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點評M2和信貸:貨幣寬鬆政策還將如何發力?
5月11日,央行公佈了2020年4月金融及信貸資料。整體而言,在經歷一季末的天量投放之後,新增社融和人民幣信貸在4月均有季節性回落,總體符合預期;但仍顯著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尤其前四月社融和人民幣信貸分別合計新增14.17萬億、8.8萬億,均為歷史同期之最,表明當前總體延續了中國國內全面復工復產背景下、融資需求持續恢復的態勢。在筆者看來,疫情之下金融及信貸資料持續表現強勢,當前中國貨幣及信貸政策的寬鬆發力基調已十分明確。
隨著全球疫情發展與防控形勢的變化,一季度的國內供給側衝擊已經過去,當前最大的問題已是國內消費恢復滯後、海外出口訂單減少下的有效需求不足。當前,筆者認為,貨幣政策寬鬆之外,更需要積極財政的發力,5月兩會對財政政策的部署顯得尤為關鍵。
一、人民幣信貸繼續發力,結構調整不斷向中長期傾斜
4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新增1.7萬億元,與3月相比呈現出季初較季末投放明顯減少的季節性規律,但較去年同期仍大幅多增6800億元。
結構來看,居民短貸當月新增2280億元、同比多增1187億元,中長貸則與3月水平大體相當、新增4389億元;與國內防控措施已很大程度上解禁、居民消費和房地產銷售活動步入加速回暖通道密切相關,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4月環比回升超15個百分點。
圖表1 居民中長貸表現亮眼
企業方面,票據、短貸、中長貸4月分別新增3910、-62、5547億元,同比分別多增2036、1355、2724億元;工信部資料顯示4月下旬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已接近90%,企業全面復工之下,融資需求恢復態勢延續。此外,中長期貸款的佔比繼續有所提升,政策引導下金融對實體的中長期支援力度在強化,或對投資回升形成一定支撐。
圖表2 愜意貸款結構向中長期傾斜
二、債券發行延續火爆,社融保持強勢
4月社融新增3.09萬億,同比大幅多增1.42萬億,貸款和債券發行成為雙支柱。其中,社融口徑下人民幣貸款當月新增1.62萬億。
債券一級市場持續火爆表現,企業債券融資新增連續兩月接近萬億。近期市場流動性十分充裕,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下調使利率走廊下限下移,資金市場利率總體下行,企業發債需求旺盛、投資人配置意願強烈。當然,從信用債發行統計資料來看,低評級債券仍佔比極低,發債資金主要流向大中型企業,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的債券融資渠道仍須拓寬。
其他分項來看,第二批專項債額度的下達保證了4月發行力度不減,當月地方政府債券新增3357億元;股票融資當月新增315億元。非標貢獻仍然有限,委託和信託貸款仍在收縮通道,尤其資金信託新規的出臺將進一步壓縮後者的存量空間。
圖表3 債券發行延續火爆,社融保持強勢
三、天量投放助M2創2016年12月以來新高
貨幣政策寬鬆和融資需求持續恢復之下,市場流動性十分充裕,貨幣派生不再受到經濟暫停的制約,供需雙方動力均較為充足,4月M2同比增11.1%,為2016年12月以來新高。結合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的最新定調,M2增速未來有望進一步走高。
圖表4 M2創2016年12月以來新高
四、貨幣政策寬鬆已至,下一步關鍵是兩會財政政策發力
總體而言,疫情以來中國貨幣及信貸政策的基調已十分確定,即在總體寬鬆基礎之上,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加大中長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信貸供給仍是核心任務。
然而,想要儘快促進實體經濟的恢復,仍須財政政策發力支援。尤其是,防控措施逐步解禁以來,中國生產端正在迅速恢復,截至5月9日五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升至54.27萬噸,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但消費端的恢復仍明顯滯後,加之二季度外部供需中斷的衝擊將接踵而至,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已轉化為有效需求不足。上述背景下,5月兩會對財政政策的定調顯得尤為關鍵。
圖表5 國內工業生產基本恢復
筆者在此前文章《再議破除“四萬億”恐懼症》中已經明確表達了觀點,即當前政策面財政應加大力度,尤其不應被“四萬億”恐懼束縛手腳。例如,大幅提高赤字率至GDP的5%、增發3萬億抗疫特別國債來擴充財政資金來源;重點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加強對中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支援發放消費券、現金券,以保民生、促消費;加強對就業基本盤即廣大中小企業的定點幫扶,降低企業稅費、完善公積金制度,配合貨幣政策強化金融支援如適當延長延期還本付息、創設融資擔保基金;發力新基建,加大對5G、冷鏈物流、農村基礎設施、教育、醫療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