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世界經濟“穩定器”——首季中國經濟觀察之穩外貿
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題:築牢世界經濟“穩定器”——首季中國經濟觀察之穩外貿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丁樂、徐揚
2020年,世界經濟遭遇“黑天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人民生命健康遭受嚴重威脅之時,全球貿易同樣備受衝擊。
世界貿易組織預測,考慮到疫情因素,今年全球貿易恐將縮水13%至32%。大災難下,中國外貿表現如何?穩外貿可向何處發力?
政策“及時雨”助外貿克難前行
“中歐班列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2月27日,目送班列啟程後,中聯重科國際業務管理部負責人李賓鬆了口氣,“這趟車裝載著我們發往中白工業園的機械工程裝置和生產原材料。透過中歐班列,從長沙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運輸時間從海運所需45天縮短到15天左右,物流費用大大降低。”
疫情重創全球物流業。不少航班停運、港口封閉,一些航運企業“舉步維艱”。
穩外貿,必須穩住外貿物流鏈。中歐班列,成為我國穩住外貿物流鏈、乃至穩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抓手。海關、交通、鐵路、郵政等部門接連出臺舉措,效果已經顯現。
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1941列,傳送貨物1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和18%。3月份,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突破800列,其中去程班列的數量突破500列,這兩項指標均創下了單月曆史最高紀錄。
隨著疫情在全球擴散,我國外貿企業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一開始是復不了工,復工復產後產品又運不出去,再到後來,產品能運出去時海外客戶又大批次延遲接收或者取消訂單……不少外貿企業這幾個月過得可謂“步步驚心”。
“好訊息是4月份海外客戶又恢復收貨了。”浙江寧波一家從事衛浴產品出口20多年的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壞訊息是,發完這些貨,又沒有新訂單了。”
海關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收窄80.6%。
4月25日,中歐班列的標準集裝箱在廈門海滄站進行吊運。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顯然,我國外貿形勢還是很嚴峻的。”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說,但一季度的降幅在預料之中,甚至好於一些機構的預期,這跟中央適時出臺一系列穩外貿的實招硬招密切相關。
記者梳理發現,僅3月份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至少4次研究穩外貿舉措,出臺了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對除“兩高一資”外所有未足額退稅的出口產品及時足額退稅、在已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基礎上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舉措,有力支撐我國外貿克難前行。
4月25日,工人在河北唐山遵化市國廣口罩廠生產車間工作。 新華社發(劉滿倉 攝)
為穩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作出“中國貢獻”
10.6億隻!這是4月24日一天之內,中國出口口罩的數量。
隨著疫情發展,我國從“接收口罩”向“輸送口罩”轉變,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用上了“中國口罩”,穿上了“中國防護服”,用上了“中國呼吸機”。
這是中國對全球抗疫貢獻的一個縮影。除了加大向國際市場供應原料藥、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產品,中國還不止一次發出致力於“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明確訊號。
2月2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強同經貿夥伴的溝通協調,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我相信,能夠雪中送炭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2月份,一封署名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成允模的感謝信,寄到了山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的案頭。
4月25日,工人在河北唐山遵化市國廣口罩廠生產車間工作。新華社發(劉滿倉 攝)
韓方感謝信的背後,是山東建立省、市、企業“點對點”跟蹤推進工作機制,不遺餘力推動32家韓資汽車配件企業全部復工,穩定全球汽車供應鏈。
全球化時代,一臺電腦,組裝可能在歐洲,晶片封裝測試卻可能在成都。一輛汽車,整車可能在日本下線,變速箱卻可能在廣州生產。
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不僅對我國穩外貿有現實意義,還有助於全球經濟復甦,更包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切意涵。
危中尋機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受疫情影響延遲復工,今年一季度產值9000萬元,同比下降55%。”說到這份“成績單”,廣東省東莞市邁思普電子有限公司銷售副總經理張和勝似乎並不擔心。
2月12日企業復工以來,這家企業產能已經全部恢復。“預計4月產值可達9400萬元,超過前面三個月之和,並且預計全年產值可增長50%。”張和勝說,對市場的信心,來源於對自家產品質量有信心。
這是4月14日拍攝的江蘇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新華社發(耿玉和 攝)
“現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居家多了,看電視的多了,機頂盒電源介面卡作為公司拳頭產品,需求量也大增。公司掌握核心技術,關鍵配件也能自產。生產線目前實現了第二代自動化,正在籌劃第三代自動化。”他說,除了加大研發力度修煉“內功”,公司在拓展國際市場方面也在“開花結果”。
邁思普是個例,但不是孤例。疫情之下,不少外貿企業在承受壓力的同時,凝心聚力謀轉型,努力向產業鏈供應鏈更高階邁進。
也要看到,外貿面臨的難題,不一定非得用外貿的方式來化解。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支援企業出口轉內銷。
4月14日,一批外貿集裝箱在江蘇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裝船。新華社發(耿玉和 攝)
“出口轉內銷與內外貿有效貫通密切關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房愛卿認為,該領域仍面臨一些限制,有些涉及企業發展觀念,有些涉及標準銜接方面,有些涉及財稅政策,需要多方研究協同推動。
“辦法總比困難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中國外貿有相當強的韌勁,也有足夠的巧勁,有條件繼續克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