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好“打壓”泰銖 掀起亞洲金融風暴
在23年前的今天,1997年5月8日(農曆1997年4月2日),索羅斯好“打壓”泰銖 掀起亞洲金融風暴。
20世紀90年代中期,連續幾年的國際貿易收支逆差迫使泰國政府丟擲大量外匯,泰銖明顯出現高估,“金融大鱷”們預測泰銖會貶值,便將其當成了獵物。
97年2月初,國際投資機構(索羅斯為主)大量拋售泰銖,2月向泰國銀行借入高達150億美元的數月期限的遠期泰銖合約,而後於現匯市場大規模拋售,泰銖匯率大幅度變動,引發金融市場動盪。5月7日,貨幣投機者透過經營離岸業務的外國銀行,建立即期和遠期外匯交易頭寸。從5月8日起,從泰國本地銀行借入泰銖,在即期和遠期市場大量賣泰銖的方式,沽空泰銖,造成泰銖即期匯價的急劇下跌,沽空行為持續到7月份。結果泰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金融危機爆發。
索羅斯於5月份出手約60億美元攻擊泰銖。可以說他是這次金融危機的最大獲益者。
泰銖淪陷,百億入賬
在英鎊危機爆發的5年後,索羅斯將他的目標鎖定在了東南亞。1997年的東南亞,大部分國家都沉浸在一場資產的盛宴中,對自身經濟體制的漏洞並無察覺。索羅斯再次抓住了機會。
由於泰銖具有在東南亞各國流通性良好、風險較小、資產泡沫巨大等特點,這種貨幣很快就成為索羅斯中意的突破目標。
1997年3月,泰國央行宣佈國內數家財務公司及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性不足等問題。索羅斯將其視為採取行動的訊號,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導致泰國銀行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發生擠兌。
就在大家因為突如其來的崩盤不知所措陷入慌亂時,以索羅斯為代表的空頭們開始大量拋售泰銖。5月,泰國政府動用了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150億美元的國際貸款試圖挽救這場危機,但這筆數字相對數量龐大的遊資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下令旗下基金組織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空襲戰”資金規模,並於當月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
然而,在擊破泰銖城池之後,索羅斯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斷定,如果泰銖大貶,其他貨幣也會隨之崩潰,因此下令繼續擴大戰果,全軍席捲整個東南亞。這股颶風瞬間席捲了印尼、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然而,與泰國類似的是,這些地區央行的救援再度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此後的局勢發展開始變得有些無法控制: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機制,實行浮動匯率機制,當日,泰銖兌美元匯率暴挫逾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陷入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物件。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佈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絡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