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注意了,明年年底起,銀行不給你“兜底”了

由 沈建伏 釋出於 財經

很多人一直十分好奇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國有14億人口,但是消費能力卻“不如”美國3.3億人呢?其實,這是因為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消費觀念有很大的區別,美國人的消費觀念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錢不夠花還要去借錢花。而中國人的消費觀念是“未雨綢繆”,有100塊錢只用10塊錢,剩下的錢會存在銀行裡。

強監管下,一類高息存款要“消失”了?儲戶躺賺“結束”?

因為中國人喜歡“未雨綢繆”,所以我國的儲蓄率也一直都不低。對於喜歡存錢的國人來說,對於銀行存款利率這個話題十分的敏感,畢竟大多數儲戶還喜歡將錢存在銀行裡“躺賺”拿高利息呢。

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相關機構已經發布了新規,表示將對存款市場進行整改,其中有兩類存款被“點名”,它們就是靠檔計息存款和結構性存款進行整改。這一則訊息一出之後,也是引起了儲戶的激烈討論,有許多儲戶都感慨“躺賺”要結束了。

雖然高息存款對於儲戶和銀行來說,是“雙贏”。但是有一些存款型別的創新是建立在破壞市場規則上,這顯然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國家才會對存款市場進行整改。

儲戶又迎“壞訊息”,明年年底,銀行不再“兜底”,儲戶的好日子“沒了”?

事實上,國人除了對存款市場比較關心之外,對於理財市場也比較關心。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年底,我國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4.73萬隻,存款餘額是23.4萬億元,同比增長了6.15%。

理財近些年,為何會深受國人追捧呢?其實很簡單,在大家眼裡,銀行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背靠著國家“這棵大樹”,所以自己能夠放心的將錢交給它管理。而對於銀行來說,理財產品其實很重要,可以幫助吸引到大量的儲戶,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銀行在理財產品這一塊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但是,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給儲戶剛兌的行為,其實也是在逐漸增加自身的風險。若是銀行幫儲戶“兜底”的次數太多了,達到一定的極限,銀行可能會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

出於這一點考慮,所以央行在2018年出臺了規定,其中提出應該向儲戶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了剛性兌付。

其實,說的簡單一點,國家的規定就是要求銀行的理財產品要逐步的打破剛性兌付,銀行不再給你“兜底”,購買者自己要承擔風險。顯然,這則訊息對於儲戶來說,也不是一件好訊息,另外一種“躺賺”的方式也要“沒了”。

不過,筆者也還是有好訊息要告訴儲戶的,國家將“新規”的過渡期延期了,延期到了2021年年底。這也就意味著,在延期後的1年之內,大家在銀行還是可以看到保本理財等傳統的理財產品。

最後,筆者提醒大家一句話,不管是什麼投資其實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風險,大家在投資之前一定要想好了才行。

對於這個話題,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