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陳俎宇 唐波)7月22日下午,望謨縣油邁鄉納王村大坪組的文化廣場上,一場以“數變化·感黨恩”為主題的幹群魚水情活動正在開展。
100多位村民與鄉、村幹部團團圍坐在一起,擺龍門陣,細數家鄉變化,感懷黨的好政策。
數變化,大坪組村民王建全感慨最多。過去,群眾要去鄉政府所在地巖架趕集,來去要走六七個小時,“趕一場,走爛一雙鞋”。
“誒!現在的路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好。”王建全指著自己家門前那條路說,就這兩年修了4條路,一條直通碼頭,一條直達村裡,一條連線新寨村,一條繞大坪組的環線寬達6.5米,“我騎著摩托趕集辦事都快當,呵呵呵!”
“哈哈哈!”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
感黨恩,村民王封智表示他有話要說。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他,這幾年“要吃有吃,要住有住,要穿有穿”,總的來說就是不缺錢花。
錢從哪裡來?錢從產業來。這幾年,王封智家在黨的引導和政策扶持下,種植了30多畝“金煌”芒果林、20多畝油茶、20多畝香蕉、8畝板栗,目前除了芒果尚未到達採收期外,其餘產業都見了效益,每年至少收入10萬元。
家鄉變化大,黨的政策好,群眾爭著繼續數變化。
有的說,以前讀書少、識字少,想進城打工都膽小。現在政府組織培訓和務工,有效勞動力都能到浙江、深圳等地找到就業崗位,“穩當當地掙工資”。
有的說,過去吃水,要到山下的江裡背。“去的時候走一步,梭一路;來的時候走一步,退三步”。現在好了,自來水通到家,人畜飲水、產業灌溉、工程用水都不愁。
有的說,過去娃娃讀書行路難、有好老師難、升學難,現在鄉鎮有了教學點,高中一律進了城,“吃住在學校,師資配備齊,學習有動力”。
有的說,過去生了病就醫難,現在每個村都有衛生室,有醫生、有藥品、能報銷。“去時頭疼腦熱,來時腳下生風”,身體好,精神好,樣樣好。
納王村的龍門陣,擺的都是自家好生活,背後的支撐就是脫貧攻堅帶來的變遷。
這幾年,納王村搶抓脫貧攻堅政策機遇。產業上,種植板栗、油茶、芒果、香蕉、澳洲堅果等經果林5000多畝,目前掛果面積達4392畝,牲畜年存欄達253多頭,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基礎設施建設上,新建產業路、通村公路硬化、通組路硬化,覆蓋人口1185人。教育醫療保障上,兌現普通高中教育資助金3.864萬元,普通高校教育資助金3.8萬元,新農合參合率達100%。
傍晚,夕陽翻過山頂,斜照著北盤江畔的這座小村。鄉、村幹部和村民們圍坐著,開心地吃著“連心飯”,唱著感恩的歌曲。江風徐來,笑語聲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