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退市,陸正耀暗戰公司控制權,瑞幸4000家門店何去何從?

編者按:本文來自“中國企業家”,記者 謝芸子,編輯 米娜。36氪經授權轉載。

用最快的速度上市,十三個月後,“瑞幸神話”又以最快的速度終結。

6月29日,瑞幸在納斯達克停牌,之後正式進入OTC(場外交易市場)進行交易。在OTC開盤後,瑞幸一度暴跌30.07%,報價0.965美元。

在早前的6月26日,瑞幸官方就釋出了決定退市的訊息,並稱已於24日決定撤回召開聽證會的請求,且在上訴期滿後,納斯達克還將發出一份正式的退市通知。

受該訊息影響,6月27日,瑞幸開盤即出現大幅下跌,盤中六次熔斷,最終收跌為54%,報價1.38美元,總市值3.47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低。而這也成為瑞幸咖啡在美股交易的最後一夜。

在國內消費市場層面,瑞幸官方則表示,線下4000家門店依然正常運營。且在6月29日退市當日,瑞幸還推出了10款新品“納瑞冰”,並開售此前推出的精品掛耳系列。一切行動似乎都表明,瑞幸的線下門店未受退市風波的影響。

6月29日上午,《中國企業家》記者走訪朝陽區望京商圈的多家瑞幸咖啡門店,對於退市一事及門店具體銷售單量,店員皆不願多談。

其中,有寫字樓自提店的員工向記者提供資料:該門店每日售賣杯數在500杯左右。而在記者駐足該門店的10分鐘內,已有不少於10人進入門店點單。而在數百米外的另一家瑞幸街邊門店,有順豐工作人員表示,該門店的配送人員每日保持在6~7名,且每人每天的外賣單量在20~30單之間。

此外,在瑞幸北京的一家旗艦門店裡,也有工作人員表示,該門店的每日售賣杯數遠遠超過“500”,“甚至沒有感覺受到疫情的影響”。

美股退市,陸正耀暗戰公司控制權,瑞幸4000家門店何去何從?

但也有效益不好的門店在陸續關閉。

早前,瑞幸官方曾對《中國企業家》回應,“受疫情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瑞幸咖啡確實在進行正常的門店最佳化,對個別效益不好或客戶覆蓋重合的門店進行‘關停並轉’,同時持續新開門店,這也是公司門店戰略調整的方向。”

可以肯定的是,當下的瑞幸在被迫放棄上市公司身份後,卻並沒有放棄中國的消費市場。但在退市的當口下,瑞幸內部的“管理權爭奪”問題日益凸顯。

爭奪瑞幸的控制權

6月26日晚間,瑞幸咖啡除釋出“退市”宣告外,還在納斯達克官網接連發布了另外兩份公告,而這兩份公告也各自代表了瑞幸內部的不同勢力。

其中一份公告表示,瑞幸將於7月2日召開董事會,考慮關於董事長陸正耀的辭職提議。

該份公告稱,董事會多數董事根據特別委員會呈交的調查結論和建議,提出這項辭職和免職要求。且特別委員會是根據正在進行的內部調查得到的檔案及其它證據,以及對陸正耀在內部調查中配合程度的評估做出的建議。

而第二份公告則確立了7月5日將召開的另一場特別股東大會的決議。

實際上,瑞幸將於7月5日召開的特別股東大會,是由陸正耀控制的家族基金6月19日發起的,將對是否解除董事、獨立董事邵孝恆(Sean Shao),以及董事黎輝、劉二海、陸正耀的職務進行投票討論。在該份公告中,陸正耀雖也進行了“自我罷免”,但若邵孝恆的職務被解除,股東大會還將另外討論任命Ying Zeng、Jie Yang兩位新董事的決議。

但很快,“解除邵孝恆職務”的提議就遭遇了瑞幸董事會的“建議反對”,理由是,邵孝恆也是目前董事會特別委員會的主席,罷免其職務,正在進行的內部調查可能會受到干擾。而這也正是7月2日——“考慮關於董事長陸正耀辭職提議”的第一場董事會所召開的原因。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這意味著,陸正耀和以邵孝恆代表的“非陸正耀”一方在進行瑞幸的控制權爭奪。

沈萌認為,“陸正耀一方要維護自己的權利不被損害,非陸一方則希望儘早和陸切割不至於引火燒身,這說明瑞幸內部的立場分歧已相當嚴重。這也表示,對於瑞幸咖啡本身,退市不代表‘終局’,而是另一場大戲的開始。”

從目前瑞幸的股權資訊來看,最大的持股方依然為陸正耀,其佔有瑞幸咖啡25.75%的股權,前CEO錢治亞持股16.6%,陸正耀的姐姐Sunying Wong為實際控制人的Mayer Investments Fund持股10.46%。資料表明,“陸正耀方”目前仍持股52.81%,而黎輝與劉二海,則各分別持股10.03%與5.69%。

美股退市,陸正耀暗戰公司控制權,瑞幸4000家門店何去何從?

在此前,陸正耀也曾對美國證監會的強制退市有過“抗爭”。

在1月31日,渾水釋出做空報告後,瑞幸曾公開對報告內容表示“堅決否認”。但在兩個月後的4月2日,瑞幸又突然把矛頭指向公司的COO劉劍,自曝其涉及22億美元的財務造假。

5月中旬,納斯達克首次對瑞幸釋出退市通知。此時,陸正耀曾公開表示“痛心”與“不理解”,並計劃就此舉行聽證會,在調查結果公佈前,仍繼續保持上市。隨即,瑞幸咖啡管理層重組,陸正耀退出公司治理委員會名單,並宣佈撤下原瑞幸咖啡CEO錢治亞的職務,任命瑞幸董事及高階副總裁郭瑾一擔任代理CEO。

此後,瑞幸股價連續多日持續上漲,但仍難掩資本市場的頹勢。

那麼,瑞幸為什麼要於此時放棄召開聽證會的請求?其實在一些內部人士看來,瑞幸退市早已是定局。

瑞幸或也意識到,聽證會上的“抗爭”並不會使局面發生轉變。此外,在退市後,瑞幸仍可在OTC進行場外交易,除非剩餘股東數量不足300人。但不論是“粉單市場”還是OTCBB(場外櫃檯交易系統),流動性與交易量都過少,這也意味著,對現階段還持有瑞幸股票的投資者而言,會造成較大損失。

商業模式是否真正成立?

與納斯達克告別,僅是對瑞幸造假追責的第一步。不論瑞幸董事會如何更替,瑞幸咖啡都將面臨鉅額罰款,且來自國內的壓力同樣不小。

早前,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付明德曾向《中國企業家》介紹,根據今年3月新修訂的《證券法》,對於境外的上市公司,但凡擾亂國內市場秩序、損害國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中國法律也有“長臂管轄權”。

不過中國證監會對於瑞幸事件的處罰力度究竟如何,還要等官方宣佈。

一位美股中介機構負責人向《中國企業家》表示,此前中國證監會很少出面參與處理此類事件。且在更多人看來,瑞幸的造假事件極有可能成為中美“跨境合作監管”的標誌性案件。此前,中國證監會對於A股市場的財務造假問題也十分頭疼。

4月3日,中國證監會曾釋出宣告,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高度關注並強烈譴責,同時表示,會按照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

4月27日,中國證監會再度發聲,稱就跨境監管合作事宜已與美國證監會溝通,美國證監會也作出了積極回應。

但上述中介機構人士也強調,瑞幸事件並沒有降低美國資本市場對優秀中國企業投資的熱情。在2020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有16家,與去年同期相差無幾。

對於此時的瑞幸咖啡,當下最有價值的資產又是什麼?

美股退市,陸正耀暗戰公司控制權,瑞幸4000家門店何去何從?

一直以來,瑞幸都希望透過數字技術改變傳統咖啡品牌以門店為主的成本結構。在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後,很多人關注其建立的品牌價值與使用者資料。目前媒體和投資人關注的焦點,是瑞幸超過4000家的線下門店,將何去何從。

但不論是門店還是資料,這些資產或仍無法抵消鉅額賠償。

除集體訴訟外,瑞幸還將遭到中美兩國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據美國的《薩班斯法案》規定,若上市公司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和故意進行證券欺詐,對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涉案人士會被判處10年至25年的監禁。

或正因此,在包括沈萌在內的很多人看來,瑞幸的整體價值依然趨於零,未來則取決於是否會出現接盤的“白馬騎士”。

但最終無論誰來接盤,都要看瑞幸的商業模式是否真正成立。

在2019年5月召開的瑞幸合作伙伴大會上,錢治亞曾表示,瑞幸咖啡的單杯成本已經從2018年一季度的28元降至2019年一季度的13.3元。

此後《財新》也報道稱,一杯售價24元的瑞幸咖啡,原材料成本在4元~5元,房租成本在1.5元~2元,此外人工成本為4元~5元,這與錢治亞13.3元的自曝成本吻合。但在此前,錢治亞也曾透露,為搶佔使用者市場,瑞幸曾燒掉補貼超過10億元。但從後期瑞幸的財報也能看出,平攤到每杯咖啡的補貼成本以及高額的廣告投入成本被單獨劃分出去了,未列在每杯咖啡的成本之內。

更早前,郭瑾一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曾表示,希望“小藍杯”能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平權者”,並表示“做咖啡的都是很有情懷的人”。

雖然瑞幸的造假事件與絕大多數門店員工都沒有直接聯絡,退市暫時也沒有直接影響門店運營。但瑞幸想要擁有造血能力,未來必將關閉三四線城市的大量門店。可以預見的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很多咖啡消費群體對單杯價格的變化並不那麼敏感,但消費頻次一定會隨著補貼的取消而發生改變。

如果瑞幸繼續保持12元~13元每杯的成本價格水平,未來瑞幸的補貼一旦取消,單杯咖啡的售價上漲,瑞幸的門店還能保持多少客單量還是一個問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54 字。

轉載請註明: 美股退市,陸正耀暗戰公司控制權,瑞幸4000家門店何去何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