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繼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之後,時隔17年,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領域又一份戰略性、全域性性、綱領性檔案。《意見》明確指出,要“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
總體上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透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艱苦努力,商品市場的價格,除了油氣電等產品之外,都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化。但在生產要素市場,價格機制不活、要素流動不暢、市場激勵不足等問題,依然客觀存在。下一步,我們要按照《意見》的部署要求,抓住“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這個關鍵環節,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完善城鎮建設用地價格形成機制。土地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土地市場被分割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土地市場主要被地方政府所壟斷,土地價格機制難以起到最佳化資源配置的“訊號燈”作用。事實上,地方政府通常以異常低廉的城鎮建設用地價格,透過低價的用地政策來招商引資,以此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這是地方政府普遍採用的競爭策略之一。下一步,需要在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一方面,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城鎮建設用地價格形成機制和存量土地盤活利用政策,推動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推動土地複合開發利用、用途合理轉換。
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從理論上看,資金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利率市場化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從實踐上看,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應該說,利率市場化取得重要成就。下一步,應按照《意見》的部署,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積極穩妥調整存款利率管制,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提升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
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外匯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是推動要素市場化的重要領域。當前,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國外匯市場出現了反覆的波動,人民幣面臨著一定的貶值壓力。但從整體上看,中國經濟中長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這會繼續支援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保持穩定地位。最新的資料表明,美元和人民幣的兌換定價在1∶7左右,中國的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這符合市場預期。此外,世界經濟復甦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有較大不確定性,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或將成為常態。按照《意見》的要求,需繼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此外,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意見》還要求“加快全國技術交易平臺建設,積極發展科技成果、專利等資產評估服務,促進技術要素有序流動和價格合理形成”。當然,市場並不是萬能的,“市場失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亦客觀存在。在積極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的同時,還要注意防範市場化所帶來的各種風險。比如,由土地市場化所帶來的社會風險,由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所帶來的金融風險等,都是需要我們提前加以防範的。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