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投資者一直比較迷惑的是,衡量一家公司主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到底是哪個?
其實,“扣非淨利潤”比常見的“歸屬淨利潤”指標更為重要。
目前,A股不少企業的利潤表存在“虛胖”現象,即非經常性損益佔淨利潤比例大。(計算公式:非經常性損益=歸屬淨利潤-扣非淨利潤)
以中芯國際為例,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分別實現歸屬淨利潤17.94億、43.32億、107.3億。同期,公司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221億、16.97億、53.25億。
對應的,這三年非經常性損益(分別來自政府補助、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等)分別約為23.16億元、26.35億元、54.08億元,佔當期淨利潤比重分別為182.5%、65.53%、48.28%。
從歸屬淨利潤指標看,中芯國際當前淨利規模已經突破百億,但若看扣非淨利潤,利潤表數值將“大打折扣”。
有觀點認為,非經常性損益佔比大的企業會使投資者被“誤導”,而靠非經常性損益增厚的利潤並不能真實反映出主業經營性利潤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1年年末,非經常性損益佔淨利潤比例超過30%的公司包括中芯國際、贛鋒鋰業等361家上市公司,主要分佈在機械裝置、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傳媒等行業。
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於2020年7月16日上市,首日大漲201.97%,盤中最高漲至95元,總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元。
作為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積體電路製造企業,該公司表演了“上市即巔峰”的劇情。
之後,中芯國際股價震盪下行,並於今日跌至43.1元,相比高點累計跌幅達54.6%,總市值蒸發超3000億元。
由於股價持續低迷,有投資者都急了。
5月9日,某股民提問道,“作為晶片半導體的龍頭企業,貴公司在二級市場實現了周線九連跌,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這表現也太拉胯了吧?作為投資者當然希望公司發展越來越好,但是你們對投資者有什麼實際行動嗎?”
上市公司方面表示,“受國內疫情、海外區域性戰爭等因素影響,市場情緒較為低迷,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保持長期價值投資心態理性看待股價波動。”
我們瞭解到,晶圓代工行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在該領域,中芯國際與同行公司差距依然較大。
在市場佔有率方面,援引中研普華研究院資料,臺積電以58.3%的市佔率位居全球第一,中芯國際以5.7%的市佔率位居全球第四。不難發現,兩家公司市佔率差距高達52個百分點以上。
在技術方面,臺積電最先進製程已從7nm交棒給5nm,3奈米晶片預計下半年量產。3nm製程的優勢包括速度增快、功耗降低、邏輯密度增加。
再看中芯國際,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的先進製程FinFET/28 奈米佔營收比重為15.1%,與臺積電技術差距明顯。
在研發投入方面,臺積電2021年研發費用約為1247億臺幣(約合人民幣281.07),中芯國際2021年研發費用約為41.2億元,前者是後者的6倍以上。
在資本開支方面,臺積電2020年資本支出最高將達440億美元,券商機構預估中芯國際今年資本開支約50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8倍以上。
在國產替代化趨勢下,中芯國際承擔著“全村的希望”。而想要擠進全球第一梯隊,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