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為什麼要賣硬體?

Zoom為什麼要賣硬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知識流

據外媒最新訊息,Zoom週三對外宣佈推出一款名為“家用”Zoom硬體裝置。

該訊息爆出後,Zoom股價週三上午下跌超過3%,資本市場似乎並不看好這一舉動。畢竟Google、Facebook、亞馬遜都推出了相關辦公硬體。線上辦公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Zoom為何還要擠入硬體市場?Zoom這一動作背後藏著什麼樣的野心?

軟硬兩手抓,Zoom佈局硬體領域提速

疫情紅利帶來的商機,Zoom意外爆紅成為美股市場上備受關注的優質股。辦公軟體服務讓Zoom在疫情期間賺個盆滿缽滿,該公司似乎又嗅到了新的商機。7月15日,Zoom對外宣佈推出一種新的產品類別,名為“家用Zoom”,包括軟體和一系列專為在家工作人群設計的硬體裝置。

這是Zoom首次在硬體領域涉足,所以保險起見它並不是自己單幹,而是與第三方製造商合作推出相關硬體產品,這種合作形式或許能夠讓Zoom在成本端更有主動權。據悉第一款“家用Zoom”產品是與DTEN公司合作的結果,對方公司通常為企業會議室生產專業產品。

據悉產品被稱為DTEN ME,寬27英寸,看起來像是辦公室裡常見的典型視訊會議硬體的縮小版。其價格為599美元。在功能方面亮點並不太多,配有三個內建廣角攝像頭、一個8麥克風陣列和一個觸控式螢幕顯示器,可用於演示、白板和註釋,可以把它想象成為是一個辦公版本的平板產品。

它與其他影片聊天裝置非常相似,例如Google的Nest Hub,Facebook的Portal和亞馬遜的Echo Show。但是這些裝置比Zoom的產品便宜得多。例如,Google的Nest Hub的價格僅為90美元。

隨著Zoom在硬體領域展開佈局,它開始走上軟硬兩手抓的道路。但是辦公產品的硬體道路並不是那麼好走,還有Nest Hub、Portal、Echo Show等強敵在前,為何Zoom仍然選擇踏進這個賽道?

高增長背後難掩壓力,Zoom的焦慮感“疫”外爆發

目前辦公軟體領域火熱,全球市場規模還是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根據市場調研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釋出的全球企業協作市場規模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企業協作市場規模達到31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481億美元,在預測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達到9.2%。

憑藉辦公軟體服務,Zoom積累了不少使用者,依靠訂閱模式Zoom一步步提高市場滲透率。這次Zoom宣佈進軍硬體市場,也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按理說Zoom核心業務增長還未碰到天花板,為何它會選擇在這個時機點入足硬體裝置賽道?

一、疫情紅利期恐要結束,辦公軟體領域高增長遲早回落

面對疫情黑天鵝考驗,全球不少國家都號召民眾居家辦公,Zoom乘勢借辦公軟體服務衝出重圍。

根據它披露的上個季度財報來看,其營業收入為3.28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220億美元相比增長169%,遠超市場預期。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27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0萬美元相比大幅增長134倍。Zoom實現營收跟淨利潤的雙增長,也推動了股價的暴漲。

但是一季度收穫高增長,反而讓不少分析師對Zoom二季度的發展擔憂,尤其是疫情紅利即將衰退,這意味著Zoom在接下來的增長恐難維持原先的高度。

後續增長回落,Zoom必然被一些評級機構唱衰。CFRA分析師基思·斯奈德(Keith Snyder)週三對這家炙手可熱的視訊會議公司進行了報道,評級為賣出,目標價為215美元,比目前水平低約30美元。

Zoom為什麼要賣硬體?

該分析師指出:“儘管我們預計Zoom將繼續增長,但我們認為,4月份這個季度的強勁業績代表著銷售額的增長,而銷售額本應分佈在多個季度,封鎖令帶來的需求激增已經走到了盡頭。”

根據FactSet的資料,在跟蹤Zoom的其他31位分析師中,已有3位對該股有賣出評級,儘管平均目標價為219美元,但是也遠低於最近的股價。很顯然,Zoom在接下來的增長恐難以重現一季度巔峰期的輝煌,疫情紅利也遲早會消耗殆盡。

二、營收來源集中在訂閱付費服務,微軟借Teams全力以赴進攻Zoom腹地

不少巨頭借訂閱模式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奈飛、Adobe、Spotify等都是典型代表。而在辦公軟體領域,Zoom也是靠訂閱付費模式崛起。一季度貢獻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客戶為769個,同比增長90%,其中大型企業客戶是公司業務的重點。

大型企業(擁有11名以上員工的客戶)為Zoom貢獻了約80%的收入,並且具有更高的ARPU。對於走訂閱服務的企業來說,付費規模跟ARPU價值決定他們的營收規模。

辦公軟體領域火爆,也吸引巨頭加速佈局。在競爭層面,谷歌旗下Gmail、 微軟旗下Teams、以及Slack都是Zoom面臨的強勁競爭對手,尤其是微軟。

在服務方式上,微軟Teams更適合企業內部協作,這主要歸功於Office 365的高度整合,能讓團隊保持在同一工作節奏上。對於那些經常需要與外部合作客戶一起溝通的人,Zoom或許會更加合適,它提供了一鍵式的會議選項,簡單又便捷。總的來看,兩個平臺各有自身的優勢。

疫情期間,除了Zoom吃到了紅利,同行也分到一杯羹。微軟公司4月報告稱,其遠端辦公通訊軟體Teams在3月日活躍使用者數升至4400萬,截至4月末這一資料已經上漲至7500萬。Slack此前在一份監管檔案中稱,從2月1日到3月17日,Slack付費安裝客戶數量增加了7000家。Slack在最近一個季度中增加了大約5000家付費客戶。

除了在使用者資料的增長上,微軟給Zoom帶來一定威脅之外,微軟背後的產品生態更是衝擊到Zoom的扼要。微軟最大的產品優勢並不在於某一個軟體或功能,而是整個 Office 365 辦公套件。這套服務囊括了Word、Excel、PowerPoint 等有著悠久歷史的辦公軟體,以及Teams、OneDrive 在內新一代的線上服務,高捆綁的粘性讓它的流失率較低。

當微軟瞄準一個對手,它會靠快速的產品迭代,龐大的服務平臺,強勢的銷售體系,直入對手的業務腹地,在激烈競爭中獲得成功。很顯然,微軟Teams正在展開這個策略,目前取得的成效顯著,這對Zoom在付費使用者後續增長上帶來的挑戰會加劇。

三、疫情期間流量陡增,意外爆發隱私事件致Zoom陷入輿論危機

對於企業來說,安全性是選擇辦公軟體平臺的重要原則。如果平臺出現問題,輕則是洩露平臺上的使用者資料,重則可能讓公司其他資料被盜用等等。儘管Zoom在疫情期間獲得一波高速增長,但也因為特殊時期的流量陡增,被不法分子盯上,從而曝出眾多漏洞。

從3月下旬起,Zoom就頻頻面臨安全和隱私指控,由於遠端通訊使用者對隱私性、安全性更為重視,Zoom的公共形象受到較大打擊。4月初,Zoom再次被爆出安全隱患,被輿論稱為“Zoombombing”。一時間,Zoom從美股資本市場的寵兒成為眾矢之的被外界各種指責,NASA暫停使用Zoom、FBI要求對其警惕,這些負面新聞事件直接導致Zoom股價和估值大跌。

為了挽回聲譽,Zoom於4月1日宣佈實施“90天計劃”,以修復其存在的安全漏洞。在全球科技行業,安全隱私保護問題一直被外界詬病,Facebook、谷歌都曾因這類問題被美國政府、歐盟展開調查。Zoom其實是有前車之鑑的,一旦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好,後續面臨的政策監管也勢必是個燙手的山芋。

從這幾個方面來看,Zoom借軟體服務帶來高增長,但也不可避免面臨一系列的壓力,尤其是在財報業績上承壓。對於巨頭而言,提供視訊會議工具,只是其中眾多服務之一,完善其業務版圖才是未來發展的重點。而對於Zoom說推出硬體裝置產品有望讓Zoom實現軟硬體一體化,這是否能夠讓Zoom開啟新的商業增長點?

巨頭手握軟硬體商業價值巨大,Zoom能否藉此登上新臺階?

對於Zoom來說殺入硬體裝置賽道應該是遲早的事,畢竟辦公裝置也是辦公軟體領域的一個部分,走軟硬體一體化可能會撬開在硬體市場的商機,只是它能否在這條賽道里佔據一個有利位置呢?

像蘋果、微軟、亞馬遜、阿里、騰訊等在疫情期間股價屢屢創新高,備受資本市場厚愛。這幾家科技公司其實有一個共性,就是生態越發豐富。在智慧手機時代,蘋果iPhone立下汗馬功勞,而近兩年蘋果的軟體服務營收不僅創新高,也成為刺激其股價大漲的重要動力,蘋果算是借軟硬體生態撐起了它的高市值。有這些科技股巨頭在前,Zoom其實是可以借鑑學習的。

受疫情影響,科技巨頭也意識到了線上辦公的潛力,紛紛盯上了這個大蛋糕,乘勢加碼辦公服務也讓這個賽道變得擁擠。Zoom在這個行業內率先吃螃蟹推硬體裝置,其實也是在為他的生態提前展開佈局。在辦公軟體領域,儘管軟體服務能夠帶給投資者不小的想象空間,但巨頭要想構築更強的競爭壁壘,生態體系的完善也是重要的一環。Zoom入局軟體領域,結合旗下硬體產品,欲在B端跟C端市場產生一個生態閉環,軟硬體一體化更好的提升使用者粘性。

但回到最現實的問題,Zoom的硬體產品要想能夠在辦公領域佔據C位,關鍵還是要有核心競爭力。隨著平臺上企業主跟使用者的規模不斷增長,Zoom已經積累了一定使用者資料,未來Zoom如何在硬體裝置上做出品牌優勢,在技術、服務、內容上有更多突破,或許是他的硬體裝置被更多上班族跟C端消費者使用的重點。

【鈦媒體作者介紹:知識流(ZHISHILLL),個人微信請聯絡cfacpa666,轉載請註明版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13 字。

轉載請註明: Zoom為什麼要賣硬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