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劉旭強
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王麗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目前,北交所基礎制度和規則架構基本成型,投資者預開戶、技術改造測試等工作穩步推進,基礎制度和規則架構的成型是北交所又一大進步。
北交所為什麼要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過去,這些企業主要面臨哪些困難?能否透過資本市場來解決?廣大中小企業對於北交所成立又是什麼樣的態度?本期《經經樂道》邀請到深交所專家講師洪樂與華西證券中小企業融資部總經理齊雲就此展開討論。
聚合資源突破技術
北交所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擴大自身優勢
針對北交所基本構架基本成型的最新表態,主持人洪樂丟擲了第一個問題:“現在說北交所定位的是中小企業當中的“專精特新”,那麼怎麼理解‘專精特新’?‘專精特新’這些中小企業主要分佈在哪些行業裡面?”
根據初步統計,“專精特新”企業,企業平均會有50項左右的有效專利,超過過6成的企業屬於工業四基領域,超過7成的企業,在本身的細分行業深耕10年以上,超過8成的企業,在本省細分行業的龍頭地位,9成左右的企業屬於製造業,這應該說是“專精特新”企業的分佈。同時,“專精特新”企業也有很多屬於是創新創業型的企業。
齊雲給出了具體資料,並表示:“看到這些資料,就能夠明白,北交所的設立是何等的必須和緊迫,這些企業所在行業,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和創新,但是在主機板或創業板上市️會遇到很多問題,北交所的設立,就是真正的對症下藥。”
洪樂也表示贊同,並問道:“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鼓勵這些企業去IPO,是不是上市會帶來更多的好處呢?”
“為什麼企業要上市,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齊雲說:“講一些身邊的案例,有些時候在跟企業老闆進行溝通的時候,老闆表示不缺錢,沒有上市意願。”
齊雲表示,其實上市上的是資本市場,最大的作用是資源分配。資金只是一方面,企業更多獲得的是社會資源分配的機會。
在資源分配的過程中,獲得品牌的提升,提高市場認同感,依靠資本的力量進行從產業鏈的低端向高階的質的飛躍。這些才是企業上市的根本的目的。
齊雲說:“中國部分傳統行業,技術層面是停留在相對低端的,高精尖的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會掌握在國外同行的手裡,現在北交所成立,透過資本市場的支援,實現技術的突破,產業整合,形成龍頭企業來牽頭,解決中國很多環節‘卡脖子’的問題,最終到全球產業鏈競爭。”
透過資本市場最佳化企業發展
涉及企業積極性較高
當洪樂問到“專精特新”企業主要面臨哪些困難、能否透過資本市場來解決時,齊雲當即表示,企業進入到資本市場,透過資本市場對企業的支援,可以把企業從生產模式、管理方式、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提到更高層面。
齊雲說:“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能夠理解,其實我們大家都看到,尤其像一些製造業的行業,客戶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就要求企業不斷迭代,不斷創新,客戶對於產品的到貨週期也會越來越嚴格。如果企業跟不上,訂單很可能就丟失了。但如果太貼近市場,市場的風雲變化又會影響到企業整體的經營發展。這些問題是中小企業都要面對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上市是一種很好的抓手,因為上市之後,透過股權激勵,把核心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捆綁在身邊,提高對整體生產經營的管控,才能更好地服務產品、服務客戶。”
最後洪樂問道:“您是中小企業融資部總經理,您接觸到的中小企業,他們對於要去北交所上市這件事情,是積極的、觀望的還是消極的?
齊雲表示,“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分為兩個階段。在北交所推出之前,更多企業是被動型,北交所推出來之後,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以前不太好溝通的企業客戶,主動來找到我們。北交所推出來後,整體的市場反應還是積極的,更多的中小企業打開了思路。”
最後洪樂補充道,“現在北交所的四套指標,更反映出它的定位: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俯下身來關注它們的發展過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