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加速度”,全國政協委員:至少促進中國經濟5年-10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9日訊 新基建對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會持續多久?對於這個問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7日表示,新基建的發展潛力非常大,對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至少持續5年-10年是有可能的。

  當日,在由人民政協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騰訊公司騰訊雲協辦的新基建、新佈局、新動能“雲”座談會上,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相關熱點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劉世錦表示,以數字基建為主的新基建,本質上屬於新技術推動的新產業,發展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要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規律,不適合作為短期刺激政策的工具,要防止一哄而起運動式增長,留下一堆無效投資和爛尾工程。

  新基建將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座談會上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要發展數字經濟,首先要加快推進資產數字化,其次要加快推進數字市場化。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把建立資料要素市場體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肖鋼認為,要推進數字市場化,建立資料要素市場體系核心是要制定資料規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雲勇表示,當前新型基礎設施的一大關鍵是以新一代資訊科技和數字化為核心形成的基礎設施,可稱之為數字基建,主要包含兩個部分:第一是資訊網路融合創新演進形成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如5G、工業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等;第二是資訊科技賦能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形成的新型基礎設施,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校園等。此外,還有三大正在興起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值得關注,即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和城市綜合資訊管理平臺。

  與會專家認為,新基建和傳統基建不是互相排斥的關係,是相互融合的關係。新基建相比於傳統基建,它具有更大乘數效應。傳統基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主要體現為投資。新基建除了投資的拉動作用以外,透過數字化的網路,把關聯產業連在一起,突破產業間時空的約束,大大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新基建要避免傳統基建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需求不足帶來的過剩問題,市場主體參與不足帶來的低效率問題,以及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的脫節問題。王一鳴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途徑是推動新基建與產業網際網路的融合和互動:一是新基建要加強與終端需求的有效銜接。二是新基建要加強產業鏈視角的頂層設計。三是新基建也要加強與產業網際網路的互動發展。四是新基建區別於傳統基建要鼓勵市場主體的廣泛參與。此外,還要加強資料的安全保護。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3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基建“加速度”,全國政協委員:至少促進中國經濟5年-10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