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德之間衝突越演越烈,特朗普在對德國“雙管齊下”,試圖逼迫德國屈服。據《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報道稱,特朗普授意國防部在9月前從德撤走近萬美軍,屆時駐德美軍依舊保持在2萬5千人左右,可這對於德國而言卻是一件極為尷尬的事情。一邊削弱了德國的防禦力量,一邊又因為保留有駐德美軍的緣故,德國無法自行組建軍隊保衛自己的國家。
不止如此,美國還借《國防授權法》逼迫德國終止與俄羅斯的“北溪2號”天然管道專案,這形同於干涉德國內部事務,徹底令美德友誼的小船“破敗漏水”、漸沉海底。對於美國的瘋狂施壓,德國這一次卻沒有選擇沉默,而是直接爆發並宣稱保留對美天然氣追加懲罰性關稅。
一直以來,歐盟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美國的挾制。主要是因為美國在歐盟有駐軍,不僅如此,從投資到武器裝備、軍事合作,再到天然氣、糧食對歐盟的輸出。可以說,美國若對歐盟掀起全面的“經濟戰”、“資源戰”、“糧食戰”、“貿易戰”等等,歐盟將難以抵擋。
就糧食與資源這兩點,歐盟對美國的依賴就難以擺脫,更何況美國駐歐盟軍隊名義上確實給歐盟各國提供保護,但這份保護何嘗不是“硬幣的兩面”,一面美名其曰是保護,另一面何嘗不是對歐盟的監控與挾制。透過這一點,我們或許能理解此次美國對德國下手,顯然不是偶然事件,而更像是借對德國的敲打,實則在敲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歐盟、試探歐盟各國的態度。
據悉,目前準備在美國舉行的G7峰會,德國選擇拒絕參加,而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目前來看,或將與德國站在“統一戰線”,共同缺席此次在美舉辦的G7峰會。一來,是聲援德國;二來,也與美國又邀請了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俄羅斯五國參加此次G7峰會有關。眾所周知,日本、韓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向來對美國馬首是瞻。若他們加入,恐怕不是為了擴大G7峰會影響力,而是特朗普為自己找的“聲援團”。
若G7峰會上再次開啟“口水戰”,特朗普將告別“以一敵五”甚至是“以一敵六”的尷尬局面。若這些國家加入G7,意味著歐洲在G7峰會上的影響力被削弱,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美國對歐盟的再一次“打壓”,美國這一招叫做敲山震虎,德國只不過是幌子。之所以將美國對德國的態度,看成美國對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歐盟的態度,在很大程度因為三點。
首先,以前的歐盟主要以德法英作為“鐵三角”,團結如義大利、加拿大、荷蘭等歐洲強國,共同統領、協調歐盟各國事務。但自從英國脫歐後,歐盟真正的領導權主要落在德法身上。德國對美國一直心存芥蒂,從當初美國慫恿英國脫歐到後來的《伊核協議》、伊朗將軍被刺、公然袒護以色列侵吞巴勒斯坦領土等諸多問題上,德國和法國引領的歐盟與美國產生了極大分歧。相比於法國對美國的曖昧與溫婉態度,德國則更強硬和直接,這也是美國決定拿德國“開刀”的原因。
其次,這場疫情就像是塞爾維亞總統所言,歐盟的團結更像是一場通話。當疫情過後,歐盟恐怕面臨一場內部整合,正式確立德法的核心地位,屆時美國若不提前對歐盟提前佈局,敲打、分化歐盟,恐怕那時的歐盟將加速脫離美國的掌控。所以這一次又是對德撤軍,又是對德俄兩國天然氣管道專案進行制裁,甚至考慮將德國的核武運往波蘭重新佈置。這種種的一切讓德國的處境極為尷尬。
最後,德國在疫情期間就一直希望聯合法國,趁著美國虛弱想將美國在歐洲的駐軍趕走。如果細看德國為此做出的“外交準備”不難發現,如今的德國與歐盟的謹慎外交不同,德國開始加強與中俄的合作,用以抗衡美國的全球霸權主義,為歐盟尋找一份出路,把歐盟重新重美國的“影響力”下脫離出來,還給歐洲一個自由、民主、主權獨立的歐盟。不得不說,這場美德博弈,將對歐盟影響深遠。那麼,你看好德國在這場德美之爭中的結果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