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近日宣佈,預計該公司將獲得超過3億美元的D1輪融資,由電訊盈科和信德集團領投,參投方包括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美元投資機構等。威馬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暉表示,本輪投資是過去12個月中,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本土新勢力純電動整車企業的最大金額私募股權投資。同時,威馬汽車將與其他數家投資機構簽署D2輪融資協議,預計融資金額將達約5億美元。
那麼,自去年以來一直飽受“掉隊”質疑的威馬汽車在資本市場的支援下,能否闖出一片新天地?
目的:快速上市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擁有溫州、黃岡兩座智慧製造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威馬汽車共獲得11輪融資,累計公開融資金額超過270億元。業內普遍認為,資本加持或將加速威馬汽車IPO上市程序。
實際上,早在去年9月,威馬汽車完成D輪融資後,便提交了科創板IPO申請,立志成為科創板汽車第一股。今年2月,威馬汽車運營主體公司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入稽核流程。但此後不久,便曝出“因政策趨嚴,威馬汽車夢碎科創板”等訊息。根據相關規定,凡是登陸科創板提交的招股書,其企業財務資料有效期為6個月,從實際時間程序來看,威馬汽車科創板上市最終還是擱淺。
據瞭解,此次融資領投方均為港股資本,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威馬汽車不排除轉向在香港上市的可能。其中,電訊盈科為李嘉誠家族企業,信德集團屬於有“澳門賭王”之稱的何鴻燊的家族企業。信德集團方面表示,收購事項及換股提供了寶貴的投資機會,捕捉新能源汽車行業潛在的增長,從而有望為該集團實現正面財務回報。
此外,今年7月,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發生了一次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約6.89億元增至約12.09億元;9月,該公司註冊資本又減少至 6.89 億元。業內認為,該操作與小鵬汽車赴美上市路徑相似,威馬汽車或另為境外上市搭建新的股權架構。
現狀:銷量掉隊、虧損增加
目前,威馬汽車已形成W6、EX5-Z、EX6 Plus 6三款主力車型及面向出行市場E.5車型的產品矩陣。在宣佈融資進展前,威馬汽車公佈了最新的產銷資料,9月,威馬汽車銷量達5005輛,同比增長115.8%;今年1-9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29043輛,超過去年全年的銷量總和(22495輛),旗下首款純電SUV威馬EX5累計銷量超6萬輛。
2019年,威馬汽車年銷量為16876輛,在新造車企業中僅次於蔚來汽車,排名第二。然而,一年後,威馬汽車銷量被後來者趕超,其銷量主要靠EX5支撐,今年4月推出的W6車型,單月銷量一直未破千輛。
威馬汽車“掉隊”已成為事實。僅對比今年9月的資料,蔚來汽車、小鵬汽車新車交付量分別達1.06萬輛與1.04萬輛;理想汽車憑藉理想ONE一款車型,也拿到月銷7094輛的成績,同比增長102.5%;哪吒汽車從第二梯隊一躍至月銷0.77萬輛,同比增長281%;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更是高達7.11萬輛,同比增長257%。
銷量排名掉隊,經營虧損也不少。與威馬汽車一同起步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早已實現美國上市,其中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還在香港上市。根據威馬汽車上市輔導報告顯示,威馬汽車在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87.17萬元、7.2億元、17.8億元和16.8億元;淨虧損分別為16.96億元、24.53億元、36.08億元和36.49億元。也就是說,不到4年時間,威馬汽車虧損額達百億元。
展望:欲確立智慧化領先優勢
在新造車企業中,不同於蔚來汽車走高階路線、小鵬汽車主打科技賣點、理想汽車強調里程優勢,威馬汽車提倡的是“科技普惠”的理念,並致力於以“用得爽、用得起”的產品和服務,讓每個家庭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新能源智慧出行生活。目前,威馬汽車官網上在售車型均為SUV,售價基本鎖定在15萬-25萬元。業內人士認為,對比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不斷推出差異化車型,威馬汽車的選擇空間不足,品牌力偏弱問題,亟待完善產品線。
據瞭解,威馬汽車在新車型上已有計劃,旗下首款純電動轎車M7或於月底釋出,新車搭載第三代Living Motion三電動能系統,NEDC續航里程達800km。“新能源是一個長期賽道,就像踢足球一樣,現在上半場開頭都還沒有打完,誰勝誰負還不知道。”沈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
智慧化是新能源車企未來競爭的焦點之一。威馬汽車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智慧化技術和產品的研發、銷售和服務渠道的拓展等,尤其為無人駕駛的持續研發帶來關鍵支撐,進一步確立公司在智慧科技與產業佈局方面的領先優勢。
拿下融資、計劃新車型、加大智慧化研發力度,均表明了威馬汽車奮起直追的決心。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儘管市場格局尚未確定,但對威馬汽車而言,已走到發展的關鍵節點。
*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影片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