或成本裝訂,所有內容都按時更新。不過現在很多航空公司開始在新購買的飛機上安裝電子飛行包,以方便飛行員隨時查閱資料。
即便是沒有安裝電子飛行包,有的航空公司也為飛行員配發IPAD,作為電子飛行包。這樣做的原因時可以讓飛行員快速查閱,隨時獲取更新後的資料,減少紙質資料的不便。
耳機:去真實體驗飛行最失望的應該是耳朵。大多私人飛機是活塞螺旋槳飛機,坐在機艙裡點燃發動機,噪音就立刻充滿雙耳。
如果再把油門杆向前推推的話,想要和坐在旁邊的人講話都要湊到耳邊大聲喊,是對肺活量和耳膜的嚴峻考驗。
這樣的噪音環境下如何與空管和成員交談呢?答案是航空耳機。(好像航線飛行員已經不自備耳機了)
飛行記錄簿: 每一個飛行員都有一個飛行記錄簿,裡面記錄了每一次飛行的內容,時間地點、機型編號、路線和歷時等等。還有每次訓練飛行教員的簽字和各種備註。它是飛行員的自傳,是飛行資歷最完整的印證。
手電筒:世界大部分國家都要求飛行員有儀表飛行執照或特殊夜航執照才可以在夜間飛行。這個要求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夜航有很多特別的挑戰。夜晚地面唯一明顯的特徵就是燈光,如果在人口稀疏的區域飛行,用地面特徵導航甚至觀察地平線都是很困難的。地形多山的夜晚目視起降對一個不熟悉附近環境的飛行員來說,不僅有挑戰而且有危險。
其實,在一個燈火通明的城市上空尋找機場也很困難。很多人認為機場跑道應該是最明亮的,其實恰恰相反,機場往往是城市裡相對黑暗的區域,跑道燈光只有在正對跑道降落時才很明亮,如果從側面看是很難辨識的。 夜晚的機艙也需要燈光,雖然各個儀表都有自己的照明,但夜航是離不開手電筒的。
從地面準備開始,檢查飛機的各個部位都需要照明。飛行時檢視導航圖,使用諸多的控制鍵,檢視機翼是否結冰等等都需要有一個靈活方便的光源。夜航駕駛艙需要保持低光環境,所以使用的手電筒最好是紅色光源。
太陽眼鏡:沒有一副壯志凌雲的太陽眼鏡怎麼能算飛行員呢。雖然是開玩笑,但一副好用的太陽眼鏡除了可以增添些帥氣外,更加重要的是它的實用功能。
與開車不同,飛行員的視野裡大部分是天空,直射和反射的太陽光不受任何阻擋的照射進駕駛艙。想要逆光辨認地面的機場有時候是非常困難的,這樣的時候太陽鏡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沒有太陽鏡只好用報紙嘍)
還有一些比如,計算器、常備藥、手套、水杯等。
飛行員的皮箱是身份最明顯的象徵,但這個皮箱功能勝過外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工具包。每一次安全的飛行,都從整備的皮箱開始。
(2017-06-05)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0日報道,英國湯姆森航空公司一架飛機因海鷗捲進引擎迫降。機長在向乘客解釋迫降原因時,居然展示了裝在塑膠袋裡的海鷗殘骸,乘客們也是一臉懵。
這架飛機本來定於當地時間1月10日早晨從英國伯恩茅斯飛往西班牙Tenerife島(臨近非洲西北海岸)。起飛後不久,一隻海鷗被捲進飛機引擎,飛機迫降在倫敦蓋特威克機場。
乘客EricJackson表示,迫降後機長一臉正經地說著讓人哭笑不得的臺詞,手上還拿著海鷗的殘骸。Eric說:“飛機起飛沒多久,好像有什麼東西砰地一聲撞在左側發動機上,飛機還劇烈顛簸了一下”。
湯姆森航空公司發言人對飛機迫降導致延誤道歉,“基於已遭受飛鳥襲擊的考慮,飛機飛往蓋特威克機場迫降。安全著陸後,我們努力讓乘客能儘快前往目的地。我們可以保證,這種問題非常罕見。”
圖為飛機降落在蓋特威克機場。機長向乘客說明情況:“引擎的三個葉片已嚴重變形,全體乘客必須改乘其他飛機前往目的地”。
(2017-01-12)
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知道一個機長真實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樣的,機長們真實的工作生活與港劇《衝上雲霄》裡機長的生活其實差別很大。
一般來說,公司會提前3天把飛行任務安排出來。機長們根據工作表來安排自己的時間,比如飛行之前的12小時不能飲酒,即使吃“米酒湯圓”都不行。如果生病,也不能飛,並且必須報告航醫,同時不能在外面隨便用藥。
飛機起飛的一個半小時前,機長必須到公司執行控制中心簽到。
接下來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是航前準備工作的時間。機長要將進行飛行資料檢查,提前瞭解飛機狀態,核對飛行任務書和機組人員,簽署放行單等十幾項工作。起飛前,機長、副機長、安全員和乘務員需要開一個小會議。
值得一說的是,無論機長經驗多麼豐富,每次執行航班任務之前,都要在飛行準備網上進行一次機型理論及規章考試,只有透過才能駕駛飛機。每次起飛前,機長都會對飛機進行再一次的檢查,保證萬無一失。
很多時候,由於時間關係,機長都只能在駕駛室吃飯。
私人飛機網www.sirenji.com
(2017-01-02)
《薩利機長》的最後一個畫面非常有意思。
挺過了漫長耗人的聽證會,薩利機長在空談資料的專家團面前據理力爭,終了,他被裁定沒有“瀆職”或“作出誤判”,駕駛飛機迫降哈德森河上的決定,是一個“非常情況下,最明智、最合理也最及時的判斷”。他和副機長離開聽證會現場,當時走廊裡沒有別人,在老搭檔的身邊,薩利握拳低吼了一句:“我這人就是這麼驕傲。”
“就是這麼驕傲。”這是薩利機長秘密狷狂的心聲,也是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自況自喻。
薩利機長本人與伊斯特伍德
片名裡的“薩利機長”,原名切斯利·薩倫伯格,2009年1月15日,他是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的機長,駕駛航班從紐約飛往北卡的夏洛特城,飛機起飛兩分鐘後遭遇鳥群撞擊,雙側發動機熄火,飛機下方是曼哈頓的萬幢高樓,薩利以一個老飛行員的經驗當機立斷,在哈德森河上迫降,機上155人全部生還。
這是一段真人真事,電影裡一點懸念都沒有,都是鐵板釘釘發生過的“事實”:獲救是確定的,機長被民眾追捧為英雄是確定的,他被行業委員會質疑並最終洗脫“決策失誤”的指控,也是確定的。重述這段往事的過程中,“情節”變得次要起來,甚至主角曾經遭遇的譭譽兩重天,也不是重點,因為懸念在一開始就被解除。於是電影的落點只有一個,就是薩利機長本人的心境起伏,他在大環境裡把自己擱在什麼樣的位置,以及他對自己的認知和評估。
很多人說湯姆·漢克斯的表演好,尤其是和他之前的《但丁密碼》作對比。其實漢克斯演薩利機長,妙在沒有表演的痕跡,導演伊斯特伍德把漢克斯的個性色彩基本全抹除了。可他也不是現實中的薩利的翻版。雖說老機長參與了劇本寫作,也旁觀了整個拍攝過程。對照真人,我們能很輕易地發現,機長本人並沒有電影裡看上去的那麼“蒼老”,雖然是白髮白鬚,但他看起來精神點,也沒有那麼疲憊。伊斯特伍德刻意地把主角的造型往“老化”的方向塑造,當然是考慮到劇情的實際需要,畢竟人物當時剛經歷了一場生死之交的重大變故,生理和心理的負荷都很沉重。然而,有意無意地,伊斯特伍德在劇作和演出兩個層面,強化了“薩利機長”的蒼老硬漢的形象。
不憚以最大的腦洞揣測,如果伊斯特伍德年輕個十歲,他一定會親自出演薩利機長。
電影裡的“薩利機長”,是那個現實中救了155人的老機長的藝術形象,是演員漢克斯塑造的“普通人中的英雄”,也是導演伊斯特伍德借來抒情言志的假面。理解了伊斯特伍德的價值觀,就一覽無餘地看清《薩利機長》;反之亦然,看懂《薩利機長》,也就懂了伊斯特伍德。這個機長何止是專業主義的孤膽英雄,他簡直是穿越到2009年的紐約的西部英雄。
電影開場,時間已經是在哈德森河迫降之後,薩利面對行業委員會的調查,航空領域的專家們認為他本可以遵從機場塔臺排程,返航起飛的機場或在就近的機場降落,水上迫降是一個危險也錯誤的決定。從一開始,薩利的地位就是尷尬的,他是一個被質疑的英雄,確切說,這是一個被質疑的老人。他的身體和職業都在從旺盛走向衰落。晨跑時的他,看上去體力和精力都在衰退中,他心事重重,過路口會沒有留意開過的計程車,差點撞上。事實上,幾次聽證會的周折中,仲裁專家和官員一直明著暗著旁敲側擊,意思是機長上了年紀,精力不濟,所以他在機艙裡的決策是“老年人犯糊塗”。從他和副機長的對話裡,我們也大略地瞭解到,他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了,等待他的是暮年和隱退,他以自己豐富的飛行安全經驗,做了一個類似諮詢師的網站,但沒什麼點選量。怎麼看,這都是一個面臨退場的老頭兒。
但這也是個死倔的老先生。最危難的時候,他扛得住,迫降成功後,他不是不後怕的,但在“當時當地”的特定情境裡,他相信“經驗”,“個人”的悍勇和孤膽佔了上風。對生命的擔當刻在他的骨子裡,兩次在機艙裡確認沒有拉下旅客的是他,最後一個下飛機的也是他,到醫院檢查身體時,仍惦記著是否全員獲救的,還是他。被質疑時,他不是沒有動搖過,但他始終相信“人”超過相信工具理性的資料分析和機器模擬,他的絕地反擊也是建立於:“我擔著155條人命,擔著我自己的命,人突然陷入那樣的危難時刻,這是不能模擬也不能分析的。”
直到最後一刻,他振臂握拳:“我就是這麼驕傲。”這一刻,薩利機長和伊斯特伍德的形象重合了:都是又老又硬氣,老派人,大男子主義,經驗至上,堅信“做什麼”比“說什麼”更重要。伊斯特伍德有意識地強化了薩利機長“孤膽英雄”的一面,自始至終他是一個人,他注重家庭,然而他更像一個孤獨的守夜人——他從來沒機會和妻子同框出現。
處在大選之年的伊斯特伍德是痛苦的少數派,他因為忠誠於共和黨,在好萊塢從來是被排擠被笑話的。他今年承受的痛苦是雙重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薩利機長》的面目前所未有的清晰起來。在專業層面,伊斯特伍德彰顯了他從事實的碎片中重整主流戲劇的能力。從《不可饒恕》的末路牛仔以來,“美國狙擊手”、“澤西男孩”、《換子疑雲》裡“永不放棄”的母親、“百萬美元寶貝”,直到這個“薩利機長”,他們內在的精氣神是同一的。他們不是偉岸的英雄,他們首先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人,做了一些普通人做不到的事,這一點差之毫釐的“超常”的行動力,讓他們成為了英雄。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