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
重新推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落後地區的建設,將為擴大“內需”、提振外貿水平提供新的空間。
5月1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公佈。《意見》提出到2035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西部地區再迎巨大的政策利好。
眾所周知,西部大開發並非新政策,早於2000年就首次上升為國家戰略。經過20年的發展,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在當前疫情衝擊經濟的特殊背景下,中央重新推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既有緊迫的現實意義,也有長遠的宏觀價值。
西部產業的特點,
有較強風險抵禦能力
資料顯示,西部總人口約佔全國的25%,GDP總和佔全國的20%左右。疫情發生以來,西部省份整體上顯示出較強的抗壓能力,一季度GDP增速超過全國總體水平。西部省份產業的特點,確實賦予了其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當地產業主要依靠本地勞動力,對外來人口的依賴性沒有沿海地區強。另外,這些西部省份的經濟規模本身較小,外向型不明顯,因而受疫情衝擊不顯著。
眼下,全球疫情蔓延使得外需增長面臨空前壓力,疊加當前我國正處在“三期疊加”時期,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正當其時。而《意見》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貫穿其中的一個核心議題就是創造內需,刺激國內市場來對沖外部需求萎縮,與最近中央一系列重要會議多次強調的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高度契合。
就在5月1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了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隨後,西部大開發戰略被重新推出,無疑是會議精神的具體落地,也是極具現實意義的重大舉措。
“一帶一路”為引領,
建設中國經濟新高地
在過去的實踐中,基本都是東部地區領跑,由於經濟總量的差距,東部地區在事實上成為擴大內需的重點地區。結果是,東部與中西部的經濟差距在不斷擴大。根據官方統計,2019年東部地區GDP佔全國的比重為51.6%,而中部、西部地區GDP佔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2.1%、20.7%。
在當前東部地區增長速度普遍放緩的背景下,中西部迴旋餘地和發展空間更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加快西部落後地區的建設、縮小區域差異,將為擴大內需提供新的空間。正如有學者分析的,西部地區在構建網路化空間和鏈條化產業的發展餘地很大,在生態、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以及居民消費等多方面有較大需求,這些需要被充分啟用——充分挖潛,對西部發展是機遇,對中國經濟也是機遇,那樣也能繼續增強我國的規模優勢。
不只是挖掘內需。《意見》還特別提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在這次疫情中,在外貿額整體下行的背景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保持基本平穩,對“穩外貿”起到了重要作用。西部培育多年的中歐班列也顯示出其戰略價值,4月份共開行979列列車,同比增長46%。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國際背景下,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通道,在西部培育新的外貿樞紐、建設自貿試驗區等舉措,對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可以預見,未來我國向西推進開放的步伐將越來越大,我國外貿結構也將進一步得到最佳化。
到頭來,隨著擴內需、穩外貿“向西而行”,不僅西部省份成為中國消費與貿易新高地會此景可期,也必將大力助推國內國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進一步盤活中國經濟的發展潛能與活力。
□周子勳(財經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