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借“豬週期”實控人大幅減持 大北農的好日子到頭了?

由 慕容亦凝 釋出於 財經

主營業務步入瓶頸期,大北農為了賣出更多飼料,轉而佈局生豬產業。結果卻是飼料營收出現下滑,生豬業務貢獻微弱。一旦豬價高位回撥,大北農的經營模式之弊也將水落石出。

《投資者網》謝瑩潔

利好訊息落地後,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旋即急轉直下。

6月23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准清單,大北農子公司開發的轉基因大豆名列其中。公開資料顯示,大北農於2010年上市,一直以豬飼料為主業。

6月24日,大盤大漲之際,大北農股價大幅跳水,收盤跌近9%。次日,公司繼續以綠盤報收,市場對大北農的期望值由此可見一斑。

為降低質押率而套現?

本次股價跳水之前,多名股東陸續完成高位套現。6月8日,大北農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邵根夥為進一步降低股票質押率計劃,擬減持1.25億股。

Wind資料統計,今年2月至6月初,杜鵑、邵根夥、張立忠三名高管合計減持2.19億股,約合市值17億元,其中邵根夥套現約15億元。減持理由一以貫之:“降低質押率”。

但實際上,大股東部分落袋為安後,其質押危機還是比較大。最新資料顯示,邵根夥的股權質押比仍高達89.8%。大北農對此自有一番解釋:

“近一年多來,公司股價漲幅較大,但融資機構未能釋放部分質押的股票,導致融資履約保障率非常高,有些達到300%以上,相當於借款1元錢,押了市值約3元多的股票。隨著相關工作的進展,其質押率會有進一步下降空間。”

也就是說,公司認為目前股價處在高位,套現比較“划算”。

自2018年以來,大北農股價多在6元/股以下震盪。甚至豬肉行情爆發時都未能挽回頹勢,2019年5月至12月,公司股價持續下跌,最低到4元/股,直到今年年中股價才超過10元/股。

借“豬週期”股價拉昇

今年以來大北農股價一路高漲,這和“豬週期”而不是公司業績相關性更強。

時間倒回至2018年年末,由於身陷業績下滑、資金危機等諸多困境中,彼時大北農有意尋找國資馳援,然而半年後,這筆重組宣告終止。此後股價一瀉千里,公司也處於隨時可能被強制平倉,繼而導致實控權不穩的危機中。

直到2019年,大北農迎來了罕見的“豬週期”,公司在生豬市場上的佈局,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公司從2016年推出‘養豬大創業’以來,張立忠持續不斷對東北養豬平臺進行外部融資和增資,因此也需要償還其個人的外部融資借款及利息。”在解釋總裁為何減持時,大北農方面如此表示。“經過四年的努力,東北養豬平臺現在建成十多個規模豬場,能繁母豬大約5-6萬頭,公司生豬復養成熟技術也多次獲得央視報道和行業認可。”

不過實際成效並沒有其宣傳的那麼美好。2019年生豬行業大繁榮的背景下,公司養殖產品營收同比增47%至19.5億元,在總營收中僅佔比11.7%。同期溫氏股份、牧原股份來自生豬業務的營收分別為418億元、196億元。

所謂“養豬大創業”,即公司與合作伙伴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養豬,大北農為合作伙伴解決種豬繁殖、資金、飼料、疫苗全產業鏈的問題,如果出現風險,由後者承擔。

如果說豬企與農戶合作的養殖模式單純是養豬,農戶賺錢,公司提升市佔率;那麼大北農的生豬業務目的更多在於賣飼料,並藉此發展生豬全產業鏈,公司多管齊下賺農戶的錢。

最後的結果是,大型豬企的市佔率不斷上升,而大北農的“養豬大創業”成效寥寥。

這也反映在業績上。上市十年來,公司營收從52億元一路上漲至166億元;而扣非淨利潤僅從2.9億元上漲到3.3億元。

相關風險需警惕

2019年,大北農員工同比減少20%至1.38萬名。

大北農告訴《投資者網》:“公司業務銷售人員減少,但公司技術服務人員佔比在加大。公司提供產品服務、養殖技術服務、飼養技術服務、金融支援服務、疫苗獸藥服務等,對公司飼料產品的銷售產生積極的幫助。”

這也意味著,大北農仍未放棄舊有模式,在發展養殖業時,首要考慮仍是如何多賣飼料,這與其主營業務步入瓶頸期高度相關。

由於國內大型豬企豬飼料均基本自己生產,大北農的飼料業務只能集中於中小規模養殖場。而生豬行業集中化的大趨勢下,公司飼料業務必然隨著中小養殖場的減少而減少。

另外,子公司眾多帶來的管理難題也阻礙了業務發展。企查查資料顯示,公司關聯風險高達2417條,多因全國各地的大北農子公司因環境違法、火災隱患等問題被行政處罰。

大北農自身風險達到71條,主要由動產、土地抵押資訊所致,以及因合同糾紛、交通事故等引發的訴訟案件。

大北農並未否認上述風險:“公司將加強對下屬公司的內部控制、加重對下屬公司審計監督、加大對下屬公司經營的合規培訓力度;公司經營過程中涉及重大訴訟或重大風險事件,公司將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披露;子公司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日常貨款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等經營事件,對公司經營沒有重大影響。”

在激烈競爭的生豬行業,當其他豬企拿出破釜沉舟、合作雙贏的態度搶佔市場,大北農卻自顧不暇,還為飼料主業所牽絆,其結局可想而知。

不過,豬價仍處相對高位,大北農還有足夠長的喘息時間。今年一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達到4.65億元,這幾乎抵得上前兩年全年的淨利潤;而營收環比下滑6.3%至40.8億元,公司解釋稱:“一季度費用較上年第四季度減少,轉讓股權等投資收益增加。因此生豬價格有所降低的背景下,歸母淨利潤也出現上升。”

但其他財務指標透露出不良訊號,如經營活動現金淨額為-0.75億元,公司表示,這是應收賬款、預付款、存貨上升所致;應收賬款增加符合飼料行業特點,而存貨之所以相比去年同期上漲超4億元至24.39億元,主要系公司消耗性生物資產同比增加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大北農囤貨時豬價處於高位,未來豬價一旦明顯下滑,公司或有存貨計提減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