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資訊的淘金者?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伯凡時間 來源|伯凡時間(ID:bofanstime)
當下的網路世界更像是一個戰場。相比於這一技術的初衷——更便捷地資訊獲取和交流,如今激烈的對立、攻訐和謾罵,成為了這一技術的發明者們始料未及的副產品。
在網上,我們很容易被一些內容捕獲,也輕易就會被一些資訊激怒。整個網路世界中,情緒四處濺溢,而理性則很難立足。越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就越需要批判性思維這一工具,將自己拉出情緒的泥沼,從對立走向對話。
可能聽到“批判”一詞,很多人首先會認為這不僅不會製造對話,反而會引發更多的對立。源於對“批判”的誤解,我們會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挑刺的、否定的資訊應對方式。
的確,在中文語境下,“批判”一詞更容易讓人聯想到激烈的否定和指責,但是這樣的含義,是近代才賦予“批判”的,更早的時候,“批判”只是一箇中性詞,指代“批示和判斷”。
西方語境下的“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則沒有任何負面的態度或傾向,單純指代一種思考方式,指對接受物件進行研究、考察、區分和辨別。最早提出批判性思維觀念的美國學者Edward Maynard Glaser就指出,批判性思維必須具備三項特質:
1、傾向以審慎的態度思慮議題和解決難題;
2、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
3、有技巧地應用上述的方法。
1990年,一群美國學者發表了聯合宣告,對“批判性思考”做了以下界定:
我們認為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有目的而自律的判斷,並對判斷的基礎就證據、概念、方法學、標準釐定、背景因素層面加以詮釋、分析、評估、推理與解釋……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凡事習慣追根究底,認知務求全面周到,判斷必出於理據,心胸保持開放,態度保有彈性,評價必求公正,能坦然面對主觀偏見,判斷必求謹慎,且必要時願意重新思量,對爭議點清楚瞭解,處理複雜事物有條不紊,蒐集相關資料勤奮不懈,選取標準務求合理,專注於探索問題,而且在該問題該環境許可的情況下堅持尋求最精確的結果。
相信這段界定足以消除很多人對於批判性思維的誤解,將其視為一種真正有用且有效的思維工具。從這段內容中,我們能夠看出,批判性思維力求讓我們突破情緒的操控和教條的限制,對任何觀念和思想在保持開放與好奇心的同時,又懷有一種警惕與審慎的態度。
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盡可能尋求最省力的方式。在獲取資訊、評判資訊的過程中也不例外。《快思考,慢思考》一書中提到,人們在保持連貫思考和間歇性的積極思考時,都需要自我控制力,也即需要付出相應的能量。本質上,不斷地轉換任務或者提高大腦的運轉速度是不會讓人感到快樂的,所以人們總是儘可能避免這種情況。
正是這種天然的惰性,讓我們很多時候顯得既不開放、好奇,也不審慎和警惕。我們最常做的,就是透過簡單的標籤式認知和情緒化反應,擺脫邏輯論證和理性思考的“苦差事”。儘管這樣的確省力,但是卻可能造成潛在的危險。當我們在面臨諸如事關我們健康、事業或者婚姻等極為重要的決定時,思維上的偷懶可能會引發不幸,因為輕易接受了一個錯誤的思想或者隨意拒絕了一個有效的方法,而讓我們長期生活在痛苦之中。
面對這種情況時,批判性思維是最好的防護措施。批判性思維就是要讓我們的思維更加積極主動一點,能夠在關鍵問題上針對一些參考內容形成屬於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完全地遵循或者簡單地排斥。這要求我們與自己接觸到的內容展開互動,不論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是在聽演講或者討論的時候,都要變消極地輸入為積極地交流。
在《思考的藝術》一書中,用駕車來比喻這一過程。純粹跟隨對方的思路走,就好比坐在副駕駛或者後排座位,儘管也在往前走,但是最終的目的地和方向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走冤枉路,去到一個不符合自己預期的地方。如果駕駛車輛的人心懷不軌,則可能將我們置於險境,甚至危及他人。只有我們自己坐在駕駛位置,親自操控汽車,才能保證效率和安全。
在對外來資訊保持“批判”的同時,我們也要“批判”地對待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更難。因為我們面對的阻力不僅有思維的天然惰性,還有我們內心天然抗拒否定自己的傾向。
一旦我們認為一個東西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就會在內心形成一個等式:它是我的=它是好的。這樣的認識在我們內心構築了強大的防禦體系,隨時準備反擊任何可能針對我們已認定事實的抨擊,哪怕是來自自己的抨擊。《思考的藝術》中,將這一現象形象地比喻為像是一條狗得到了一塊骨頭,然後就死死守著,不管誰靠近,都會呲牙咧嘴地威嚇。這並不是因為這塊骨頭有多大價值,僅僅因為那是自己的骨頭。
很多爭吵與攻訐,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對他人的觀點缺乏好奇與開放,看待自己的想法時又不願審慎與警惕,將一場原本可能讓雙方獲益的對話,變成了一場兩敗俱傷的爭鬥。
網路在某種程度上放大了這種現象,在一個陌生的場景中,人的耐心更低,而情緒更飽滿。在不斷地否定他人和維護自己的過程中,我們早已忘記了自己當初進入網際網路這片資訊集散地的初衷。
我們最初是以一個淘金者的身份入場的,企圖在紛紛揚揚的資訊沙地裡,抖落掉那些低價值的石頭,淘到能夠讓自己獲益的金子,它們可能是一種實踐性的技能,可能是正確看待世界的方式,可能是某一個真理,可能是某一種真相……而批判性思維就是我們的淘金盤,幫助我們篩掉石頭,找到金子。
要儘可能多地獲得金子,一方面我們要讓更多的石頭進入自己的淘沙盤,這個過程需要我們保持開放與好奇;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仔細檢查每一顆石頭,避免漏掉真正的金子,也要提防被那些偽裝成金子的石頭累贅,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懷有警惕和審慎。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自己不是來吵架的,而是來尋寶的。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伯凡時間(ID:bofanstime),作者:伯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