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雲逆勢IPO背後:三年虧損28億,身陷“中小云”窘境
文 | 資本偵探,作者 | 夏曉茜
繼金山軟體、小米、金山辦公後,北京時間5月8日晚間,雷軍旗下金山雲正式登陸納斯達克。
金山雲IPO發行價定於每股17美元,發行數量為3000萬股,佔金山雲已發行股本(經金山雲發售擴大)的約13.9%。金山雲開盤價20.37美元,較發行價增長約20%。截止收盤金山雲股價暴漲40.24%,報23.84美元,市值達47.74億美元。
在由瑞幸造假引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下,金山雲此刻在美上市頗為不易。
中概股當下面臨的危機只是金山雲需要應對的挑戰之一,從其自身業務而言,身處競爭激烈的雲賽道,高投入、巨頭擠壓等因素,更在深切影響其的業績表現和未來空間。
金山雲並非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雲服務商,今年1月,UCloud優刻得成功闖關科創板;4月,青雲QingCloud也遞交了招股書;近期完成C輪融資的浪潮雲也計劃衝擊科創板。
與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巨無霸相比,這些處於二三梯隊的雲服務商並非輿論關注焦點,更重要的是,雲計算本是投入巨大的賽道,巨頭激戰正酣更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要做好雲服務,時間、金錢、耐力缺一不可。
在此刻選擇登陸資本市場的金山雲、青雲、優刻得們打著什麼算盤?更重要的是,中小型雲服務企業的生存空間還大嗎?
營收大增,連年虧損在國內雲服務企業中,金山雲起步較早,並一步步在雷軍和金山系的扶持下成長起來。
2007年,金山成立網際網路儲存實驗室,2012年,金山雲創立 。2013年12月,雲計算服務上線。2014年推出遊戲雲。
2014年底,作為金山軟體兼小米董事長,雷軍強調“雲服務的視窗期已經到來”,他宣佈在未來三到五年,將向金山雲進行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在資本助力下,2015年,以遊戲和影片為切入點,金山雲實現了256.1%的高增長,增速位居行業第一,首次躋身市場前五。
2012年11月,金山雲獲得小米科技182萬美元天使輪融資後,已經歷了四輪八次融資,總額達10.2億美元。其中,2017年末到2018年初的47天內,金山雲三次釋出了D輪系列融資訊息,總計達到7.2億美元。2019年末,中央網信辦和財政部共同發起的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也以5000萬美元認購金山雲D 系列優先股。
雷軍加持下,金山雲究竟表現如何?
根據金山雲招股書披露的資訊,2017到2019年,金山雲總營收分別為12.36億元、22.18億元、39.56億元;2018、2019年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79.45%、78.36%。
2020年第一季度金山雲未經稽核的收入約13.5億元至1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46億元增長59.6%至65.5%。主要是由於金山雲的公有云服務及企業雲服務業務均實現增長,一季度毛利率不低於2019年第四季度的4.6%。
能夠看出,在營收上,金山雲正處於增長快車道,但在激烈的競爭下,營收的增速呈放緩趨勢。
金山雲收入由三部分組成:公有云服務、企業雲服務和其他收入。
其中,公有云服務佔據金山雲營收大頭,是其增長的主要動力。2017-2019年,公有云服務收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97.3%、95.1%、87.4%。2019年總營收同比增長17.38億元,13.48億來自公有云服務,佔比77.57%。
招股書解釋,公有云服務收入上升,主要由於高階客戶對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需求增加,客單價漲至1920萬元。此外,金山雲在現有垂直市場中進一步滲透,並向更多垂直市場擴充套件,公有云服務高階客戶數量從2018年的139個增加到2019年的175個,也為增長做出貢獻。
企業雲服務為第二大收入來源,在2019年的營收增長中貢獻比例為22.55%,其聚焦金融、公共服務、醫療保健等領域,目前處於成長期,佔比較小但增速較快。2017-2019年,該業務板塊在營收中的佔比逐年上升,分別為1.2%、4.3%和12.3%,2018年和2019年增長率為518%和417%。
其他收入包括廣告刊登代理、輔助服務(如AIoT解決方案)等,與之相比,其他收入在逐年減少,原因是2019年第一季度終止廣告刊登位置代理服務。
能在競爭激烈的雲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並保持高速增長,離不開金山系企業的支援。
金山雲創立初期主要為金山系提供雲服務,包括金山軟體,西山遊戲、獵豹移動和小米。金山雲曾經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小米,根據金山雲CEO王育林此前披露的資訊,“2014年小米的佔比一度達到70%多。”雖然王育林強調過金山雲對小米的依賴逐漸減少,但金山雲對小米在內的大客戶的依賴始終很高。
招股書顯示,近三年金山雲從高階客戶(在歷史年度或當前階段,年收入超過人民幣70萬元的客戶)產生的收入佔比極高,分別為11.64億元、21.14億元和38.53億元,佔到了同期總收入的93.7%、95.3%和97.4%。
其中,前三大客戶貢獻的收入總和佔比均超過了50%。大股東金山集團貢獻的總收入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4.0%,3.5%和2.8%;小米貢獻的收入佔比則為27.0%,24.6%和14.4%。招股書提到,若無法維持客戶關係,也將對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在新客戶的獲取上,金山雲也從“雷軍”和“金山”背書中獲益。
2017年底,金山雲宣佈要進軍醫療、政務、金融、製造等更多垂直領域。2018年7月,日照人民政府與金山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金山(日照)智慧雲谷。王育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雷軍的標籤光環對我們的簽約落地幫助絕對是巨大的。”他還提到,“傳統行業決策更加傳統。決策者要知道這個公司是靠譜的,品牌價值就變得非常重要。”
金山雲上市後,金山系的緊密聯絡還將延續。直到首次公開募股之前,金山雲的三大股東為金山集團、小米、FutureX Entities,持股佔比分別為,53.8%、15.8%和5.7%。金山雲在補充檔案中稱,公司現有股東金山集團和小米,有興趣在首次公開募股中,以發行價和與其他相同的條件分別購買25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的美國存託憑證。
與絕大多數雲廠商一樣,在激烈的競爭下和持續投入下,金山雲仍未擺脫虧損。2017-2019年,淨虧損逐年增加,三年總虧損達到28.32億元。金山雲也在招股書中指出,“ 有淨虧損的歷史,並且不確定未來的盈利能力”是風險之一。
好在金山雲的淨虧損率逐漸收窄,2017-2019年的淨虧損率分別為57.8%、45.4%、28.1%。從毛利表現來看,金山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處於負毛利經營狀況,僅僅是到了2019年下半年毛利潤才由負轉正,進而使得2019年全年毛利將將持平,毛利率僅為0.2%。
5月6日更新的招股書資訊顯示,預計金山雲2020年一季度淨虧損不超過3.836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2.014億元增長至多90.5%;淨虧損率不超27.4%,2019年同期為23.8%。
雲服務行業前期對於研發、硬體、人才的投入巨大,金山雲的虧損很大程度上是行業屬性決定的。
對於雲服務行業的公司,長期以來困擾其盈利能力一大重要因素就是高昂的伺服器頻寬以及機架等相關成本。
對金山雲來說,公司在2017年2018年IDC及相關折舊攤銷成本佔收入比例均高於100%,這也就意味著僅在雲服務基礎設施投入上就高於其服務產出。即使進入2019年隨著規模效應的體現及經營效率的提升,公司伺服器頻寬等成本佔比仍高達87.3%,這也給公司在利潤端帶來極大壓力。
同時,雲計算服務研發投入巨大 。2017-2019年,金山雲的研究開發費用持續上升,分別為3.99億元、4.40億元和5.595億元;在營收中的比重逐漸降低,分別為65.6%、56.5%和51.7%,佔比過半。雲服務行業也非常注重對人才的爭奪,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金山雲研發團隊由1150名工程師、研究員、程式設計師以及計算機和資料科學家組成,佔員工總數的62%。
另外,巨頭加碼,行業競爭加劇,雲服務商獲客成本提升,2017-2019年金山雲的營銷費用逐步上漲,在總營收中比重的分別為19%、24.6%和27.6%。招股書還提到營銷費用將會進一步增加,用以開展更多活動推廣品牌,留住現有客戶並吸引新客戶。
持續高投入在雲服務行業中,虧損仍是常態,扭虧為盈還需要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金方面,金山雲目前仍處在自身經營入不敷出階段,公司在過去三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為負,且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呈現現金流出持續增加趨勢。在現金儲備方面,公司2019年末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20.2億元人民幣,但考慮到公司累計虧損已超過49億元人民幣,且最近兩個財年虧損均超過10億元人民幣(2018、2019年淨虧損分別為10.1和11.1億元人民幣),公司整體融資需求較大。
也因此,此次IPO獲得的資金對於金山雲的發展尤為重要。招股書披露,此次IPO募集所得資金的50%將用於升級和拓展基礎架構;25%將用於技術和產品研發,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大資料,雲技術和物聯網方面;15%將用於拓展生態系統和擴大國際影響力;10%則用於補充公司運營資金。
不止是金山雲,在“扭虧為盈”之路上前行的還有不少中小型雲服務商,在雲計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當下,身處第二梯隊的玩家們勝算在哪?
巨頭陰影下的“中小云”從技術角度來看,“雲計算”並非新鮮事物,但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為雲計算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運營、商業模式包括技術本身的迭代,為雲計算的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近十年,雲計算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行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諸多創業者入內淘金,例如,雲計算第二梯隊玩家金山雲、優刻得、青雲都在2012年成立,七牛雲則在2011年成立。
與任何一個賽道一樣,看到機會的不止是創業者,還有手握重金、資源和人才的巨頭。而與其他賽道不一樣的是,雲計算是一個投入、門檻尤其高的行業,這使得沒有巨頭背景的中小云廠商們面臨的挑戰尤為巨大。
當前,雲計算行業格局初定,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第一梯隊已經拉開差距。
4月23日,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釋出的雲計算市場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總體市場規模達445億美元。亞馬遜、微軟、阿里雲仍為全球前三,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45%、17.9%和9.1%。據亞馬遜財報,2020年第一季度亞馬遜雲計算業務淨銷售額達到102億美元,超過甲骨文全公司同期收入(98億美元)。
國內雲計算行業起步晚於美國,但迅速增長,行業前景巨大。2018年,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公有云IaaS市場。據IDC預測, 2019-2023中國公有云IaaS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46%,2023年中國IaaS市場規模將達到2087億元人民幣。
由於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需要大量資金源源不斷的投入,雲計算更像是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公司“巨頭的遊戲”。根據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9下半年)跟蹤》,阿里、騰訊、中國電信、華為、AWS位居IaaS PaaS及IaaS市場前五,在IaaS PaaS市場總體佔據76.3%的市場份額,在IaaS市場總體佔據77.5%的市場份額。
當前行業仍處跑馬圈地階段,價格戰不斷,加之需要鉅額投入,因此虧損仍是常態,以目前市場份額領先的阿里云為例,根據阿里巴巴2019年四季度財報披露,阿里雲營收同比上漲62%至107億元,同時調整後EBITA虧損3.56億元。
在需要持續巨大投資、回報週期長的現實情況下,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今年2月,蘇寧雲商城釋出訊息稱,因業務調整,4月30日正式停止運營,原有云商城服務併入更加聚焦業務支援的星河雲;
一個月後,持續虧損的美團雲宣佈5月31日將正式關閉雲服務,並回收資源。
同時,今年2月,百度也對雲業務做出架構調整,百度智慧雲的雲計算、智慧金融、智慧客服、渠道生態等業務的負責人直接向王海峰彙報,原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副總經理張志琦另作安排。(點此百度雲閱讀相關報道)
巨頭陰影下,金山雲、青雲、優刻得等中小型雲服務商在品牌效應、資金規模上很難和阿里雲、騰訊雲抗衡,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仍給了“中小云”一定的生存空間,為了求存,中小云們試圖透過中立性、服務能力、研發能力贏得認可,並集中發力細分市場。
金山雲在招股書中指出,其在遊戲雲和影片雲等垂直領域具備有效競爭能力,高階客戶總數從2017年的113個增加到2018年的154個,再到2019年增加到243個。根據弗諾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有云的IaaS市場中,金山雲在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天翼雲之後,位居第五。
而1月成功闖關科創板的優刻得則主打“中立”牌,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對雲計算業務不斷加碼,但其自身的龐雜主業不免與雲計算部分客戶群體產生競爭關係,因此,中立的第三方雲服務提供商確實存在市場需求。(點此閱讀優刻得相關報道)
優刻得表示,其不從事下游客戶(電商、網路社交、遊戲、軟體等)的業務,不與客戶發生業務上的競爭,使得客戶的業務、資料在私密性方面能得到較高保障。
優刻得目前的經營圖譜
青雲主打“技術”牌,把優勢建立在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和穩定安全的全棧雲產品,青雲產品總監李威認為,“青雲最大的特點是公有云、私有云、託管雲和混合雲是基於統一架構交付的‘四位一體’的雲平臺。”(點此閱讀青雲相關報道)
另外,計劃衝刺科創板的浪潮雲在國內政務雲市場有深厚積累。
從結果來看,中小云廠商們的策略頗有成效:
- 如前所述,金山雲在營收上保持了較快的增速;
- 優刻得上市後首份財報顯示,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5.12億元,同比增長27.35%,公有云、混合雲、私有云及其他分別實現了11.97億元、2.43億元和0.73億元的營業收入,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48%、75.63%和109.54%;
- 青雲的營收也呈逐年遞增趨勢:2017-2019年總營收分別為2.39億元、2.82億元、3.77億元。
但營收節節攀升的同時,危機依然四伏。雲計算是一個需要重投入的行業,巨頭在公有云業務上的發力更是抬高了競爭門檻。
面對巨頭,中小云廠商們選擇避其鋒芒,要麼深挖細分領域,如優刻得選擇出海與進軍傳統行業,青雲發力金融領域,但扛不住巨頭碾壓的玩家已選擇歸順——2017年七牛雲接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
中小云廠商們面對的壓力顯然是巨大的,根據青雲遞交的招股書顯示,旗下主要產品有五大類,分別是:雲服務、企業雲與超融合、軟體定義儲存、容器平臺以及IoT與邊緣計算。其中,雲服務業務在青雲成立兩年後的中期才開始貢獻核心收入;企業雲與超融合業務則是在2017年開始貢獻,但尚未進入穩定發展期;軟體定義儲存業務從2015年開始,在2019年底才有明顯的貢獻;容器平臺與IoT邊緣計算目前尚未開始貢獻核心收入。
“做事情要慢,不要嘗試做fast company,尋找到合適的業務和財務模型,穩定下來後就可以擴張了。”青雲董事長黃允松曾經表示:“我每次都會呼籲,一定要重視底層研發,底層研發週期雖然太長,但做公司的人,怕什麼週期長?慢慢做!”
上述幾家代表性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反映了“中小云”普遍的困境:既面臨鉅額投入、回報週期長的行業要求,也面臨騰訊雲、阿里雲等巨頭的碾壓和其他同行的競爭。
以優刻得為例,自IDC對公有云IaaS市場規模有統計的2015年以來,優刻得市場份額由2015年的4.9%下降至2018年的3.4%。根據優刻得今年2月釋出的業績快報披露,其2019年較2018年淨利潤同比下滑72.7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92.84%。
當前,UCloud目前股價相對於歷史最高點126元/股已經摺半,但其市盈率依舊超過1000倍。
無論是新業務的推動、新客戶的獲取,還是生態的建立,都需要時間和金錢。小公司們前赴後繼地上市,大公司步步緊逼,似乎已經沒有給“中小云”留下多少時間。
4月20日,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再投2000億,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路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麵向未來的資料中心建設,進一步延展自身觸角,壓縮中小服務商的空間。
遭遇競爭和擠壓的“中小云”“中小云”還有機會嗎?在巨頭尚未完全覆蓋的領域,佈局並建立競爭優勢,或許是機遇之一。
金山雲招股書提到,其已經在影片、遊戲等垂直領域建立優勢,未來的增長策略是:進一步提高現有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質量和效率,來獲取和保留新客戶;與小米和其他物聯網企業合作,在AIoT生態系統中創造協同效應;重點關注雲市場尚不飽和的“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業務擴張。
優刻得致力於服務腰部客戶和謀求出海,發力腰部客戶,加大對大資料及人工智慧業務的研發投入,謀求新增長點。青雲在招股書中提到,未來發展方向是廣義的混合雲戰略,同時也在佈局出海。
獨立雲服務商賽道中,還沒有選手真正成功突圍,誰也無法定義什麼路才是最正確的路。對於希冀透過上市撬動更多資源的玩家而言,好訊息是,賽道的盤子足夠大;但在競爭加劇、洗牌加速的大趨勢下,中小云廠商們的前路依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