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帶貨、等待轉機,收入銳減的旅遊業者該走哪條路?

自1月27日全國所有團隊遊業務和機加酒(機票 酒店)服務暫停後,旅遊行業已經渡過了近4個月的疫情狀態。雖然目前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周邊遊逐漸復甦,但旅行社主要從事的跨省遊、出境遊仍處於觀望階段,業務量遠遠小於以往的規模,導遊、領隊、旅行顧問等旅遊行業從業者們也在這期間面臨著收入銳減,甚至失業待業的困境。

 

在此情況下,一些旅遊從業者開始透過電商“帶貨”、尋找兼職等方式“自救”以度過難關。業內人士指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賣貨不能只是簡單地賣貨,同時兼職也需要一些技能,建議“帶貨”的旅遊人要找到營銷的思路,起到輔助旅遊主業的作用,同時在疫情期間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為旅遊全面復甦做好準備。

 

旅遊從業者晨琛則告訴新京報記者,只希望旅遊行業早日恢復正常,大家可以自由地到遠方旅行。

 

收入銳減,旅遊業面臨人才流失

 

如果按照往年的正常情況,從事旅遊社群運營的晨琛上半年應該已經去了不少國外目的地旅行,但受疫情影響,她至今還沒有出過遠門,甚至社群運營推薦的內容也從以往一些旅遊產品,變成了分享小眾目的地的美景和好物。

 

晨琛的收入也從每月萬元左右降至2200元的基本工資,生活壓力大增。不過晨琛也表示理解,“行業受疫情衝擊很大,我們的業務量變得很小,公司沒有裁員,為了保障員工的基本生活也在盡力幫助我們,工資發得少我是可以理解的。”

 

像晨琛這樣在過去幾個月生計受到影響的旅遊從業者還有不少。據行業人士透露,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旅遊企業基本都處於全員降低薪酬、發放最低工資標準、或輪崗輪休的狀態,甚至部分導遊、領隊因為長期存在“掛靠”關係,沒有業務的狀態下基本0收入。但即使發放最低工資,100人左右的團隊每月也要支出30萬-40萬,對於基本沒有收入的旅遊企業來說,壓力不小。

 

尚遊匯文旅董事長鍾暉則指出,在行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最擔心的還有人才流失的問題。因為文旅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才。對於房貸、車貸等壓力比較大的從業者來說,最低工資標準有時候會難以維持生活,這部分人就可能會選擇改行,去從事比如目前比較火的線上教育等,造成行業的人才流失。

 

行業發起兼職平臺,幫助從業者增加收入

 

全球疫情前景未明,在疫情影響完全消退之前,旅遊企業和從業者為了增加收入、保障生活質量,也積極採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為行業的穩定和發展蓄力。

 

最近,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晨琛開始做一些兼職來增加收入,並且所在公司也支援員工在行業恢復前透過其他工作增加收入。晨琛透過近期旅遊行業內發起的“任務叮咚”平臺,找到了一些剪輯短影片等時間靈活性比較高的兼職工作,工資日結。在比較好的情況下,每個月能夠增加6000-7000元的收入,基本能夠平衡自己的生活支出。

 

定製旅行行業頭部品牌的合夥人雷濤是“任務叮咚”平臺的發起人之一,據雷濤介紹,任務叮咚是在疫情之下催生的一個新平臺,平臺以兼職和零工形式釋出各類工作任務,疫情之下受影響的待崗或失業人群可以在任務叮咚平臺找到與能力匹配的短期或長期的工作任務,並且平臺不收取企業任何費用。

 

從平臺的工作內容來看,有市場運營策略顧問、服飾品牌影片模特、民宿運營管家、遊戲背景故事專員、嘉賓對接經理、短影片平臺內容規劃等多種型別。雷濤認為,不少旅遊從業者自帶大量客源,有比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服務能力和策劃經驗,其實很適合目前一些企業線下轉線上、處理疫情糾紛等工作,並且用人企業在為員工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可以不用負擔全職僱傭所必須的諸多附加成本,可以減少企業開支,實現“雙贏”。

 

鍾暉認為,設立“任務叮咚”這樣的平臺,的確是在為行業出一份力,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強工作任務準確度、勞務關係等方面的細節。

 

鍾暉認為,這種“共享員工”的模式,其實算是一個行業趨勢。“共享導遊”很普遍,不管是定製師還是導遊,在未來都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服務於多個平臺,並且能夠滿足旅客個性化的需求,所以圍繞“共享員工”,現有的旅遊從業人員應該多提高個人技能和專業水平,提升線上營銷能力。

 

企業為員工牽線,轉型社交電商“帶貨”

 

疫情之下,轉型社交電商,依靠以往積累的客源進行“帶貨”是當下更為多見的旅遊從業者的“自救”之路,而在“帶貨”品類上,更是已經跨出了旅遊的邊界。

 

4月16日,定製旅遊企業6人遊旅行網釋出了護膚品牌“雪愈”及該品牌面膜,並上架電商平臺。除了面膜,6人遊還與旅行箱、遮陽傘等多品類的產品企業進行合作“帶貨”。在旅遊業受到較大影響的時期,6人遊CEO賈建強表示,跨界是危機中的轉機,而且也能給員工帶來非常實際的收入。目前在6人遊嚴選頻道,員工會分銷一些和旅遊相關度較高的產品,然後把大部分利潤返給員工,透過電商轉化增加員工收入,而最近啟動的護膚品牌也是把大部分的利潤都返給了銷售的員工。

 

對於返傭的比例,賈建強介紹,公司和各品牌談到了更高的返傭比例,比如,品牌之前的返傭比例是15%,而6人遊的員工能拿到25%,這也是企業主導的賣貨和個人賣貨相比的優勢之一。“帶貨”的效果上,賈建強稱,根據5月第一週的銷售資料,表現比較好的員工一週佣金大概2000元錢,一個月能達到5000元左右的輔助收入,基本生活就能得到保障。而對於賣貨,賈建強直言,其實著眼點不是在商品,而是客戶,“我們做品牌化或私域流量運營,手裡有大批的使用者,比如我們的使用者有70%是女性,要給使用者找到匹配的高頻次消費產品,跟旅遊這種低頻消費的產品互補,這是我們佈局多元化的原因。在獲客成本高的當下,需要讓使用者帶來更多收益。”

 

旅遊業還未完全復甦的階段,旅遊從業者“賣貨”的同時也引來了一些質疑,有業內人士指出,不少人的賣貨的手段和內容千篇一律,賣的產品和旅遊相關性不大,轉型社交電商基本等同於在朋友圈發產品連結,缺乏運營和營銷的思路。鍾暉指出,賣貨並不是簡單地賣貨,而是要和個人、企業的未來發展結合起來,對主要業務有幫助,比如健康食品可以和健康、醫療旅遊方面相結合。另外,也希望旅遊人能夠多“長”點技能,在行業受到衝擊時,積蓄力量,才能在未來旅遊重新啟動的時候抓住機會。

 

新京報記者 王勝男

編輯 王真真 校對 李銘

圖片 視覺中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07 字。

轉載請註明: 兼職帶貨、等待轉機,收入銳減的旅遊業者該走哪條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