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低成本普惠資金扶持中小企復工復產 利好銀行長期盈利
德勤今日釋出《砥礪前行,智啟新章:2019-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旨在透過分析境內6家大型商業銀行2019年的財務業績,梳理並觀察其業務發展情況、經營模式及監管環境變化,並與全球大型銀行對比,展望中國銀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報告指出,境內大型銀行在過去三年的平均盈利增速維持在8%左右,營收能力穩健。隨著內外部宏觀環境變化,包括全球降息潮、監管趨嚴等影響,未來營業收入或將持續承壓。2019年,境內外銀行的撥備前利潤增速均有下滑,主要是因為成本費用上升所致,加上近年部分銀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以及員工成本上升等原因,也導致業務及管理費上升。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相對平滑,2017-2019年增速維持在5%左右,2019年增速與撥備前利潤增速差收窄,表明存量不良貸款風險逐步出清,不良貸款率下行,撥備覆蓋率逐年夯實,撥備消耗利潤影響程度下降。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出臺逆週期調節政策及量化寬鬆以刺激市場復甦,預計未來全球銀行機構淨利差、淨息差將持續承壓。中國人民銀行透過規範存款利率、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境內大型銀行負債成本壓力,引導金融機構持續支援實體經濟,預計生息資產收益率將小幅下行,而計息負債成本率持平。
德勤中國審計及鑑證合夥人施仲輝表示:“經歷過2003年非典和2008年金融風暴後,在過去這些年,國內金融行業風險控制水平和監管要求更為嚴格,中國銀行業的總體執行平穩。截至2019年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逾180%,貸款撥備率超過3%,可見銀行撥備充足並具備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新冠病毒疫情無可避免地會對金融機構業務和業績表現造成一定影響,但是總體來看還在可控範疇,惟復工復產後的疫情管控措施對國內中小企業的影響較大,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也導致全球供應鏈暫時性停滯以及外貿訂單後繼不振等。”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好轉,為持續支援實體經濟,企業信貸需求增速上行,銀行信貸增長也預期加快 (一季度銀行業各項貸款新增近7.1萬億元)。政策貼息以及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和展期進一步緩解企業財務壓力,防疫專項再貸款3,000億元使小微企業利息成本低於1.3%,再貸款再貼現5,000億元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降至2.5%以下。德勤認為,低成本普惠資金支援企業復工復產,而企業資產質量穩定利好銀行長期盈利。
施仲輝補充道:“金融科技具備共享、便捷、低成本和低門檻的特徵,與普惠金融天然契合,也為商業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業務奠定了技術前提,從而可惠及更多‘長尾客戶’,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創新將成為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報告又指出,2019年境內大型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明顯發力,並開始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透過設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研究院等,快速推動金融科技的轉型,部分銀行也釋出了金融科技成果,利用金融科技的投入進一步助推其盈利能力,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可。銀行結合自身優勢制定差異化的發展路徑,或將成為獲取更高市場估值的出路。
銀保監會2020年1月正式釋出有“銀行保險業2025規劃”之稱的《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銀保監發〔2019〕52號),目標到2025年,金融結構更加最佳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公司治理水平提升。2019年包商銀行、錦州銀行因流動性危機引發併購重組令業界關注。自2020年1月至4月初,中國人民銀行連續降準,提供約1.75萬億流動性資金,流動性預期寬鬆將利好對資金敏感的銀行、保險及資本市場,提振市場情緒並有助於降低銀行體系資金成本。
德勤中國審計及鑑證合夥人曾浩表示:“面對當前,受經濟週期和病毒疫情造成的疊加影響,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和信用風險集中承壓。國際供應鏈體系受挫引發的產業結構調整,也將影響銀行體系未來的信貸投放佈局。我們看到,中國銀行體系風險應對能力已有大幅提升,撥備充足,承受風險能力較強,雖然對業務和業績的衝擊不可避免,但是風險可控。今年一季度以來,人民銀行透過調整貨幣政策,精準釋放流動性,支援普惠金融和三農小微。各商業銀行充分利用靈活的信貸政策及低成本普惠資金,精準實施信貸投放,促進銀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定。總之,經濟穩則金融穩,基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韌性,中國銀行業有能力繼續穿越週期,穩健經營,與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服務相互促進,形成新的良性迴圈。”
德勤中國銀行及資本市場行業主管合夥人郭新華總結道:“展望未來,隨著行業‘2025規劃’正式開啟,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機構體系功能定位逐步清晰,高風險的中小銀行面臨併購重組,問題金融機構的市場化處置事件或更加頻繁,行業整合相應加快。疫情帶來的衝擊更加凸顯了商業銀行數字化能力的重要性,銀行業資產質量整體承壓,但是數字化轉型較好的機構會迎來更廣泛的業務機遇。疫情防控期間,金融科技幫助銀行機構‘非接觸式’展業,在數字化支付結算、線上信貸、線上交易結匯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普惠金融與金融科技的結合—即數字普惠金融—成為未來銀行業佈局的重點。銀行機構的管理層需要更多地專注於建立新的思維方式,即如何最有效的利用技術、人員和流程來實現數字化轉型。只有那些擁有協作和創新文化機制來推動變革的金融機構,才能在未來十年實現技術投資的真正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