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萬戶緊閉的疫情時期,往日熟悉的的外賣小哥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生命線”。正是這類因數字經濟而催生的“新就業形態”,使得中國在被突然按下“暫停鍵”時,仍能實現社會運轉的平穩有序。
“因為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在‘新就業形態’上正成為世界探路者。”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表示,依託網際網路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新就業形態”,數字平臺成為實現穩就業的重要載體。
莫榮介紹,“新就業形態”是指依託網際網路等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實現有別於正式穩定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靈活性、平臺化的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和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援”,首次提出“新就業形態”的概念。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新就業形態”形態脫穎而出,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熱議的話題。
莫榮表示:“‘新就業形態’依託數字經濟平臺,就業門檻相對較低,相對靈活自主,對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失業風險、幫扶困難群體就業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顯。”
圖說:餓了麼論文入選國際頂級會議NSDI,就業管理數字化
管理數字化 數字平臺高效匹配生產要素
近日,一篇首個基於外賣場景的系統論文,入選了計算機網路系統領域頂級會議NSDI。該論文介紹餓了麼為外賣騎手到店觀測建立的“藍芽信標系統”。這一技術能更準確地判定騎手到店/離店監測,同時還加強了隱私性。該應用目前已在餓了麼進行測試,每年可幫助減少10多萬筆超時配送訂單,讓1億使用者吃上更新鮮的外賣。
透過演算法,物流、人流和資料流等各種生產要素在數字經濟平臺被高效匹配,成千上萬的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在密織的資訊網中進行大規模高效協同合作,“管理的數字化”成為“新就業形態”的特徵之一。
“‘新就業形態’形式多元,對勞動者生產要素的管理也實現了高度的數字化。”莫榮認為,從資源管理的角度看,企業依據強大的數字化平臺,可以為騎手規劃出最優的行進路線,高效實現供需匹配,增加勞動者收入,增強使用者體驗。
圖說:1月15日,阿里巴巴淘寶直播平臺邀請主播“翻轉攝像頭”,在鼠年前的最後一場直播中介紹團隊,互動拜年
用工規模化 阿里生態蘊含就業機會近7000萬
窄窄的淘寶直播螢幕上,你看到的雖然只有主播一人,但其實背後是少則二三人、多則上百人的直播團隊。
從淘寶誕生之初自然生長的“淘寶模特”“網店裝修師”,到如今的專業直播團隊,人們眼前的冰山一角,背後卻是數字經濟平臺撬動的成倍就業。
此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曾釋出《阿里巴巴全生態就業體系與就業質量研究報告》。《報告》測算,2019年阿里巴巴經濟生態共蘊含就業機會6901萬個,蓬勃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就業新引擎,新業態催生新職業,新技術帶來新增量。
“‘新就業形態’呈現出組織方式平臺化、用工數量規模化的特徵。例如,阿里等數字平臺帶動的是以千萬計量的就業。”
圖說:疫情期間,“共享員工”入職盒馬
兼職便利化 數字平臺成穩就業重要渠道
在國內疫情最為激烈的2月,一邊是餐飲員工已返城卻難復工,一邊是生鮮配送電商超負荷運轉,在此背景下,盒馬最早提出了向暫時歇業的餐飲企業“借調”待崗員工的想法,開啟了一場“共享員工”的創新之舉。
隨後,西貝、溫莎KTV、大眾出行等40多家企業、超過5000名員工加入盒馬,這些“共享員工”成為非常時期奔走在空曠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招之則來,來之能戰”,數字平臺不僅能在緊急時期提供高效對接,讓兼職工作越來越便利,還在時間和空間上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許多零工就業者逐漸轉變為全職工作者。
例如,阿里生態中的“雲客服”等靈活就業機會,為殘疾人、貧困在校生、退伍軍人、“4050”人員等傳統勞動力市場上的弱勢群體拓寬了就業渠道,超過20萬名智慧訓練師回到兒女身旁,實現“家門口就業”……
“依託數字平臺的‘新就業形態’,正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渠道。”莫榮指出,數字經濟在創造靈活就業、催生新職業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本地就業的崗位,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