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組織溝通新正規化的價值正在超脫工具本身的價值,會見更多新可能。鈦媒體編輯丨秦聰慧
線上會議,不再是線下會議的替代,已成為組織溝通的新工具,看見更多新可能。“打破溝通壁壘,提升組織效率”已成各界共識,但如何在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需求下打造標準、穩定、靈活的服務,構築真正安全、高效的溝通體驗,助力各個行業的企業和組織高效創新?鈦媒體、騰訊會議聯合重磅推出「溝通新正規化」系列專題,選取不同行業裡的代表性企業,深入一線親歷者視角,溯源新技術時代下企業和組織如何運用低成本、高效能的技術方式,解決溝通痛點,啟用沉澱資料資產,實現全鏈路創新,打造溝通新正規化。透過「溝通新正規化」系列專題下的案例挖掘,我們希望能為更多在探索打破溝通壁壘的組織和企業,提供一些可以複用的經驗和點滴啟發。
大約五年前,一位通訊公司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暢談未來可能的溝通場景:“我們不必見面,你就在線上,我們開啟影片就能完成這次溝通。”彼時,回應他的更多是疑慮:“我可能不太能接受,大概達不到線下交流的效果。”而五年之後,透過隨時隨地開啟一場線上會議完成外部採訪和內部溝通已經成為媒體從業者的日常。這一現象不僅發生在媒體行業,在快消、金融、教育等諸多領域,隨時隨地完成一場線上溝通,已經成為普世的需求。“什麼樣的會議工具,夫妻店老闆也能用起來?”在與太古可口可樂中國區數字與資訊科技總監馮柯交流時,他丟擲了這樣一個問題。發問的緣由在於,快消市場瞬息萬變,年銷售近20億箱的太古可口可樂需要保持與上下游鏈路隨時且有效的溝通,而在快消品的上下游經銷鏈路中,較多的夫妻老婆店構成了快消品售賣的末端觸角。尋找一個能把夫妻老婆店連線起來的溝通介面,成了太古可口可樂去年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馮柯遇到的問題本質可以溯源到市場變化引起的溝通正規化的變化,應對變化,馮柯最終選擇了一款線上會議軟體來解決經銷鏈路末端的溝通關係。現在回看,線上會議軟體和其中的參與者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然促進了溝通新正規化的形成。2019年12月底,騰訊雲副總裁吳祖榕在騰訊大廈約見了幾家媒體。一個星期後,騰訊將釋出一款線上會議軟體騰訊會議。彼時,面對一個即將上線的陌生產品,媒體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已經有了諸多溝通軟體產品,為什麼騰訊還要再推出一款騰訊會議?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機會在哪兒?後續的發展,超出了與會諸人的預期,200多天後,騰訊會議使用者數突破了1億,直至2021年底,使用者數更是超過了2億。如今再看,騰訊會議正踩在線上會議市場爆發以及溝通新正規化形成的時點上。近年來,在混合辦公等多重因素之下,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數字化轉型壓力,組織溝通成了一大難題,線上會議軟體成了企業溝通能力提升的關鍵工具。事實也證明,從國外快速成長的Zoom,到國內的騰訊會議,線上會議應用作為加速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切入點的效果明顯,且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根據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視訊會議解決方案行業概覽》顯示,2020年中國視訊會議整體市場規模81億元,其中新興視訊會議市場規模29.6億元,比上年增長174.1%。隨著視訊會議、線上會議工具被企業不斷採納,組織溝通的困局正在被資訊科技的進步破解——簡化組織管理溝通方式,下載線上會議應用,隨時隨地開啟視訊會議,成為當下組織溝通新正規化。在快速發展之下,線上會議軟體作為一款溝通工具,在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上如何進化,成為迭代思考的核心。為了探討這些問題,鈦媒體聯合創始人、ITValue 發起理事劉湘明找到了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會議負責人吳祖榕。騰訊會議上線兩年多,線上會議市場已經今時不同往日,很少有媒體再問為什麼,這其實已經是一種價值認同。這一次,我們希望透過這位線上會議市場的親歷者之口,進一步拆解溝通新正規化和線上會議的演進,深入剖析線上會議的發展與使命。在與吳祖榕交談的過程中,我們偶然發現了一個故事,我國聽障人群,超過2700萬人。為了改善聽力,他們中的多數人會選擇佩戴人工耳蝸。但不為人所知的是,即便是佩戴人工耳蝸,大部分聽障人士與人工耳蝸也需要一個3個月到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磨合期。磨合期內,聽障人士依然會因為噪音而聽不清外界聲音。現在,聽障人士的處境正在被改變。改變的原因來自騰訊會議底層音訊降噪能力的開放。騰訊會議把音訊降噪能力,即天籟AI技術 免費開放給了人工耳蝸廠家,這讓耳蝸佩戴者聽清率提升了40%。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是,組織溝通新正規化的價值正在超脫工具本身的價值,會見更多新可能。正常情況下,評判一款軟體的成功與否,往往會看DAU、使用者規模、營收增長等等,而在推動溝通新正規化形成的過程中,線上會議軟體的發展已經遠遠不能僅以上述硬指標來描述。“當產品使用者越來越多,使用者規模數字的增長已經不再是騰訊會議最重要的目標。”吳祖榕表達了他的觀點。《道德經》有言“大象無形”。當用戶數突破兩億之後,騰訊會議正逐步將自己從提供線上會議工具的角色中跳脫出來,轉而提供能力,以此提供更多賦能。吳祖榕也表示,騰訊會議的上述選擇其實都源於一個比較樸實的想法——讓溝通變得容易。他說,經過那麼多的調研和分析,騰訊會議得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線上會議市場的共性需求,其實只是“讓溝通變得容易”這麼簡單。做到了這一點,使用者規模之外的更大價值就顯現了出來。“線上會議的終極問題是迴歸到對人的關心:如何幫助使用者和企業做到效率與生活的平衡。”吳祖榕說,這也是騰訊會議的生長邏輯。以下為鈦媒體聯合創始人、ITValue 發起理事劉湘明與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會議負責人吳祖榕的更多深入對話內容,經鈦媒體整理。讓溝通變得容易劉湘明:線上會議這兩年發展地特別快,對此,騰訊會議也做了很多行業調研,這個過程中你們發現了哪些共性需求?又如何去解決這些共性需求?吳祖榕:當騰訊會議從騰訊內部逐漸走進大眾視野的時候,大家開始關心騰訊會議的突破以及對線上會議行業的引領作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的一個共性變化是,無論是C端普通使用者,還是B端企業級使用者,對於線上會議產品的看法與兩年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之前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會議產品,本質上不會輕易地想去使用他,但是現在,騰訊會議已經開始被廣泛接受,並且主動自發地用到各種各樣的場景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一位行業裡的老朋友前段時間跟我說,他做了一輩子視訊會議,習慣了在有專業裝置、豪華攝像頭、甚至需要專業人員現場除錯的會議室開會,沒想到最後在手機上也能把會開好。這證明開會的門檻已經變得很低了,從小學生到家長,再到各行各業的人,開會就是輕鬆一點發個連結這麼簡單。所以我認為,最大的共性其實就是讓溝通變得容易,這是最樸實的產品觀,也是騰訊會議在過去兩年裡花最多時間打造的一個核心能力。劉湘明:騰訊會議這兩年做了很多迭代,你們對會議和溝通這兩件事,有哪些新的看法?吳祖榕:之前我們對線上會議的理解陷入了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線上溝通沒辦法像線下那樣很自然地進行。特別是在關閉攝像頭之後,看不到對方的肢體語言和表情,沒有眼神互動,這讓我們認為,線上會議是不是始終比不上線下?不過,慢慢地我們發現,不應該把線上線下做簡單的強關聯類比,線上溝通雖然失去了一些互動方式,但也出現了新的互動方式,比如表情包。所以我們開始思考,要發揮線上優勢,那線上的優勢是什麼呢?騰訊會議作為一個線上會議工具能不能幫助管理者或者會議負責人更好地關注會議目標?於是,除了提供底層的高品質音影片服務,我們也把自己看成一個數字平臺,這個平臺上承載了涉及會前、會中、會後各個環節的一條龍數字服務,幫助管理者/會議負責人,提升對會議目標的管理,這是溝通效率提升的背後我們所做的事情。劉湘明:你覺得,這兩年線上會議對企業組織和管理帶來了什麼影響?吳祖榕:這方面我感受挺深的,過去我們覺得居家辦公不可思議,現在居家辦公已經成為了一個可選項,特別是團隊溝通成本的節約和效率的提高。之前企業可能認為團隊擴大後,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組織溝通、協作成本會非常高,而且管理效率也會出現問題。但現在有了線上會議之後,不僅溝通成本可以接受,效率也能夠得到保障。所以在管理形態上,我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多地辦公的模式,來降低整體經營成本。這一點,我們在包括零售、保險等多個行業已經看到了變化,他們用騰訊會議開晨會;教育行業更明顯,越來越多的優質教學資源以影片的形式同相對邊遠山區的學生互動,促進教育公平……所以,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遠端影片溝通能力的豐富,無論是在提升企業辦公降本增效,還是促進資源均衡,都在發生明顯的變化。另外,線上會議把會議和溝通逐漸地數字化之後,體驗也變得更好。迴歸對人的關心,在效率和生活中獲得平衡,這是未來線上會議會慢慢體現出來的一個價值。從提供工具到輸出能力劉湘明:北大網際網路發展研究中心之前發了一份關於線上會議的發展報告,裡面評估騰訊會議不到半年時間節約的直接社會成本超過了700億元人民幣。結合現在雙碳大趨勢,無論是從效率,還是可持續發展上來說,線上會議確確實實創造了一個新的社會價值方向,騰訊會議未來怎麼去做更大的生態模式創新?吳祖榕:能夠作為案例入選這份報告,我們自己也很意外。從產品角度來說,我們並沒有一定要說去貼合雙碳,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線上會議、甚至是企業數字化轉型自帶的屬性。所以我們只要用心把產品做好,讓大家信任騰訊會議,那自然而然會帶動更多人使用線上會議產品,從而節省更多差旅。騰訊會議以及使用騰訊會議的使用者自然而然就為節能減排這個大趨勢做更多貢獻。劉湘明:如果碳排放是你們跟企業的連線之一,那麼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你們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同企業業務結合得更緊密一些,還有其他的方式嗎?吳祖榕:騰訊會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線上會議工具了。例如,2月底,深圳疫情比較嚴重,深圳大學決定將所有教學改到線上。2月23日,深圳大學找到我們,訴求是怎麼能夠透過騰訊會議服務好所有的線上授課,我們很快商定了一套方案,有了深大的快速決策以及深大優課公司的全面支援,從2月23日首次“碰需求”,當天下午推進工作就已展開。深大將選課資料(課表/賬號等)提供給深大優課公司;深大優課公司呼叫騰訊會議API,對課程及師生賬號建立騰訊會議,包括建立師生教育版賬號以及根據課程資料建立會議;師生登陸騰訊會議教育版的深圳大學賬號,即可看到自己的課程表。僅3天時間,利用這個API,深圳大學自動賦予了所有同學一個騰訊會議賬號,並且在後臺把這一學期的課程表給寫入了同學們的會議列表,4.7萬師生實現4000多門課線上連線。相比之下,有一些學校上網課的時候,每個老師用不同的平臺去授課,微信群裡一會兒是這個連結,一會兒是那個連結,同學們上課要不停去翻聊天記錄,非常痛苦。而深圳大學透過騰訊會議API連線教務系統,把整個授課體系打通了,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網課管理。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本質是騰訊會議提供的API,能夠快速被企業接入到溝通或者業務系統中,這裡面核心依靠的是騰訊會議底層便捷高效的通訊能力。這種跟企業業務系統的融合,會讓產品變得更有生命力,有更多新可能,對企業的幫助也更直接。劉湘明:透過API的形式,騰訊會議這個產品的未來空間就變得不一樣了,實現了從線上會議工具向一種能力的轉化,這是個非常大的提升。吳祖榕:對,這也是SaaS比較吸引人的地方,透過API的開放,SaaS的能力能夠被更方便地整合和呼叫。劉湘明: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付費使用SaaS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如果從付費變成一種能力的提供、價值的實現,SaaS的商業前景就會好很多。吳祖榕:其實跟夥伴和客戶的合作過程中,我們也獲得很多啟發。當這些啟發在一個客戶身上實現成功之後,可以向其他行業複製,覆蓋更多客戶的成功,這是SaaS比較有趣的地方。劉湘明:如果企業要整個呼叫騰訊會議的API,它的技術門檻高嗎?吳祖榕:上面我們談到的深圳大學的案例就很明顯,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完成了API的對接和上線,這套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了。目前,騰訊會議的API呼叫量非常大,只要是付費版本的客戶,在售後交付環節,我們都會告訴告知其API的作用和用法,而且會針對不同的行業,介紹其行業內客戶實踐的歷史案例。除了官網有API呼叫的示例程式碼,我們還有對應的服務商幫助沒有開發能力的客戶實現佈局,也提供系統原廠的線上諮詢,手把手地教客戶完成呼叫。不做硬體,與生態共生劉湘明:騰訊會議從剛推出來的時候就說不做硬體,現在還在堅持嗎?吳祖榕:我們一直很堅持不做硬體,因為這個其實就涉及定位了。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是做麵粉的,不要去做餛燉”。因為一旦賣餛飩,那餛飩店就不買你的麵粉了,所以,恰恰是因為我們堅持不做硬體,現在才有這麼多的生態夥伴願意同騰訊會議合作,可以看到全球最大的幾個音影片硬體廠商的戰略合作伙伴都包括騰訊會議。最近我們也在跟音影片硬體合作伙伴合作推廣騰訊會議的Rooms解決方案,把Rooms安裝到他們的硬體裝置中,雙方在共同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是一個共生關係。在合作中,我們非常關注使用者體驗。當在硬體產品中內建軟體後,如果客戶體驗出現問題,客戶通常不會覺得是硬體問題,他們會認為是軟體的問題。所以在確認硬體合作伙伴的時候,我們會讓大家把產品拿來做認證,杜絕軟硬體適配後的體驗不佳的問題出現。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對很多做會議大屏的廠商而言,國內音訊技術人才短缺,音訊處理能力正成為一個行業瓶頸,比如“遠距離拾音”技術。而騰訊會議具備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最終,我們推出了天籟模組,這是一個小小的八麥的麥克風陣列,大屏廠商可以購買天籟模組,把它插到大屏上,就具備了視訊會議所需的音訊能力,解決了他們技術瓶頸問題。劉湘明:API和天籟模組都跟技術是強相關的,而且把底層能力抽象出來之後,技術難度是不是加大了?你覺得騰訊會議這個產品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是音訊技術還是其他什麼方面的能力?吳祖榕:可能大家很少意識到,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穩定。騰訊會議現在有大幾百位工程師每天都在釋出程式碼、更新系統,這種快速迭代的過程中,穩定性怎麼保障,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所以我們投入了很多精力去做容災、運營演習,背後也有騰訊雲整套體系的支撐,一旦發現通訊鏈路不通,我們可以透過雲端的其他鏈路來完成排程,對使用者來說這個過程是無感的。此外,今天騰訊會議有大量的C端的使用者,這對騰訊會議的幫助是非常巨大的,透過不斷解決各使用者在各種使用場景中遇到的體驗問題,逐步沉澱出新的能力及使用場景,再反哺回產品本身,對所有使用者包含組織與企業來說是很大的保障,能不斷擁有更優的產品體驗。這樣C端和B端的體驗最佳化與聯動,給我們保障騰訊會議執行的穩定及發展出多場景能力,提供了很大助力。比起各種各樣的新功能,我們也更在意穩定,如何穩定保證通話時延控制在80毫秒以內,這個時延還能不能再往下降,這就是我們持續在做的事情。科技向善:會見新可能劉湘明:面向未來,騰訊會議肯定不能只做“線上”場景,比如騰訊會議Rooms產品就是結合了線下的實體會議室,未來在線上線下結合方面,騰訊會議認為有哪些創新空間?吳祖榕: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向我們反饋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開會需求,並且不斷有硬體廠商找到我們希望預裝我們的Rooms系統。一個更有意思的事情是,早期一些企業買了傳統硬體會議系統,他們也來找我們,希望這些傳統裝置能夠利舊。所以我們也提供了會議室聯結器產品,透過在雲端開放騰訊會議的介面和閘道器,讓他們接入思科、華為等裝置。整體來說,線上線下融合有兩個方面的創新空間:一個是存量,對存量硬體的利舊;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希望推動會議室體驗的提升,比如我們整套Rooms產品線非常高效的軟硬結合方案。在線上線下結合、軟硬結合這方面,我們具有很強的成本優勢——之前一套傳統會議裝置可能要十幾萬,但是現在廠家只需要購買搭載騰訊會議軟體的硬體,成本只有兩萬多。市場空間潛力也巨大,有資料顯示,中國有兩千多萬間會議室,但只有1%的會議室覆蓋了視訊會議裝置,留給我們的是99%的市場空間。劉湘明:騰訊會議現在使用者數已經突破2億,規模已經很大了,未來怎麼看待客戶數的增長,會不會擔心遇到一些瓶頸?吳祖榕:其實我們沒有主動想過增長瓶頸在哪裡,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尤其最近一個月,騰訊會議的下載量依然是高增長的態勢。我們更多的是考慮使用者需求在哪裡,如何在保持產品簡潔的情況下服務更多使用者、生態夥伴、硬體廠商、服務商、軟體合作伙伴等等,這才是騰訊會議的主要方向。劉湘明:騰訊會議與騰訊文件、企業微信的打通,這是不是涉及會前協同的問題,讓協同和創新更高效,在實際應用中效果怎麼樣,未來進一步融合的空間在哪裡?吳祖榕:在協同方面,我們在C端走得更快。目前,C端騰訊會議與騰訊文件的協同非常自然,比如用騰訊文件演講者模式的時候,觀眾可以自由看PPT。但在B端還沒有開放這一協同,目前處於將C端優秀的體驗向B端輸出的階段。除此之外,融合還需要打通賬號體系。企業微信是基於微信或者自己的賬號體系,而騰訊會議還有個基於手機號的賬號體系。如何判斷一位使用者在兩個賬號體系中的身份,比如當我在企業微信上發起一場會議的時候,有使用者希望用手機號註冊,那這個時候就會涉及一系列許可權問題,怎麼判斷這個人是誰,如果企業微信通訊錄中沒有對映到他,應該怎麼處理?這個文件是否可以正常分享給他?這裡面涉及非常複雜的賬號打通和許可權管理。所以在不同產品融合之前,還有非常多的工作。劉湘明:科技向善是騰訊的一個大主題,騰訊會議是如何考慮的?吳祖榕:比如教育,教育普惠不是說捐幾個硬體就能解決的,缺的也不是純粹的音影片技術,它其實需要一個完整配套的服務。比如如何幫助到那些需要被幫助的孩子,如何因材施教等等。數字化本身的確能夠把優質的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把老師的能力覆蓋到更大範圍。但是一線名師遠端給邊遠山區的孩子上課,這些孩子在知識的接受上是不是有門檻?所以,教育始終是個非常複雜和體系化的工作,教育普惠需要從內容、師資以及可持續的資源等方面解決。在這個過程中,騰訊會持續貢獻力量,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任何努力。從技術層面來說,我們還在推進“資訊無障礙”的交流,是基於騰訊會議一項重要的降噪技術。這項技術除了用到了騰訊會議產品本身,也正在幫助聽障人士聽到更清楚的聲音。過去,助聽器需要特別大的功耗來降噪,導致很多助聽器廠商為了保證助聽器使用時長放棄了降噪功能。我們透過與助聽器廠商合作,把整套降噪演算法放到助聽器中,在不降低助聽器使用時長的情況下,實現了更好的降噪效果,而且我們將這項降噪技術向全國助聽器廠商免費開放。我們也考慮過直接把高效能的降噪晶片放到助聽器中,但這樣一來助聽器的成本就會變高。所以我們又做了一件事——把降噪服務做成一款App,我們和聽障人士的對話可以透過這款APP進行降噪處理然後傳回助聽器。我們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工作能夠真正幫助大家做好資訊無障礙的事情,這也是我們認為技術最有價值的部分——迴歸對人的關懷。劉湘明:透過這次對話,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線上會議市場和其中參與者的思考和變化。作為其中關鍵推動者和參與者,像騰訊會議這樣的線上會議軟體都有一些相對獨立並且一直在堅持的理念或者路徑,比如“讓開會變得簡單”、“生態共生”、“科技向善”等等,它們成為了線上會議軟體不可或缺的閃光點。從工具到能力,線上會議正成為賦能產業深處、社會各個角落的一種力量,也塑造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溝通新正規化”,也看到了更多新可能。(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 | 秦聰慧,編輯 | 蓋虹達)*溫馨提示:喜歡鈦媒體公眾號的小夥伴注意啦!根據公眾號推送新規,請將鈦媒體設為“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訊息,已設定的小夥伴還需要重新設定“星標”哦!----------------華麗的分割線-----------------
下載鈦媒體App,領先一步,更深一度。
下載【鈦媒體App】,領先一步,更深一度。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