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動力足——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之一

  經濟總量再創新高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0865億元,逼近100萬億元關口;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

  從增速上看,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至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經濟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更是穩居第一,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冠軍。從人均看,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

  2019年,我國GDP佔世界的比重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最足的火車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消費價格總體平穩

  2019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9%,漲幅低於3%左右的預期目標。分月度看,CPI同比漲幅前低後高。1月份同比上漲1.7%;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環比上漲1.0%,因上年基數較高,同比僅上漲1.5%;3月份以後,受食品價格快速上漲推動,CPI漲幅逐漸擴大,11月份同比達到4.5%;12月份受豬肉價格回落影響,同比漲幅為4.5%。

  儘管受部分食品價格結構性上漲影響,CPI同比漲幅在下半年有所擴大,但各地區各部門針對價格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特別是生豬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協同發力,做好促生產、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工作,確保了價格形勢的總體穩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支出結構持續最佳化

  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8874億元,同比增長8.1%,全國財政支出總體保持較快增長。

  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全年下達對地方轉移支付7.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支出結構也不斷最佳化,重點支出預算執行情況良好。各級財政部門重點增加了對脫貧攻堅、“三農”、科技創新、生態環保,以及教育、衛生等民生重點領域的投入,並切實抓好預算執行。例如,2019年,農林水支出中的扶貧支出增長11%;科學技術支出中的科技條件與服務、基礎研究,分別增長28%、26.7%;節能環保支出中的汙染減排、可再生能源支出,分別增長48.6%、38.3%。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

  順利完成就業目標

  2019年,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超過年初提出的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

  就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得益於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決策。一年來,黨中央堅持把穩就業放在“六穩”首位,各項穩就業政策不斷落地,就業優先導向愈發鮮明。

  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對就業的拉動能力不斷增強,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服務業快速發展,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湧現,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就業形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

  脫貧攻堅勝利在望

  2019年,全國成功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09萬人,這一成績來之不易。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展扶貧工作以來,一直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以當時的扶貧標準,貧困人口減到3000萬左右時,就“減”不動了;二是隨著扶貧工作的開展,反倒是戴貧困縣“帽子”的越扶越多。

  就在去年,脫貧攻堅工作扭轉了上述趨勢。首先,貧困人口由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其次,目前已經有780個貧困縣宣佈脫貧摘帽,未摘帽縣只剩下52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脫貧攻堅勝利在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俊毅)

  加大均衡轉移支付

  2019年,我國切實加大了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的力度。去年,中央財政安排各地均衡性轉移支付15632億元,較上年增長10.9%,有力推動了各地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特別是中央充分考慮了“老、少、邊、窮”等財力困難地區的實際情況,在當地脫貧攻堅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大幅增加對“老、少、邊、窮”地區的轉移支付。2019年,中央安排“老、少、邊、窮”等財力困難地區轉移支付2489億元,較上年增長14.7%,增幅高於全國近4個百分點。一系列舉措有力地支援了“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發展,進一步縮小了當地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產生了積極作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2019年,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走勢平穩,失業率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在個別月份略有波動,但各月均低於5.5%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年保持在5.0%至5.3%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25歲至59歲主要勞動年齡群體失業率各月均在5.0%以下。相關資料表明,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各項就業預期目標均順利完成。

  2019年是就業優先政策全面發力的一年,國家透過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負擔,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著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雙創”帶動市場主體數量保持較快增長,充分發揮政策兜底作用,有力保障和穩定了就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2019年,我國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較上年下降2.6%,基本達到年初確定的量化目標。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受能源消費構成、經濟增長方式、技術裝備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去年以來,我國加快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推動重點行業轉型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消費佔比持續增加,鋼鐵等傳統高耗能領域能耗降幅顯著。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部分地區和行業在能源消耗總量及強度上有所上升。對此,各地需要繼續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完成“十三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目標。(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減稅讓製造業受益

  在增值稅改革中,製造業一直是減稅規模最大、受益最為明顯的行業。2019年3月20日,財政部會同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印發了《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明確將適用16%稅率專案改按13%稅率徵稅,主要涉及製造業等行業。製造業適用稅率下調3個百分點,是下降幅度最大的行業之一。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進一步擴大抵扣範圍,將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將不動產由分兩年抵扣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製造業企業相關支出的總體規模較大,受益尤為明顯。此外,試行期末留抵退稅制度,根據統計資料,製造業期末留抵稅額佔比最高,將是這項政策的最大受益物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

  失業水平降至低位

  2019年末,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全年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4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79萬人。

  縱觀2019年全年,我國就業優先政策不斷落實完善,在支援企業穩定崗位、開發更多就業崗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穩就業政策措施。同時,透過紮實推進去產能和處置“殭屍企業”職工分流安置、農民工轉移就業和返鄉創業、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就業困難人員幫扶等工作,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

  同時,失業保險援企穩崗加力增效,支援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困難企業穩定崗位,全年向114.8萬戶企業穩崗返還551.7億元,惠及職工7289.5萬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

  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當政府支出超過收入時,就會出現財政赤字,赤字率就是赤字規模佔GDP的比重。2019年,我國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加大了減稅降費規模,這給財政收支平衡帶來了較大壓力。

  為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而形成的地方財力缺口,一方面中央財政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另一方面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與此同時,根據經濟形勢和各方面支出需求,財政支出規模得到了一定擴大。此外,科學穩健把握逆週期調節力度,適當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盤活用好存量資金資產,打出了加力提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組合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稅率下調企業減負

  從2019年4月1日起,我國將適用10%稅率的專案改按9%稅率徵稅,主要涉及交通運輸業、郵政業、建築業、房地產業、基礎電信服務和農產品等貨物。

  稅率下調可以有效降低企業負擔,改善企業預期和經營效益。企業獲得減稅資金後,將擁有更多的資源用於裝置更新、技術創新和升級改造,這不僅有利於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還能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相關政策出臺後,財政部、稅務總局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組織實施,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比如,開展多種形式的政策宣傳解讀和培訓輔導,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加大督查和監督力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654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發展動力足——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之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