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底”更實 後勁更足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4月份多個主要經濟指標延續3月份以來恢復改善勢頭,與新動能相關的領域逆勢增長,經濟活躍度提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今年前兩個月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落。不過,隨著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三四月份經濟執行持續改善,主要指標呈現積極變化。

  這些變化的背後,離不開完備的產業體系、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超大市場規模等優勢的支撐,更彰顯了中國經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與韌勁。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經濟執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這些都成為我國抵禦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事件的底氣,也為未來的發展積蓄了充足的動力。

  經濟發展韌性愈發強勁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0年位居世界前茅,主要產品產量穩居世界前列……

  這是2019年我國交出的“成績單”。驕人資料的背後,凝聚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是大國經濟實力持續增強的彰顯。

  2019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趨複雜嚴峻,風險挑戰更多更大。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和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國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綜合國力繼續增強。

  從總量上看,我國GDP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繼續穩居世界第二。從增速上看,GDP比上年增長6.1%,符合6%至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經濟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更是穩居第一。

  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指標看,就業擴大,物價總體穩定。2019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農民工總量29077萬人,比上年增長0.8%。月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0%至5.3%之間,低於5.5%左右預期目標。市場價格漲幅總體溫和。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低於全年預期目標。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家底”,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經濟在受到短暫衝擊後,迅速開始恢復,展示出了愈發強勁的韌性。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持續擴大,我國產業發展水平也在繼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綜合競爭優勢顯著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打得越來越紮實,抵禦短期衝擊、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也進一步提升。

  資料顯示,2019年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工業持續發展,主要產品產量穩居世界前列。服務業增勢較好,比上年增長6.9%。交通運輸設施不斷完善,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佔全球高鐵里程三分之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穩居世界第一,資訊通訊發展步伐加快,5G商用穩步推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網路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這些都將為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提供穩健而有效的支撐。

  “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進步、社會和諧、生態改善、國防鞏固,前進的步伐不可阻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感慨地說。

  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之源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暴發後,我國在國內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繁重的情況下,與各國共享防疫經驗,提供防護物資援助,為全球抗疫作出了積極貢獻。而這,也得益於我國不斷增厚的“家底”。

  2019年,我國GDP佔世界的比重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最足的“火車頭”。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人均GDP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根據世界銀行資料,2018年全球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規模約15億人。隨著總人口達到14億的中國步入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國家行列,全球在這個行列的人口規模將接近30億人。這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我國作為發展中新興經濟體對世界作出的貢獻。

  我們還要看到,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化遭遇“逆風”,我國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全方位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對外經貿發展取得新成績。

  2019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4%,連續兩年超過30萬億元。在貿易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貿易結構也在繼續最佳化,呈現出穩中提質的良好勢頭。2019年,一般貿易進出口佔貨物進出口總額比重達59.0%,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服務貿易規模穩步擴張。2019年服務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2.8%,服務貿易逆差收窄10.5%。

  廣闊的市場空間和不斷最佳化的營商環境,使我國持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在全球跨境投資大幅下降情況下,2019年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9415億元,比上年增長5.8%。自貿試驗區引資作用增強,新設6個自貿試驗區和增設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18個自貿區落地外資企業6242家、利用外資1436億元,佔全國比重均超過15%。

  共建“一帶一路”也取得豐碩成果。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進出口總額926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50億美元,佔對外總投資比重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對華直接投資金額84億美元,增長30.6%。

  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但中國經濟始終屹立潮頭,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為世界經濟艱難復甦作出了重大貢獻。

  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2019年,我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推動產業升級,著力擴大內需拉動力,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從產業結構看,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最佳化,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優質稻穀面積擴大。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都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這兩個行業佔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32.5%和14.4%。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3.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9.4%,高於第二產業22.6個百分點,服務業“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

  從需求結構看,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9.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7.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1649億元,比上年增長8.0%,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元。弱項短板領域投資得到加強,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7.3%和13.2%。

  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看,到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0.6%,首次超過6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於城鎮1.2個百分點。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統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協同發展格局進一步最佳化。

  此次疫情暴發之後,我國經濟出現了一些新亮點。數字經濟、線上教育、網路電商等逆勢增長,也為疫情防控創造了良好條件。

  這得益於我國發展動力動能不斷轉換提升,創新驅動繼續增強。近年來,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較快發展,集眾智、聚眾力、匯眾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湧動。2019年,每天新登記企業約2萬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了13.3件。科技新成果不斷湧現,我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比上年提升了3位。新動能新產業成長壯大,工業戰略性新型產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8%、8.4%;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9.3%,數字經濟、網路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智慧經濟在中國大地上蓬勃興起。

  同時,全國上下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力度,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神州大地的“顏值”和“氣質”持續提升,綠色低碳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81 字。

轉載請註明: “家底”更實 後勁更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