汈汊湖,曾經被精養魚池分割殆盡,蓄洪能力大幅下降。近年來,我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退垸、退漁、退田後的還湖面積達到七萬三千畝,生態修復後的湖面不僅變美而且變大了,還在今年嚴峻汛情的調蓄削峰“挑起重擔”。
湖面上,飛鳥啼鳴;湖水中,魚蝦暢遊,剛剛經歷狂風暴雨洗禮後的汈汊湖顯得格外恬靜。
汈汊湖流域防汛指揮部指揮長 郭保東:
隨著水位的上升,整個汈汊湖蓄洪區48.7萬平方公里連成一片,再現了當年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美麗湖景。
汈汊湖
汈汊湖原本是一個泛洪區,也是全國最大內陸型封閉式湖泊。過去幾十年來,湖區幾乎被精養魚池分割殆盡。人不給水出路,水就不給人活路。湖區的老人們依然清晰地記得,1998年汛期後7.3萬畝魚池被淹的慘痛。
汈汊湖養殖場八一村黨支部書記 黃國興:
我們這個地方那時候是搞養殖,投入是比較大的,五六千一畝田。當時全部被淹了,最多的有幾十萬(元),那麼多資金投下去已經被洪水捲走了。
2018年4月以來,我市痛下決心做好汈汊湖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經過治理,汈汊湖共退垸還湖7.3萬畝,拆除湖內圍堤100多萬米,湖面也因此“長大”了20倍。
汈汊湖流域防汛指揮部指揮長 郭保東:
市委市政府籌集資金接近50億,圓滿完成了退漁還湖、退田還湖、退垸還湖“三退”的任務,為我們這次主動調蓄分洪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未雨已綢繆,防患於未然。我市地處漢江平原腹地,素有“水袋子”和“洪水走廊”之稱,歷來洪澇災害頻發,防汛抗災任務繁重。今年6月8日入梅以來,全市連續遭受九輪強降雨襲擊,累計雨量達846.3毫米,較多年梅雨期350毫米的均值偏多1.4倍。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張秋炎:
根據水文分析計算,預計汈汊湖南乾渠洪峰水位將達到27.7米左右,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85米,汈汊湖一線民堤長達242公里,堤頂高程在27.5到28.0米之間,近50公里低矮堤段有漫溢潰口風險,主城區和國家重點企業漢川電廠面臨巨大威脅。
從7月4日開始,汈汊湖流域普降大暴雨,到7月7日,這3天,平均雨量達到303毫米,遠遠超過十年一遇、設計面雨量220毫米的防洪排澇標準。
汈汊湖養殖場黨委書記 方壽生:
7月7日大雨、暴雨不斷的下,水位不斷的攀升,到下午4點,已經逼近了歷史最高水位,達到了26.84米,這個時候我們主動向市防指請示,要啟動汈汊湖調洪削峰。汈汊湖每調洪1米,可以增加調蓄量4500萬(立)方到5000萬(立)方。
當晚21時30分,記者在現場看到,湍急的水流發出巨大的轟鳴聲,8孔洩洪孔同時開啟,每秒110立方米的流量。
汈汊湖堤林管理段技術員 李樹宏:
我們接到調蓄命令是讓汈汊湖內垸水位漲至25.5m,才開始關閘。
為進一步降低堤防長期高水位執行風險,7月13日17時,南乾渠水位降至26.41米,市防汛指揮部下令關閉南洩洪閘,前後6天共調蓄水量6500萬方。
汈汊湖流域防汛指揮部指揮長 郭保東:
這次調蓄分洪應該是汈汊湖防汛史上主動調蓄分洪的第一次,不僅有效緩解了汈汊湖流域整個防汛抗洪的壓力,也使我們有相機抉擇的主動權。所以整個分洪過程,應該是比較平穩而有序,達到了調蓄削峰、減災保收、涵養生態等等,這些良好的社會效果。
人退水進,調蓄分流,人與自然又一次和諧握手。下一步,我市還將持續推進上岸漁民的安置。
汈汊湖養殖場黨委書記 方壽生:
從遠期來看,我們主要是兩個方面來考慮他們的就業問題,一個就是政府給了300畝地的產業用地,今後就是發展水產品養殖市場,通過後疫情時代的思考,發展比較高尖端的水產品大市場;第二個就是把汈汊湖打造全國全域旅遊第一湖,讓我們的老百姓參與到旅遊產業之中來,透過旅遊帶動就業。
來源:漢川融媒體中心
編輯:陸夢陽
編審:黃黎
出品:孝感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