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8日,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發現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愛因斯坦與世長辭,享年76歲。
今天是愛因斯坦65週年忌辰,在這樣一個日子,作為愛因斯坦的粉絲,我想寫點什麼,但在這個紀念逝世的日子,我不想再寫他輝煌的前半生,而想聊聊他略顯平淡的晚年。
1933年,愛因斯坦54歲,德國納粹查抄了他在柏林的寓所,並懸賞取他的頭顱。愛因斯坦被迫遠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愛因斯坦到美國後就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教。由於戰爭的緣故,愛因斯坦缺席了此後的索爾維會議。
雖然沒有親臨參加,但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學派關於量子力學的討論並沒有停止,在到美國的兩年後,他與波多爾斯基和羅森共同發表了史稱EPR佯謬的論文,強力挑戰量子力學的完備性。而這篇論文就派生了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現象——量子糾纏。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量子糾纏被一次次的更精確的實驗所證實,可惜愛因斯坦等不到那一天……
1939年,愛因斯坦60歲那年,他在得知德國納粹正在研究原子彈後,與其他知名人士聯名上書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加緊研究原子彈,羅斯福總統最終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據說後來愛因斯坦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在戰後,他曾一度企圖阻止美國繼續核武器研究,但這次他失敗了。1950年,他70歲那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研製氫彈,隨著美蘇兩國的氫彈相繼引爆,這個質能方程釋放出來的幽靈愛因斯坦已經無法阻止了……
但上述這一切其實都無關學術,事實上愛因斯坦在建立廣義相對論後的後半生,就一直致力於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電磁理論,他希望把麥克斯韋的電磁場論納入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裡,用幾何化思想統一這自然界的兩個基本力,這種統一的場論就稱為統一場論。愛因斯坦為此耗費了後半生的時間,但他始終沒有真正成功。
到了1951年,愛因斯坦72歲那年,他宣佈已放棄對統一場論的研究,他說:“統一場論在數學上太困難了,我沒法證明它。”因此,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愛因斯坦實際上已經停止了所有關於物理學的研究。但他從來沒有後悔過為此付上半生的努力,他曾對同事表示:“縱使發現統一場論的希望很迷茫,但這種努力是值得的。我已經功成名就,不用擔心因此失去工作,有條件做這樣的冒險,如果讓年輕人去做就太冒險,他們很有可能因此而一事無成。”
愛因斯坦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事實上在他的晚年基本上是一個人在戰鬥,沒有人能給與他任何幫助,即使是精神上的幫助也鮮有獲得的。但他的努力又註定沒有結果,因為在他的晚年,完全無視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隨著弱力和強力的相繼發現,愛因斯坦卻從來沒有考慮要把它們一併納入他的統一場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