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億資金“續命”、高層葉寧出走,華誼等來了“救市”時刻?
終於,華誼迎來了“傷停補時”時刻。
4月29日凌晨4時,華誼兄弟對外發布非公開A股股票預案,擬以2.78元/股非公開發行合計不超過約8.24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發行物件為阿里影業、騰訊計算機、陽光人壽、象山大成天下、豫園股份、名赫集團、信泰人壽、三立經控、山東經達九家公司,全部發行物件均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發行的股份。
與這份預案一併釋出的還有華誼兄弟的兩份重磅公告。一份是華誼兄弟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華誼兄弟實現總營業收入21.9億,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6億。而2018年華誼兄弟虧損了10.9億。
另一份則是華誼關於更換董事、公司高管職務調整的公告,華誼兄弟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的葉寧近日提出書面辭職申請,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職務,同時辭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的相應職務,此後葉寧僅擔任華影天下(天津)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影天下”)董事長一職。而華誼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中磊將全面負責公司電影業務。
資訊量爆炸,公眾迅速梳理出了關鍵資訊。第一,華誼連續兩年虧損兩年,2020年如若不能實現盈利,將面臨退市危機,23億的定增資金給長期“水逆”的華誼一張“復活牌”。第二,職業經理人葉寧進入華誼四年後宣佈離職,華誼從“職業經理人時代”悄然迴歸“家族企業時代”。
2020年電影行業受疫情衝擊,電影、院線公司危機四伏,華誼的資金與高層變動都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變數。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透露出期待,一系列訊息公佈後,華誼兄弟今日股票開盤漲停,截止寫稿時間,報價3.94元/每股。
(王中軍)
事實確實如此,在現下電影行業幾乎全線停擺的市場背景下,華誼還能夠實現逆勢定增獲得一筆“救命錢”,華誼兄弟在電影產業的江湖地位與董事長王中軍在行業多年的人脈積累或許是關鍵因素。
在9家定增發行物件中,一部分是華誼兄弟的“老友”。騰訊2011年就以4.5億戰略融資入股華誼,並持有了華誼兄弟4.6%的股權,成為華誼兄弟一大機構投資者。而豫園股份則是復星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據瞭解,豫園股份在2019年一季報至今持續增持華誼兄弟。
阿里影業雖然是首次以戰投股東身份出現,但是阿里系與華誼兄弟的聯絡從2006年就開始了,2006年馬雲入股華誼兄弟的前身浙江華誼,一度以67.5萬金額持有其13.5%股權,雖然華誼上市後,馬雲陸續減持、出售股份,但直到2013年馬雲仍持有華誼兄弟4.13%股份;2015年阿里15億元投資華誼兄弟,獲得4.4%的股權;2019年阿里再與華誼簽訂戰略協議,以企業借款形式為華誼提供了7億元資金。在華誼一路跌宕起伏裡,阿里是華誼一個仗義的老友。
(馬雲、王中軍)
根據華誼兄弟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出的公司股東持股情況,截止2019年王中軍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0.74%,其次騰訊計算機依然是第一機構投資者,持股7.9%,阿里系(馬雲 阿里公司)持股佔比8.03%,上海豫園持股2.36%。有訊息稱,上海豫園此次定增中擬認購不超過2億元股份,認購完持股3.81%。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華誼此番出現的“新朋友”,定增發行物件中的山東經達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經達”),是濟寧國家高新區直屬的全資國有企業,隸屬於濟寧高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這意味著,華誼首次出現了國資入股。根據協議,山東經達將基於政府背景的資源與平臺,專業化產業園區運營、產業投融資和城市發展的經驗和資源,與華誼兄弟共同打造一個以展示儒家文化、影視拍攝及製作、文化藝術展覽、旅遊、網紅經濟、衍生品開發營銷於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同時,雙方攜手共同投資濟寧文化產業專案,完善濟寧文化產業鏈,做大做強濟寧文化產業。
在今年2月,北京文化宣佈公司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擬向北京市文科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科投資”)轉讓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約1.09億股,佔北京文化總股本的15.16%。而本科投資背後公司的大股東是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北京市文資辦),這意味一旦轉讓完成,北京文化不僅出現國資入股,國資還成為了第一大股東。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算上華誼這次定增,A股市場上一共有9家影視公司出現了國資入股,包括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當代東方等。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大部分引入國資的影視公司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遭遇資本危機,國資出現為公司提供資金支援。
(部分國資入股影視公司)
不管是巨頭老友的加持,還是國資的入股,對於華誼而言都是解決了燃眉之急,華誼在寒冬與水逆之下終於有了補給。根據協議,這些公司出了資本定增,與華誼在業務上也有相當的合作空間,如騰訊與華誼兄弟在電影、遊戲、文學的IP轉化,短影片內容創作與聚合;山東經達、豫園股份與華誼在實景娛樂板塊的協同合作等。
雖然目前的形勢下,這次定增能否讓華誼從危機邊緣逃離還不能確定,但是這對華誼乃至整個電影行業都是一個好訊息,行業迫切需要提振與鼓舞,傳統巨頭的傷停補時,讓所有人都有了一絲希望。
葉寧離職,王中磊掌舵電影,華誼的未來之路如何?隨著華誼資本上得到助力,華誼內部也進行了調整,這個調整或許並不意外。
2018年華誼遭遇了上市後的最大一次衝擊,年度虧損達到10.9億。彼時王中軍對外表示他將進一步把關電影業務。“從2019年開始我會參與公司所有的電影專案,從孵化開發到宣發落地,全面強化對電影業務的管控。而且我要正式回到電影公司的綠燈委員會,擁有一票否決權。”
2019年過去後,華誼將反省視角放在了內部。在華誼2019年王中磊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在分析了實景娛樂品牌授權、國家化戰略以及各部門情況之後,王中磊表示,“事實上這已經是電影團隊連續第四年交出遠遠低於預期的成績單。這四年間,不僅常態化優質內容生產力不強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甚至還出現了‘斷貨’的現象,從最初缺席一個檔期,變成了現在只上映一個檔期;人才的儲備與培養也乏善可陳。”
現在猜測應驗了,但是結局是讓人唏噓的。2014年華誼喊出“去電影單一化”口號,提出以“三駕馬車”(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現為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網際網路娛樂)驅動公司發展,電影業務在新業務的兇猛勢頭下趨於邊緣化,而這一年華誼電影從電影公司的龍頭地位跌落,發行的電影票房佔國產電影全年票房僅7%左右,成績最好的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票房2.3億。
於是這才有了2016年葉寧進入華誼的契機,王中磊讓出電影業務掌控權,行業一度期待職業經理人的引入能讓華誼的電影業務出現新的轉機。當時有業內人士對媒體透露華誼引入葉寧的原因,“華誼兄弟在娛樂產業的佈局遙遙領先於很多影視公司,但是需要有人來整合這些業務線。但老人情感太深,下不了手,新人來了好。”
(葉寧)
但此後四年,電影市場迅速發展,網際網路資本進入電影產業,新舊電影公司、電影導演、電影演員等迅速迭代,華誼也推出了《羅曼蒂克消亡史》《芳華》《前任3》等口碑、票房爆款電影,但是電影市場的龍頭位置早就不是一家能夠坐穩的時代了,萬達電影、光線傳媒、博納影業、北京文化等傳統公司逐一發力,阿里影業、騰訊影業、貓眼等網際網路公司入局,真樂道、開心麻花、亭東影業等新貴公司崛起。華誼的“職業經理人時代”沒能創造新的歷史。
2020年華誼已經公佈了相當的電影內容儲備,包括賈樟柯導演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管虎導演《八佰》、陸川導演的《兩萬裡計劃》、現象級手遊改編的電影《侍神令》、李玉導演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2》等。新冠肺炎打亂了電影市場的步伐,一切都顯得不確定。
現在王中磊重新負責電影業務,或許是華誼某種意義上的迴歸初心,在電影產業寒冬之際,核心創始人迴歸,顯然是為了“救市”。但是這能成為華誼的一劑“強心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