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媒:亞洲經濟成全世界的安慰劑

由 仁連榮 釋出於 財經

  參考訊息網8月12日報道 西媒稱,分析人士正根據亞洲的情況預判後新冠肺炎時代的經濟狀況。亞洲首先遭遇疫情,儘管近幾周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破紀錄,但與美國、巴西和歐洲部分國家相比仍微不足道。

  《西班牙日報》網站8月10日報道稱,預估資料並不好,今年亞洲經濟預計將迎來60年來的首次增長停滯局面。在後續日子裡,如果考慮到令人欣喜的疫苗研發前景和生活逐步迴歸常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至7%,但仍不足以彌補當前的損失。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減少5%以上,東南亞最大的5個經濟體——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也將下跌1.2%。但中國經濟二季度同比增長超過3%,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2%。

  報道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曾被視為“深不見底”的那場危機相形見絀: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經濟收縮4.7%,其中亞洲市場收縮1.3%。如果將中國從方程式中排除,那麼現在的情況將更令人震驚。

  亞洲去年佔全球增長的68%,其佔全球GDP的比例從2003年的22%升至如今的33%,新冠肺炎疫情無疑為亞洲經濟增長踩下了“急剎車”。2003年,亞洲遭遇非典,那是與新冠肺炎最相似的先例,當時旅遊同樣遭受重創,數月間街巷上的人屈指可數,工業也遭到破壞。

  報道稱,當前的樂觀情緒要歸功於經濟的快速復甦,但人們在做各種預測時卻忽視了新冠肺炎疫情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覆蓋面上都超越前者,而且與那時相比,現在的亞洲與世界聯絡得更緊密。

  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說:“現在是不確定時期,全球經濟面臨重重挑戰,亞太地區也不例外。影響是嚴重的、普遍的、史無前例的。”

  李昌鏞說,“各國應使用‘工具箱’中的所有政策”,亞洲政府在20年間積累的儲備應用於應對新冠病毒這樣的“海嘯”。很多國家人口眾多,存在潛在的政治不穩定情況,所以無法像西方那樣採取大規模金融刺激手段。面對新冠病毒,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反應最堅決。

  報道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亞洲也是全世界的安慰劑。IMF指出,假如亞洲的發展速度與全球其他地方持平,那麼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可怕的7.6%。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阿莉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說,亞洲之所以能快速復甦,是因為遭受的衝擊較小。

  “亞洲出行減少率約為11%,而歐洲達24%,是亞洲的兩倍多。出行減少與零售額之間明顯相互關聯,”埃雷羅說,“亞洲遭受的衝擊將比我們想象的要小,它將成為這場疫情的相對贏家。”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