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複製的,是因為企業存在的特定時期特定國情只在當時。
活在當下,是對汽車業的一大挑戰。
況且,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到成為行業的標杆,僅僅是“我想做到”能完成的麼?
受制因素過多,並不僅是技術因素、市場因素、渠道因素等, 甚至於政策影響、大眾喜愛,產品口碑都會成為難以邁過去的一道坎。
很多時候,在進行汽車產品比對的時候,大多數人很自然的會問,這個產品做的怎麼不如特斯拉?特斯拉的model系列有什麼功能,你們怎麼沒有,價錢還這麼貴?
這個提問是大眾基於汽車共識後提出的最簡單的一個質疑。
那麼,如何來解釋這個提問,是個非常有技巧性的活!
我們都知道,造車是一個人龐大的人物,牽涉專業很多,因此也需要各種各樣的專業人才,而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卻是一直在跟著別人跑,不具備自我研發的實力!
但是,新能源汽車給了一個機會,一個短途賽道,而能否超越其他國家的汽車產業,就成了企業龍頭的一個典型判斷!
但是,這個機會卻也不是隨便就能抓住的!
網際網路提供了很多資訊!
比亞迪的基本資訊都可以檢索得到,從電池起家,準確的說是磷酸鐵鋰電池,但今年甚火的刀片電池,比亞迪總是想一騎絕塵遠超同類型研究者,事實上,也是確實做到了在磷酸鐵鋰技術上的領先,同比寧德時代,仍然具有技術上的前瞻性!
但是,比亞迪在汽車的認識上仍然未能達到造車業的終極夢想!同比國外品牌,比亞迪缺了什麼?
是技術,是膽量,是政策,是人才?
從資本角度考慮,缺了一個引進增量資金的機會!
一隻蛤蟆,想跳多高,不取決於你的腿,更重要的是你的位置和跳板!
同比國企造車,對資金的後備必然不可比擬,對專業人才的吸引也必然誘惑不足,不可否認仍有大拿們為國之造車業奔赴前來!
但,造車不是個人問題,如何搭建系統,完善人才,創新技術,都是橫亙其中的一條巨大鴻溝!
作為優秀的民營造車企業,比亞迪承擔了自己能夠做到的,就沒有辜負國產造車業的大好時光!
但,事在人為,環境所在已經決定了大勢所趨!
很多人認為特斯拉牛逼,但牛逼的地方在哪裡,卻也是很多人無法言說的!
外行看內行,新鮮高大上,內行關內行,更體現在細節!
姑且不論特斯拉發展過程,特斯拉汽車從技術來講就沒有問題?
不,沒人任何人可可以說特斯拉卓然而立,最簡單的電池模組,7000+電池遍佈地盤就能確保安全?這也極大的暴露了缺點!在承認其主動安全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其巨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