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關店大潮下的快時尚走向何方?

由 南宮丹紅 釋出於 財經

時尚品牌拉夏貝爾的年報姍姍來遲,一發出就引發市場關注,年報顯示,2019年,拉夏貝爾營收76.66億元,同比下降24.66%,虧損21.66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加虧損20.1億元。財報釋出後,連續兩年虧損的拉夏貝爾戴上了退市預警的“帽子”,程式碼變更為“ST拉夏”,如果持續虧損,拉夏貝爾將面臨終止上市的風險。

“中國Zara”的風光不再,真正的Zara日子也不好過,Zara母公司宣佈關閉1000—1200間實體分店,GAP旗下品牌OldNavy也在今年年初撤出了中國市場。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快時尚品牌都陷入關店危機中,危機背後,是快時尚品牌流失年輕人市場的事實。

沒有跟上服裝行業調整步伐

2014年,拉夏貝爾在港交所上市,三年後登陸上交所,也是首個在滬港兩地上市的服裝品牌。拉夏貝爾集團旗下有La Chapelle、Puella、Candie's、 7 Modifier及 La Babite等多個品牌,目前有4878家線下門店,主要分佈在二、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收入佔比達36.3%。

在巔峰時期,拉夏貝爾的線下門店將近9000家,如今門店數量近乎“腰斬”。從資料可以看出,拉夏貝爾以直營渠道為主,固定的房租、人力造成其極大的盈利壓力,從2019開始,拉夏貝爾就主動收縮,加快關閉虧損以及低效門店。年報指出,由於公司關店等影響導致全年銷售收入下滑,報告期內毛利額減少約16.2億元,2019年度整體毛利額較上年同期總額減少約22.2億元,由於已關閉門店一次性確認裝修產生的費用,導致虧損人民幣1.5億元。為了回籠資金,拉夏貝爾開始清庫存,大幅打折清倉過季服裝,這讓它的毛利率從2018年的65.3%下降到57.7%,資產減值達到7億多元。

對於拉夏貝爾目前面臨的境遇,創始人邢加興曾反思:“有外因也有內因。外因是低端大眾的女裝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而且居民消費信心也不足。內因是我們沒有跟上服裝行業調整的步伐,沒有做好提前的防禦措施。”

快時尚品牌加快關店止損步伐

對於未來的發展,拉夏貝爾採取的策略是繼續收縮非戰略業務,聚焦女裝品牌發展,降低固定成本的費用支援。拉夏貝爾旗下各個品牌的營收資料,幾乎是全線虧損。按照其未來規劃,關店計劃還將繼續,而男裝、童裝等非戰略業務則可能被捨棄。

不僅是被稱為“中國Zara”的拉夏貝爾,真正的Zara也面臨著關店危機。時裝品牌Zara母公司西班牙企業Inditex公佈了截至今年4月底的3個月業績,期內收入為33億歐元,淨虧損4.09億歐元,去年同期盈利7.34億歐元。同時,Inditex決定2020年及2021年關閉Zara1000—1200間實體分店,相當於其全球門店總數的13%至16%。

“因國際業務策略調整,計劃退出中國市場。所有OldNavy線下以及線上門店預計於2020年3月1日起停止營業。”美國快時尚集團GAP也於今年年初撤掉了在中國市場的子品牌OldNavy。資料顯示,截至5月2日第一財季內,其銷售額為21.07億美元,同比降低43%,淨虧損達到9.32億美元。

6月24日,英國潮品牌Superdry(極度乾燥)宣佈將暫別中國內地市場。7月起,極度乾燥自營門店以及品牌電商旗艦店將陸續關閉。

其實自2018年開始,就有不少快時尚品牌相繼撤出中國市場:2018年TOPSHOP宣佈提前終止與中國特許經營合作伙伴的合作並關閉天貓旗艦店;2018年NewLook宣佈關閉中國店鋪和天貓旗艦店;2019年美國品牌Forever21在官網上釋出訊息宣佈線上線下中國門店相繼關閉,並同步從歐洲、日本市場退出。

原創力弱、產品不具吸引力等是硬傷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國際快消品牌的撤出,一個是遇到了本土化問題,中國人身材和歐美人差異較大,而且審美上的差異使得這些快時尚品牌失去了部分年輕的消費者。

從拉夏貝爾的品牌構成來看,取名基本都是法國風,款式、衣服風格並沒有明顯的年齡段區分,定位模糊。常在商場購物的陳女士告訴記者,這兩年自己買拉夏貝爾的衣服越來越少,一是款式設計審美疲勞了,二是門店越來越少,好像在商場都看不到了。時尚機構Thredup此前釋出的報告顯示,有25%的女性消費者表示從2019年開始不再購買快時尚服飾,其中大部分為年輕消費者。

拉夏貝爾董事長段學鋒表示,中國服裝行業已經進入消費者驅動行業融合的成熟零售階段,在此背景下品牌藉助數字化賦能提升綜合實力,利用大資料和新技術進行產業鏈升級,透過線上線下一體化和全渠道體系提升運營效率和消費者體驗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助力。

不過拉夏貝爾年報顯示,2018年拉夏貝爾用於研發的資金支出合計1.1億元,同比減少了11.5%,研發人員數量為527人,人均20.87萬元,且因公司年報披露的研發投入全部為費用化研發投入,被上交所質疑真正研發費用的發生金額為0。

當下,國潮已興起,拉夏貝爾之後,還會有國產時尚品牌補位麼?

南方日報記者 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