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排隊“回家”首選赴港二次上市

  外匯天眼APP訊 : 越來越多的訊號顯示,百度、攜程、京東、網易等中概股明星公司都在籌劃赴港二次上市,迴歸潮即將出現。實際上,這並非中概股第一次出現集體回家浪潮,早在2015年,包括完美世界、奇虎360在內的多家網際網路公司也曾紛紛迴歸A股。

中概股排隊“回家”首選赴港二次上市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此輪迴歸潮與上一輪差別較大,曾經的回家是被空頭獵殺下的“不得已為之”,本輪更多是市值較大的中概股選擇赴港進行二次上市,以獲取更寬廣的融資渠道。

  中概股集體迴歸

  去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進行第二上市,開啟了中概股迴歸的程序。今年4月底,證券時報記者確認,京東正在安排赴港上市事宜,並且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檔案。同時,路透社報道稱,京東預計最早在今年6月掛牌。百度、攜程、網易等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傳出了相關意向,中概股迴歸潮流或再度出現。

  2018年,港交所啟動了25年以來的最大機制改革,修改了上市條例,允許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交所掛牌;同時開放了同股不同權的限制,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了活力。據港交所統計,自上市新規實施以來,84家新經濟公司已在香港上市,共募集3023億港元,佔同期香港整個新股市場總融資額的50.8%。據普華永道資料顯示,2019年香港以募集總額3155億港元蟬聯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第一,與2018年相比增長10%,全年共有184家企業在此首發上市。

  “在疫情期間,整個港股IPO並未停止過,疫情最嚴重的3月第二週仍有7家公司掛牌。今年第一季度,共有39家公司完成上市,集資金額達到141億元。”港交所市場發展科副主管及環球上市服務部主管鮑海潔表示。

  港交所市場主管姚嘉仁也透露,近期中概股到香港第二上市的查詢明顯增加。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港交所監管人士、IPO輔導券商等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在阿里第二上市取得巨大成功後,多家中概股公司開始陸續詢問赴港上市相關業務。

  去年11月,阿里巴巴迴歸,開盤價較發行價上漲6.25%,市值近4萬億港元,而在之後的數十個交易日中,更是屢創市值新高,阿里在香港上市首五個交易日,日均交易金額高達90億港元。截至記者發稿,阿里巴巴股價超過201港元,較發行價176港元上漲逾14%,為海外中概股樹立了標杆。

  1月2日,有報道稱,港交所與網易、攜程就二次上市進行洽談。稱,港交所管理人士已與這兩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就二次上市事宜舉行了跟進談判。1月7日左右,有市場訊息指百度計劃回港二次上市,並於最近在港招聘了對接機構的負責人,且已接觸一些在港大型機構。知情人透露稱,百度計劃回港有一段時間了,進度可能比攜程等更快。1月10日,有訊息稱,於中國經營肯德基、必勝客等餐飲品牌的百勝中國,正考慮來港上市。

  根據2018年4月底港交所修改的上市規則,允許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掛牌,但同時也設立了門檻,首先必須在英、美等少數“高階市場”(紐交所、倫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其次是市值不少於400億港元,或市值不少於100億港元但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億港元。以此來看,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粗略統計,約有19家中概股符合標準,包括拼多多、騰訊音樂、好未來、等。

  兩次迴歸潮的異同

  2015年左右,中概股也曾刮過一輪迴歸潮。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查閱SEC(美國證監會)資訊顯示,從2015年至2016年第一季度,有36家中概股先後收到私有化要約,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360和完美世界。

  在2016年,360完成私有化後,在2018年2月借殼迴歸A股,迴歸上市首日,360開盤價達65.67元,市值達4441.96億元,較私有化時的93億美元市值暴漲近600%;完美世界在2015年7月完成私有化後,在2016年3月透過資產注入完美環球的方式正式迴歸A股。

  本次“迴歸”與上一輪迴歸既有相同點也有異同點。

  在當年,中概股因部分企業造假,集體遭遇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經歷了“流血上市”、長期被低估、融資困難等窘境。而如今,瑞幸咖啡造假事件也讓一些中概股擔心“信任危機”重演,從而加快“回家”腳步。

  4月初,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海外對於中概股的不信任情緒漸起,多家中概股近日陸續被做空。SEC還在瑞幸造假事件後,兩次釋出宣告強調中概股的風險。多位業內人士均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即使可以挺過做空機構的“圍剿”,但是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也會面臨非常嚴格的監管體系的審查和管控,信任風險極高。

  中瑞資本董事長、美國國泰環球資產有限公司高階合夥人張學榮,已為多家企業進行了赴美IPO輔導,她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納斯達克的稽核相對比較嚴,不過今年因疫情和美國大選的影響,我們原本預計會寬鬆一些。從我們接觸的情況來看,在3月底時,納斯達克稽核中概股有加快的跡象。但是,4月曝出了瑞幸咖啡事件,之後的稽核會不會像大家預計的‘寬鬆’就不好說了。”

  張學榮還告訴記者:“還沒進入流程的赴美IPO公司,現在很多都處在觀望態度了。”另外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也進行了類似的表述。

  此前,港股市場結構趨於僵化,企業型別集中在金融、地產、消費,也沒有二次上市的相關規定。如今,港交所的改革為中概股迴歸創造了條件。在美股,中概股普通遭受估值偏低、融資相對緊張的困境。港股二次上市可以擴寬融資渠道。在“自家門口”上市,不僅可以最大化降低“投資者偏見”,還可以擴大在本地市場的影響力。同時,A股正在逐步開放中概股迴歸的大門,先去港股二次IPO,可以為優質中概股未來在國內A股市場IPO做鋪墊。

  目前,迴歸A股市場須經歷私有化、拆除VIE架構、釐清海外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和境內實體之間的股權關係等一系列複雜的流程。相比之下,重返港股市場則簡單得多。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中概股如果滿足在港第二上市的要求,應該都在積極策劃回港事宜,畢竟多一個地方上市就多一條融資渠道。但是,鮑海潔也同時提醒:“多地上市,對於小盤中概股而言可能並不適用,因為退市和私有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操作流程中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雙重上市意味著監管成本也在成倍增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3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概股排隊“回家”首選赴港二次上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